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陸上最強純電轎車誕生?美利堅造車新勢力Lucid Air

陸上最強純電轎車誕生?美利堅造車新勢力Lucid Air

【太平洋汽車網 新車頻道】純電車中的強者,目前來說毫無疑問就是特斯拉。但作為強者也有很多煩惱,例如經常會被競爭對手拿出來作為競品對比。在國內,小鵬、蔚來和理想都嘗試過直接或間接拿特斯拉作為競品,而在海外,拿特斯拉作為競爭對手的品牌會更多。誕生於美國的Lucid品牌,同樣標榜自己是特斯拉最有力的競爭對手,那究竟Lucid是碰瓷特斯拉還是真有實力?

原來海外新勢力過的也不容易

Lucid的前身是Atieva(國內註冊名:捷能綠源),一家2007年在美國矽谷創立的公司,創立之初,其主要的發展方向是為其他電動汽車商研發、生產電池以及動力總成,專註於電動車電池與充電技術解決方案。而這家公司是由人謝家鵬 (Bernard TSE) 和甲骨文前高管薩姆·翁(Sam Weng)建立的。謝家鵬這位朋友很有意思,在建立Atieva前,他是特斯拉的創立董事之一、主管特斯拉電池系統研發,但後來因為與馬斯克理念不合,在2007年就離開了特斯拉,並且帶領了一隊特斯拉的相關專家出來自己幹事業。

無論是Atieva還是Lucid,雖然其主場都是在美國,但實際上,他們與中國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Atieva創立2年後,開始了首輪融資,這輪融資中其中一個投資方是中國環境基金。中國環境基金是由青雲創投建立的,它是國內第一隻致力清潔技術投資的海外風險投資基金。

2009年後,特斯拉就開始逐步成為攪局者,純電汽車這個領域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資金關注。Atieva在2011年進行了第二輪融資,取得了2400萬美元。而讓Atieva在國內上頭條的,則是2014年的第三輪融資。2014年1月21日,北汽集團出資1億美元入股Atieva,以25.02%的占股成為了Atieva的第一大股東。而隨後,樂視(沒錯,就是賈躍亭那個樂視)也投資了Atieva數千萬,成為了Atieva的第二大股東。

北汽大手筆入股,看中的是Atieva公司的電源管理系統,藉此來提升自家新能源產品的續航里程與電池穩定性,並且北汽當時也正在參與收購美國菲斯科,如果收購成功了,也需要電動車零部件技術支持。而樂視進入Atieva,則是為了未來造車有可靠的技術支持,要知道Atieva在2014年前後已經為美國多家汽車企業提供零部件技術。

而對於Atieva而言,雖然剛開始只是做純電汽車的三電系統,但創始人和研發團隊都是從特斯拉出來的,自然骨子裡還是有要造車幹掉特斯拉的夢想。所以Atieva讓北汽入股,正是看中北汽有新能源的相關生產和研發經驗,Atieva可以利用北汽的資金和資源造出純電汽車。在隨後的消息中,也印證了這個想法:北汽與Atieva合作,旨在設計、生產出中國第一款高端純電轎車,北汽預計在3年後就會推出與奧迪A6L同級別的高端電動車。

可現實總是殘酷的,僅僅過了一年,北汽就與Atieva團隊出現了明顯分期:北汽希望Atieva先在中國發展,而謝家翔還是希望先打開美國市場。顯然這個分歧是不可調和的,最終北汽並沒有與Atieva成功合作產生出新車。2016年4月,北汽和Atieva分手,北汽將持有的Atieva股權轉售給了一家香港公司。

至於賈躍亭的樂視,後來的發展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根本無法實現量產新車。最後在負債纍纍的情況下,樂視在2017也轉售了其持有的Atieva股份。

而就在和北汽分手的這一年,Atieva更名為Lucid Motors,正式轉入造高性能豪華純電車的行業。就在改名的兩個月後,Lucid就展示了其首款車型Lucid Air的原型車。Lucid在展示時就表示,Lucid Air綜合ESP續航達到了640km、零百加速僅需2.5秒,並且還會配備4個極光雷達以及6個毫米波雷達,以求擁有更好的駕駛輔助能力。Lucid Air擁有的這些技能,顯然就是向著特斯拉Model S去的,那時候Model S已經發布了4年時間。

