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洋河還要痛多久?

洋河還要痛多久?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鈦媒體註: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億歐網(ID:i-yiou),作者丨楊良,編輯丨楊旭然,鈦媒體經授權發布。

2019年伊始的年度大會上,洋河股份董事長王耀再次強調了洋河的百年宏偉目標:「千億銷售收入,萬億市值。」

不過粗看洋河2019年的答卷,卻著實令人難以滿意:洋河2019年營收同比下滑4.28%,凈利潤同比下降9.02%,其2019後兩個季度營收甚至同比下滑20.61%和36.49%,位居行業末位。

對手也對洋河行業第三的位置虎視眈眈。瀘州老窖董事長劉淼在公開講話中,多次提到要「殺出重圍,回歸前三」,汾酒集團李秋喜也拋出過要實現白酒市場「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言論。

一個多月之前,瀘州老窖市值終於超過洋河,白酒市場的資本格局從「茅五洋」變成了「茅五瀘」。

王耀似乎對於這種變化有所預料。從今年年度大會上他的發言也可以看出這點,「2020年是公司變革創新和調整轉型的攻堅之年,也是下一個更好時代高質量發展謀篇布局的開啟之年」,畢竟與調整轉型隨之而來的,肯定是業績的陣痛。

那洋河業績下滑的深層原因到底是什麼?業績陣痛期又會持續多久?

洋河難稱高端品牌

消費品牌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品牌、產品以及渠道,這點在白酒行業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洋河的品牌力自然無需贅言,坊間關於「茅五瀘」還是「茅五洋」的爭論則是例證,且在白酒品類中,洋河的營業額仍然穩居前三,但從產品力而言,洋河仍然只能算中端品牌。

消費者對洋河口味的評價褒貶不一。但對於白酒而言,「好喝」其實並非產品力最關鍵的體現,產品力更為重要的評判標準是穩定的產能,尤其在高端酒領域更是如此。

畢竟在茅台供不應求的背景下,五糧液、國窖1573(瀘州老窖旗下品牌)均承接了大量的溢出需求。

換言之,高端酒並不愁賣,誰有穩定的產能,誰就有機會承接到這些外溢的高端白酒需求。

2009年上市後,洋河迅速擴張產能,但茅台、五糧液則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完成了這一動作。以五糧液為例,其於1992至1994年間持續擴產,最終產量達9萬噸。在當時,這一規模早已遠超同行。

反觀洋河,其2018年的公告顯示,洋河擁有7萬多口名優窖池,年原酒產量超過16萬噸,年成品酒產量超過29萬噸,總儲酒量達到100萬噸。

不過其官方披露的信息顯示,在這16萬噸原酒中,大約只有5%(即8000噸)可用於夢9生產,而這其中又僅有約2%(即3200噸)可以滿足手工班品質。

瀘州老窖作為洋河目前最直接的競爭對手,在2016年曾經表示,國窖1573的基酒僅能在百年以上窖池生產,同時其基酒產能約為3000噸/年。

看起來似乎洋河的高端酒產能毫不遜色於瀘州老窖,但值得注意的是,白酒的基酒生產與產品灌裝是存在著一段時間差的。

國窖1573的基酒需儲存5年後灌裝,因其百年老窖自成立之初就存在,所以每年3000噸高端基酒的產量相當固定。

洋河股份則截然不同,其官方宣傳資料顯示,夢之藍的基酒儲存年份都在10年以上,其中M9和手工班的基酒儲存年份高達20年。儲存時間更長的原因眾說紛紜,但假設以2013年增產完成的宣傳口徑計算,洋河的高端白酒系列可能要到2033年左右才能放量。

