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二戰德國娃娃炮,不太靠譜的反坦克武器

二戰德國娃娃炮,不太靠譜的反坦克武器

1943年,德國裝備了一種新式的拖曳式反坦克武器,它是火箭與火炮的結合體,擁有比Pak 38/40更輕的重量,更容易生產以及大規模裝備部隊;不過這種88毫米口徑的Raketenwerfer 43反坦克炮並沒有達到設計預期,反倒成為一種無用的武器,大部分時候都在倉庫里吃灰,據說這就是它「娃娃炮」綽號的來源,就像舊的布娃娃一樣沒有用。

Raketenwerfer 43反坦克炮

娃娃炮的基本作戰原理,是用火箭將聚能戰鬥部推向目標,從而命中並摧毀坦克,為了提升彈藥的射程、精確度以及初速度,火箭採用類似於身管炮的發射方式,而不是如喀秋莎火箭炮那樣的滑軌式。

火炮有一個簡易的輪式炮架,一根帶有喇叭狀炮口的炮管安裝在上面,可以進行-18°~15°的俯仰調節,方向調節為左右各30°。炮尾由簡單的鐵板和插銷封閉固定,這樣可以提高彈藥發射時的膛壓,提升出膛速度。

Raketenwerfer 43反坦克炮

彈藥為490毫米長的88毫米口徑彈藥,它的戰鬥部和引信等結構和後來的德制88毫米單兵反坦克火箭筒彈藥一樣。彈藥從炮尾裝填,關閉簡單的炮閂後即可瞄準開炮,射擊時仍然具有一定的後坐力,火炮可以拆除炮輪平放在地上,這樣既降低了高度,射擊也更平穩。

火炮預計可以達到700米的有效射程,然而實際作戰只有200多米的有效射程,應對固定目標射程能達到500米左右。這主要是彈藥的精度太差、彈道太彎曲,炮彈出膛速度只有140米每秒,預估失誤很容易就錯過正在機動的目標。

火炮全重143千克,長2.9米,高0.89米,寬1米,本身就不重的火炮還能拆解成7個大件,每件平均重量約20千克,機動性很高。一門火炮由2人操作,炮手通過小小的炮盾上的開口瞄準目標並射擊,炮盾能提供有限的防護,最大射速10發每分鐘。該炮還有雪地版本,將炮輪改為雪地滑橇。

Raketenwerfer 43反坦克炮

人們普遍認為娃娃炮生產了約3000門,除了一部分運往東線戰場,南線也有裝備,並且隨著反擊諾曼底登陸的部隊一起到了西歐戰場,在有限的資料中幾乎沒有找到娃娃炮進行過多少拿得出手的戰鬥經歷,這並不奇怪,因為娃娃炮確實性能不怎麼樣。

火炮性能上的不足是致命的,前文已經說到火炮彈藥可憐的有效射程,這一點非常不利於作戰,而火箭彈發射時巨大的煙火又十分容易暴露目標,在2、300米距離上自身也會遭到敵方及時有效地反擊,生存能力很差,這一點不如單兵反坦克火箭筒靈活,並且拖曳火炮轉移也很費事。

Raketenwerfer 43反坦克炮

與單兵反坦克火箭筒相比,娃娃炮不僅笨重而且射程上沒有多大優勢,作戰效率不高,沒有達到設計預期;並且它的生產加工也更複雜、耗材更多。盟軍繳獲的許多娃娃炮都是放在倉庫里的,並且沒有彈藥,不知道是因為火炮性能不好無法使用所以不再生產彈藥,還是因為缺少彈藥才把火炮放在倉庫里。

Raketenwerfer 43反坦克炮

盟軍對這些娃娃炮也沒什麼好感,基本都用來擺拍繳獲物資照片,似乎也沒有哪國軍隊繼續使用這些裝備,畢竟在當時的歐洲戰場上並不缺裝備,許多暫時無法修復的重武器都隨意地擺在路邊,花點時間和人力就能搞一大堆,戰後成立的某國不就偷偷摸摸攢了好幾倉庫的坦克等裝備運回去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丹書戰史 的精彩文章:

二戰T14突擊坦克,被英國帶偏的設計,美國版的步兵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