負責Lucid Air項目的是前特斯拉副總裁兼Model S總工程師Peter Rawlinson,不得不說,Lucid從特斯拉身上挖了不少人,並且大部分被特斯拉逼走的高管,都進入到了Lucid。這大概是Lucid為什麼這麼喜歡懟特斯拉的其中一個緣故吧。

Lucid Air亮相後,官網就開始接受預定了(雖然那會正式價格還沒出),並且官方預計2年後也就是2018年就可以實現交付。但Lucid畢竟是剛開始轉向造車,還處於瘋狂燒錢階段,錢不夠自然項目也很難有大的推進。那會Lucid還得找7億美元去建設工廠和開展生產,顯然,手頭緊巴巴的Lucid需要一個新的金主爸爸。

沉寂2年後,Lucid在2019年終於得到了救贖,沙烏地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旗下的沙烏地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PIF)向Lucid投資了13億美元,以占股67%成為了Lucid的新老闆。

有了金主的支撐,Lucid的造車進度大大提升,就在剛過去的2020年9月,Lucid正式發布了首款量產車型——Lucid Air。Lucid Air起售價為8萬美元,頂配價格為16.9萬美元。相比之下,美國特斯拉Model S售價為7-14萬美元。Lucid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工廠也將會於今年年底開始生產,並且預計會在明年春交付新車。

說了這麼多,那Lucid Air作為特斯拉Model S的強力對手,那麼有些什麼過人之處?我引用一下官方說辭吧:「破紀錄的性能和里程、全球充電最快的電動汽車、先進的玻璃座艙顯示屏和觸覺物理控制器、全新級別的高級駕駛員輔助系統、全球最先進的照明技術」。帶著這些強悍的配置,我們去看看Lucid Air實車,到底是不是真這麼高端。

首款車型Lucid Air設計如何?

Lucid Air是全球最符合空氣動力學的豪華純電轎車,其風阻係數均為0.21(數值越低表明越好)。這個0.21是什麼概念呢?正常的量產車中,排第一的風阻係數也只是0.22。當然,完全倒向空氣動力學設計的汽車可以做到更好的風阻表現,例如大眾的XL1,風阻係數為0.186,但它的外形確實很詭異、實用性也相當差。所以在正常設計下,能夠做到優異的風阻係數是件相當不容易的事。

回到Lucid Air上,你覺得Lucid Air這個外觀設計算正常嗎?其實能做到這份上算是很不錯了……畢竟要是一邊倒傾向於空氣動力設計的話,基本就會產生出普銳斯這樣的異類設計。

顯然,為了降低風阻,Lucid Air能封閉的地方絕不開口,能圓潤的線條絕不生硬。並且整個車比較扁平,車窗部分佔比較小,整個視覺重心都是在車身部分。其實比較有意思的是車輛的尾部,尾廂的開口並非是常規設計,而是將開口擴大至兩側翼子板,這樣好處就是尾廂開口寬度十分優異,這個設計還是很有意思的。並且整個尾部的設計都很簡約,不過尾燈加上小鴨尾倒是給人一種復古的味道。

Lucid Air軸距2.96米,車身長度4.9米,不過這車實際給你的氣場感像是D級車那般,因為它的設計比特斯拉還要來的簡約,而低矮的車身、車頂,在配合21英寸的大輪轂,妥妥的轎跑風範。只不過車頭部分憨憨的設計有點丟分,前車從後視鏡看Lucid Air的話,會覺得這是一台二十八線的國產車作品……

Lucid Air外觀上除了設計,車頭大燈也是很重要的一個亮點,因為Lucid Air的前大燈組使用了微型鏡頭陣列系統,由由數千個「光通道」組成。這樣的大燈設計好處是可以十分精確的控制照明區域,提升了可見度以及安全性。其實包括包括賓士奧迪和寶馬在內,不少豪華品牌都擁有類似的大燈技術:「矩陣大燈」,只不過Lucid Air的大燈控制可以更精確一些。當然,Lucid Air其實還可以極致一些,把激光大燈也集成到燈組中,這就可以稱為是最強悍的頭燈了。