因此,M9和手工班產品目前更大的價值在於打響洋河的品牌。短期內,高端白酒市場仍然會是以茅台、五糧液以及國窖1573為主的市場格局。

「高端白酒靠品牌,中檔白酒靠渠道。」

這句話對洋河而言相當適用,渠道變革促使洋河從江蘇地方品牌走向全國,但2019年的業績「變臉」的原因也同樣來自渠道。

業績變臉的深層原因

曆數洋河歷年的營銷戰略,會發現深度分銷肯定是其中的關鍵詞。

2012年八項規定出台後,洋河管理層做出了「白酒消費轉向大眾化和快消品化」的判斷,因此洋河渠道變革的本質,是將快消品的渠道思維置於白酒。

可以類比農夫山泉,即廠家直接掌控渠道,經銷商只負責提供資金和商品配送,但這也將經銷商利潤壓的十分微薄,一旦市場上出現了能提供更高利潤的產品,經銷商的倒戈無疑是大概率事件,在江蘇本地市場今世緣的反撲就是證明。

更為關鍵的是,與管理層的判斷不同,白酒行業衍生出了兩條主線。一條是以江小白崛起為代表的平價酒大眾化消費;另一條則是2015年前後的中高端白酒消費復甦,而這類產品依然很依賴於經銷商。

幾乎所有券商研報中,洋河銷售團隊的能力都是收到一片讚譽,但以超強執行力將深度分銷戰略執行後,洋河的負面影響開始凸顯。

2019年7月,洋河公告稱,公司副總裁劉化霜負責營銷,原負責人朱偉調崗,今年1月,朱偉辭職。在朱偉任期內的2018年,洋河營收和凈利潤同比增長21.3%和22.61%,是這幾年來的最高幅度,「功臣」下課,似乎難以理解。

不過若細拆現金流量表,則會發現些許端倪。2018年洋河的經銷商保證金達10.79億元,公開數據顯示其當年新增了2000家經銷商,新增渠道進貨是洋河2018年業績喜人的核心原因,但這也加劇了洋河的壓貨、竄貨現象。

有經銷商就表示:「洋河廠商現在要求提價,不過在市場上根本就賣不出去,團購商開得又多,他們都在撕價格,你不賣有人賣,從這個角度看洋河這兩年發展比較差,甚至有的地方的經銷商乾脆清貨不做了。」

走在去庫存的路上

因此,自去年開始,洋河執行嚴格的渠道管控措施,通過「一商為主、多商為輔」的經銷商管控戰略優化經銷商團隊。同時,嚴格執行配額,考核經銷商時堅持過程考核(價格執行是否嚴格等)優先於銷量指標。

以上述團購渠道貨物擾亂價格體系的情況為例,洋河正在大力縮減團購商規模。浙商證券的調研結果顯示,調整前蘇南一個縣級市最高峰有20餘家團購商,調整後僅剩3-4家團購商。

即使如此,洋河2020年業績低於預期似乎已是大概率事件。一方面是渠道改革的陣痛,另一方面則是由於疫情的黑天鵝。

今年5月的一次業績交流會上,洋河表示2020年公司的目標是「力爭能夠實現保平的發展」,但現在看來,洋河確實承擔著相當大的業績壓力。

白酒行業的傳統,是經銷商一季度的存貨大部分會在春節消耗,然而疫情導致聚餐場景幾近於零。因此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洋河均會處於去庫存的狀態。

而且,一季度經銷商存下的高端產品會更多,若其消耗不足,那在後續的體現就是凈利率下滑。

有意思的一點是,大部分消費類企業的業績都具有慣性,即業績好或者壞的時間都可以持續幾年時間。仍以洋河為例,2004-2012年,洋河的營收從4.2億增長到172.7億,年複合增速高達59%,凈利潤從1500萬增長到61.5億,年複合增速高達112%。

11年前,洋河正式登陸資本市場,上市次年,其營收就超越了瀘州老窖位居行業第三,巔峰時期,其市值甚至超越五糧液穩居行業第二,而如今卻面臨著諸多對手的挑戰。

正如前不久在「夢之藍M6 2020經濟發展論壇」上,劉化霜引用的愛因斯坦那句話,「人生像是騎自行車的旅行,要想平衡必須向前。」

參考資料:

1.《走訪過經銷商,終於發現了洋河這兩年股價低調的原因》,巴菲特讀書會

2.《夢之藍M6 或超預期,深度調整拐點可期》,浙商證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口碑分化的《姜子牙》,能否拯救光線傳媒的「動漫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