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殘酷事實:90%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正在過著低配的人生

殘酷事實:90%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正在過著低配的人生

如今的城市之間,差距日益明顯。

以「北上廣深」為代表的一線城市往往是年輕人就業和創業的首選目標。但是他們的生活並不輕鬆,奮鬥在大城市,卻難以輕鬆生活。高昂的貸款及工作壓力讓他們壓力繁重。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看,人的最終需求,也是最高級需求其實是精神上的,而並非大多人想像中的「衣食無憂」。

相反,在馬斯洛看來,物質需求恰恰是最基礎的。

所以最終可以稱之為滿足的生活,其實是我們在精神上與內心層面的滿足,是找尋自己生命的真諦,是從心所欲。

儘管大多數年輕人在大城市、在異鄉打拚,但是他們也是有很高起點的。

如今想在大城市站穩腳跟,起碼要有一個不錯的本科院校文憑。很多人在出校園之前會天真的認為,有了文憑,之後的生活就會一帆風順。但殘酷的現實總是十分打擊,生活並非如此。

來自社會的「毒打」

當許多人走出校園進入社會,要面對的最大的也是最基礎是問題就是生存:吃什麼?穿什麼?住在哪裡?怎麼維繫自己的生存?

一個個最基本的問題擺在眼前,再加上工作並不穩定,對於許多人而言,這段日子是十分難熬的。

畢竟對於許多人而言,自己在校園裡的專業技能和特長,並不會得到大多數用工單位的賞識,他們在意的是你的工作能力,是為其創造效力的能力,社會是現實的。

強烈的衝擊回蕩在幻想與現實之間,懵懂與無措交織在畢業生的心頭,彷徨、迷茫已經不足以形容他們此時此刻的心情,生活在此刻變得無比艱難,彷彿僅僅是「活下去」就已經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了。

在這種現實當中,往往他們會選擇一份專業契合程度與收入都十分平庸的工作,由於工作相關的事情自己並不了解,所以又要進入一個學習和適應新環境的階段。

最初的幻想很美好:走出校園終於可以經濟獨立,自己掙錢自己消費,不但不再依靠父母養活,甚至還可以給他們一些錢來進行「報答」。

但是事實再次將你從幻想當中拉回來。

僅僅是自己的衣食住行就要花費很大的一筆錢,除此之外還有許許多多超出計劃的支出:在校園當中不用擔心的水電、物業費;各種交通費用;一些突發情況需要用的費用......

儲蓄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就連顧得上自己都是一件難事。

這些經歷都是相同的,很多人都覺得走出象牙塔的我們就會有想像中的美好生活,但是生活是殘酷的,未來的生活總是出人意料的。

中國傳統文化中就十分強調知識與學歷的重要性,因為儒家思想對我們影響深遠。由杏壇到科舉、從鄉試到殿前高中,都包含了無數學子的最終夢想。

知識就是許多人一生追求的東西。

在今天,年輕人數量日益增加,想要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去更廣闊的的天地生活,就要在學歷上領先別人。所以很多家長希望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也就是這個原因。

但是話說回來,所謂「學歷」某種意義上就是文憑,而文憑最終只是一張紙而已,它對我們的人生會起到多大的作用?

生活需要的是技能、是能力,是對於迎面而來的各種問題的綜合考量,最終合理解決,這些東西是在校園當中、在書本上難以學到的知識。

在洪流之中堅守

早年間的「大學生」算是對一個學子的最高褒獎,在民間幾乎僅次於院士。

這是由於當時人口較少,大多數人口都提前投入到社會的建設當中,上大學的機會並不是十分普及,所以在之前上大學真的可以算是一種奢望。

但是隨著國家經濟和技術的發展,高等教育水平也隨之急速提升。

眾多院校拔地而起,各種針對高校教育的計劃應運而生,接受大學教育逐漸變得不是那麼困難,「大學生」也從大家心中走入尋常百姓家了。

所以在今天,許多名牌大學生、研究生,也都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個,雖然不會真的和普通人一樣平凡,但是他們的地位和幾十年之前相比依然是不可同日而語。

有的名牌大學學生由於找不到專業相關的工作,會選擇回家做小本買賣,還有的甚至會去做一些我們看來比較「底層」的工作:快遞、外賣等等。

這種情況令人感到扼腕嘆息。

我們不能說他們錯了,也許只是他們的想法有些脫離實際了而已。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Hill, C. E., O"Brien, K. M. (2004). Helping Skills: Facilitating Exploration, Insight, and Actio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我吃過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老一輩為什麼總喜歡精神壓制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