如果從俯視的角度來看Lucid Air,你會發現其前擋風玻璃佔比面積非常大,玻璃已經覆蓋了前排座椅上部,並且還是一整塊玻璃組成的。這個設計跟特斯拉Model X是很相似的,其好處是可以讓前排乘客獲得更為強烈的開揚感,但要是被大太陽一直曬著的話也不是那麼好受。另外,後排座椅上方也安裝了一塊面積較大的玻璃,這就相當於整個車頂只有中部和後部兩根橫樑。這樣的設計對車身結構要求是比較高的,因為車頂前部少了一根橫向。特斯拉在Model X上也遇到同樣的問題,最終在A柱區域經過了大量的加強才解決了問題。

對標特斯拉,但要遠比特斯拉豪華

特斯拉經常被吐槽的地方,除了做工差以外,就是內飾質感也不怎麼好。而Lucid Air作為後生的豪華產品,在內飾用料這塊就下了不少心血,畢竟總不能重複特斯拉的錯誤。當然,Lucid Air雖然自詡是革命性的產品,但想要提升內飾質感,還是逃不掉上皮革包覆:Lucid Air內艙共有Nappa真皮、真皮和仿皮三種皮質可選。

不過,純電車嘛,總得多少強調一下環保的,所以Lucid Air在內飾上使用了可持續採伐的木材、可持續生產的羊駝毛以及100%回收紗線混紡絨面。雖然名字聽上去比較高端,但實際上這種絨面的觸感與我們常接觸的翻毛皮是相近的。

如果你認真觀察的話,可以發現Lucid Air前艙是用深色調,而後艙使用淺色調的。很少車型會在一個車艙中出現前後兩種截然不同的色調,Lucid Air算其中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代表。Lucid表示前艙用深色代表著著重駕駛車輛,後艙使用淺色調則反映了放鬆的精神。

前面已經提到,Lucid Air車頂採用了大面積玻璃覆蓋,所以前後排人員可以感受到強烈的空間感,用官方的話術來說就是:「給予車內每一名乘員開闊的天空景色」。有一說一,這樣大膽的設計可以給到消費者一種新鮮感,在裡面開車時你會覺得相當有趣,不會再像往常那麼壓抑。不過還是那句話,我希望這些車頂玻璃可以融入波音787那種可變色舷窗,這樣車內人員就可以更好地按需享用這一片天空景色。

但由於車頂少了一根前橫樑,所以A柱部分必須做的很粗壯才能滿足整車的剛性以及安全性表現。Lucid Air同樣如此,我們可以看到其兩根A柱是十分健壯的,不過考慮到整個車頂設計偏扁平,我覺得這兩個A柱可能會影響到駕駛員的視野。

常規的環抱式中控台上,Lucid Air造了一個玻璃座艙顯示屏。整個顯示屏很有意思,它是一個34英寸弧形玻璃5K顯示屏,這樣的設計可以讓駕駛員更好地掌控整車的信息,並且可以給到駕駛員足夠的視覺質感。無獨有偶,前幾個月凱迪拉克發布的Lyriq概念車上,也採用了類似的弧形屏幕設計。這樣儀錶盤與中控屏連貫的設計,相比分體式設計整體感更強,當然,成本也會更高。

而在中部通道上,還有一塊被稱為Pilot Panel的觸控板,這塊觸控板繼承了車輛不少功能開關,例如駕駛模式、座椅控制、空調控制、車輛設定等等。這個位置採用一塊觸控屏代替實體按鍵的想法,倒也不是Lucid先有的。奧迪A6、A8、Q7等等車型已經擁有這個設計,甚至國產車中奔騰T99也有這個設計。不過Lucid Air這塊屏幕的尺寸以及解析度都要比其他車型高不少。

另外Lucid Air可能覺得前排空間不太夠,於是將這塊屏幕設計為可以電動收起的,這樣屏幕背部的儲物空間就可以放置相機錢包等物品。還別說,這個儲物格還挺隱蔽的,放點貴重物品在裡面也不容易讓人找到。

倒是這個設計讓我想起了六七年前的一些中控屏設計,它們同樣是可以翻轉的,然後內部有個小的儲物空間。所以說,日光之下無新事,很多時候並不是只有純電車上才會有這些新設計,其實老的燃油車上已經出現過,只不過包裝和設計比較普通罷了。

在空間方面,Lucid Air繼承了純電車的優勢,那就是乘用艙的空間相當大,所以前後排的乘坐空間以及儲物空間表現都是十分理想的。目前Lucid Air只提供5座版本車型,而在2022年,Lucid Air將可選配4座版本,也就是后座是兩張行政級座椅,這樣後排可以形成一個頭等艙般的空間。

掌握核心科技?

電動車的靈魂,除了智能功能外,就是三電系統。不妨先來看看Lucid Air的參數:綜合續航517英里(約合832公里)、最大馬力1080hp、0-96km/h僅需2.5秒、充電20分鐘可續航480公里。這些參數都是頂配的Lucid Air才有,低配車型會稍弱一些。回頭來看,這些參數顯然放在現在來看,都是頂尖的。性能參數上最新發布的特斯拉Model S Plaid版也能與Lucid Air相匹敵,不過快充效率上,特斯拉還是打不過Lucid。

Lucid Air使用了Lucid Electric Advanced Platform (LEAP)平台打造,這個平台其實與其他品牌全新的純電平台都是類似的,都是儘可能壓縮前後懸架空間,儘可能讓中部區域空間最大化,因為這樣可以給電池留出更多空間,並且也讓車內空間更大了。

先來看的位於底盤中部的電池。Lucid本身就是做電池和電機起家的,所以在這個方面自然是很有優勢的。Lucid Air兩個高配車型使用了113kWh的電池,也正是這個大容量但體積緊湊的電池,給Lucid Air帶來了超過800公里的綜合續航。並且要知道的是,這個綜合續航還是在美國EPA標準下測試得出的,EPA標準相比中國和歐洲測試標準要更為嚴格,如果轉換成我們熟悉的NEDC綜合續航,估計數值會更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Lucid自主研發的電池此前已經在國際汽聯電動方程式世錦賽(Formula E)中經過驗證,並且Lucid再結合2000多萬英里的實際測試,在量產車電池包中進一步改進,使得其穩定性以及電能管理表現都十分優異。

Lucid Air這個113kWh電池的具體供應商官方都是沒有公布的。不過此前Lucid已經宣布與三星SDI、LG化學進行電池合作,所以很大概率是由這兩家企業作為電池供應商。而具體材質方面,Lucid Air電池選用的是2170鋰電池,也就是特斯拉Model 3的同款。

另外這塊電池還有一個強悍的地方就是其支持超高速充電,它支持最高300kW、900V的直流快充,從而實現充電20分鐘續航提升480公里(每分鐘補充約32公里)。另外,Lucid Air未來還會提供雙向供電功能,假設你家裡沒電或另外一台Lucid Air沒電的話,Lucid Air可以逆向輸出電力給有需要的地方使用。

而Lucid Air除了電池有亮點外,電機的實力也很強悍。Lucid Air全系採用雙電機(前後軸各一個)的電機布局,並且電機是Lucid自家研發的。Lucid的電機厲害之處在於:體積小但輸出猛。

光說數據啥的,其實很難體現出Lucid電機的優勢之處,不過Lucid官方已經做好了競品對比圖。上圖中,從左到右分別是保時捷Taycan單電機、特斯拉Model 3單電機、特斯拉Model S雙電機、Lucid單電機,只不過Lucid官方不敢直接寫上車名,就委婉地說這是一個德國品牌、一個美國純電品牌緊湊級車型,但要猜出來對應的車型是啥並不難。

不難看出,Lucid的電機體積明顯比競品都要小不少,一方面是轉子繞組體積小、另一方面是Lucid電機的減速器集成度高,並不像其他電機一樣單獨凸出來做減速器,Lucid電機使用行星齒輪結構,將減速器集成在電機中,所以Lucid電機左右是直接接傳動軸的,這樣可以節省不少空間。

另一方面,Lucid電機雖然小、重量低,但輸出的功率確實十分搶眼,Lucid電機峰值功率可以做到670hp,而特斯拉Model S雙電機也只能做到429hp,更強的德系競品單電機也只能做到449hp,相比之下可見Lucid電機的效率是有多麼高。

不過對於體積如此高度集成的電機,在散熱方面性能如何,還真是個值得考量的問題。不過Lucid經過10年和數千萬公里的測試,在這方面姑且就先相信Lucid技術實力吧。回過頭來想,北汽當初收購Lucid還真是很有道理的,要能夠取得Lucid的電機和電源管理技術,北汽新能源現在就可以活的更有底氣,而不是抱著政策大腿活著。

從技術方面來看,Lucid公司確實是相當有實力的,這也跟Lucid用了接近10年時間做研發和配套有密不可分的關聯。如果一開始就要決定造車的話,Lucid可能還真不一定能熬到現在。

自動駕駛輔助方面似乎還在準備中

純電車現在的營銷打法都是把車跟智能捆綁在一起,彷彿沒有智能配備的純電車,就不是一個正常的車。Lucid Air自然也逃不過這樣的設定,Lucid Air的駕駛輔助系統成為DreamDrive,官方稱這套系統是:「史上最先進、最全面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顯然要是放在國內已經違反廣告法了。

Lucid在Lucid Air上安裝了包括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和雷達在內的32個感測器,除此以外,Lucid Air還搭配了一個高解析度的激光雷達,這也是首款使用激光雷達的純電車型。顯然,在這些強悍硬體的支撐下,Lucid Air可以提供可靠的L3級駕駛輔助功能。

雖然硬體上規格比特斯拉都高,但Lucid似乎在駕駛輔助方面的準備還不太充足,整一個宣傳網頁中,只有一小段提到了駕駛輔助系統,並沒有對這個系統細分介紹,加上官方也沒有表示能支持L4級駕駛輔助。所以從上面的細節中就可以看出,Lucid在駕駛輔助方面還是處於研發推進階段,並沒有太多能夠展現的東西。

反過來想,如果Lucid Air真能達成現在特斯拉的駕駛輔助能力,那麼官方一定會大吹特吹的,而不會只把整車重點放在設計和三電技術上。

另外,Lucid在今年的1月份挖了自動駕駛大佬做自動駕駛高級總監。而這個大佬名為Eugene Lee,他在加入Lucid前,身份是現代汽車副總裁兼自動駕駛汽車開發中心負責人,為現代汽車制定了未來實現的自動駕駛路線發展路線。而在更早前,Eugene Lee還為通用汽車工作了十年,他在通用汽車中負責開發了Super Cruise自動駕駛系統。Lucid挖Eugene Lee來,就是想趕緊完善好自動駕駛這方面的短板,畢竟自家只是在三電技術方面有優勢,其他方面還是需要抱外援大腿。所以說Lucid Air在自動駕駛方面硬體是俱全的,但具體的功能就得通過日後OTA才能陸續解鎖。

一分錢一分貨

Lucid Air目前共有4款車型,分別是Air基礎版、Air Touring旅行版、Air Grand Touring豪華旅行版、Air Dream旗艦版,售價分別是8萬、9.5萬、13.9萬、16.9萬美元。這個價格比Model S要貴不少,中配的Lucid Air已經是頂配Model S並且選裝FSD後的價格。從價格方面來看,Lucid Air其實並不具備競爭力,畢竟Model S剛推出的Plaid版本(三電機、峰值功率1100hp、0-96km/h加速小於2秒)性能比Lucid Air更強悍,價格也便宜一點。

但Lucid Air倒也不是完全沒有意義,畢竟從設計、從內裝質感上,它都是完勝特斯拉的。想要追求品質追求豪華感的話,顯然選擇Lucid Air會更勝一籌。

放到國內,特斯拉售價在75-117萬之間,如果Lucid Air參考特斯拉的定價標準的話,那售價可能會在83-130左右。顯然這個價格,是當之無愧的的純電第一高價品。這個價格買的人自然不在多數,畢竟高價買純電車的朋友,多數是出於玩樂心態的,除非你有足夠的新技術和新玩法可以吸引到這部分人群,否則車還是比較難賣出去的。

總結

Lucid Air的亮點,就在於大面積的車頂玻璃、內艙大弧度顯示器、優異的加速性能、超長的續航以及高效充電,而駕駛輔助方面硬體齊備,只是還得等OTA升級才能進一步體驗到L3級的駕駛輔助。其實從我的觀點來看,Lucid Air賣的好不好我並不關心,我更想看到的是Lucid Air身上會有突破性的技術出現,帶動電動車的未來發展。(圖/文:太平洋汽車網 杜慶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平洋汽車網 的精彩文章:

屠殺式降價?Model 3降2萬/特斯拉市值漲120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