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國人別幻想了,外蒙古的收不回來了!

國人別幻想了,外蒙古的收不回來了!

前段時間在內地的互聯網上長期流傳一篇《蒙古大呼拉爾討論回歸中國》的「新聞」,一時間讓很多國人振奮不已。文章的觀點是長期受到蘇聯控制的外蒙古,好不容易擺脫了魔掌,而且此時的中國也是外蒙昔日的「祖國」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欣欣向榮,有主動回歸之心。但很多國人卻不知道,當這篇文章傳到外蒙的時候,外蒙人覺得是「恥辱」。為什麼這麼說?我們就從歷史上一步步說說我們是怎麼失去外蒙的?外蒙是怎麼討厭我們的?

我們經常在電視電影或者是實地的台灣地圖看到,外蒙依然在台灣出版的《中華民國全圖》之中,有外蒙的中國地圖的形狀像是「秋海棠」而非「雄雞」。其實台灣在蒙古國問題上的尷尬,源於國民黨政權遷台後,拒不承認1945年的《中蘇友好條約》;同時,指控蒙古獨立乃是1949年「共匪賣國」的結果,而李敖等海外文人則嚴密考證,指責國民黨蔣介石政權才是真正「割讓蒙古」的罪魁禍首。那麼《中蘇友好條約》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中國政府正式承認蒙古的分離獨立,是1945年8月14日國民政府與蘇聯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此條約雖名為「友好」,實則一點不友好—「約定」:蘇聯出兵擊敗日本後,讓蒙古經由全民公決來決定其是否獨立,而中國對獨立後的蒙古人民共和國將予以承認;而交換條件是,蘇聯承諾「尊重中國在滿洲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干涉新疆事務,不援助中共」,以及對日宣戰,幫助中國「驅逐日本人」。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簽署後,當年10月20日,蒙古在蘇軍「保護監督」下舉行了全民公投,接近100%的票數贊成外蒙古獨立。1946年1月5日,國民政府發表了一個態度冷淡的簡短公告給予承認。同時,當時國共內戰在即,對於國民黨所簽之涉外條約,中共無一不抨擊,但唯獨對這個條約,不僅給予高度支持,且在國民黨對條約「執行不力」或「心有不服」時還大加撻伐。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中共這邊的處境也不好過,斯大林一方面在新疆扶植「東突」起事,一方面在東北侵犯中國主權,阻撓回收,同時強迫蒙古分離,甚至連條約中的很多承諾都沒兌現,引起全中國激憤。國共兩黨之所以有「反常」之舉,只是都對蘇聯莫可奈何。蒙古獨立,從頭到尾皆靠沙俄和蘇聯庇護,斯大林則是最重要的操刀者。而中共事業成功絕對離不開蘇聯和斯大林的支持,面對被自己尊稱為黨和人民的「導師」、「慈父」、「大元帥」的斯大林,中共在蒙古問題上做此表態實非得已。

1949年初,毛澤東試探性對來訪的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米高揚談起內外蒙統一然後加入中國的問題,對方答道:我們不主張這樣的統一,因為這可能導致中國失去一大塊領土,如果真這樣的話,那將是內外蒙統一起來建立一個獨立國家。米高揚的言下之意是,若誰想把外蒙要回來,可能連內蒙都得丟掉。斯大林以後又再次強調了這一原則。1949年10月16日,剛誕生16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蒙古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承認現實。

而國民黨政府則認為蘇聯並未遵守條約協定且與北京建交,屬干涉中國內政,宣布條約款項無效。1952年,國際冷戰格局定型,國民黨政府向聯合國提出「控蘇案」。第二年經「立法院」同意,正式通過法律程序廢約,國民黨政府遂不再承認外蒙獨立,並一直阻撓蒙古進入聯合國。

當時對國民黨政府來說,斯大林最致命的撒手鐧,是其以中國東北和新疆的主權以及中國內部政治問題為要挾。而當時的國民政府已經危機重重,對內則面臨經濟崩潰、隨時有內戰爆發的可能,對外則無法想像中國以一農業國的實力如何與世界第二強的蘇聯抗衡。更致命的是,唯一可以制約蘇聯的美國,早在此前即在《雅爾塔密約》中,就出賣了中國的利益。

此後中國方面只得在啟動獨自對蘇談判,蔣介石令宋子文為代表團長,蔣經國為首席翻譯奔赴莫斯科。此後的「虎羊談判」中,美國一直恪守中立,除了催促中國簽字之外,不願捲入其中。斯大林則獅子大開口,要求遠遠超出《雅爾塔協議》內容。比如協議同意「外蒙保持現狀」,中國保有法理上的宗主權,斯大林則直接提出外蒙必須「獨立」;協議規定蘇聯只獲得旅順軍港租借權,斯大林要求市政管理權一併吞下,還要求旅順以南100公里內的島嶼中國不得設防……

蔣經國曾以私人身份拜訪斯大林時說,中國8年抗戰,就為收復失土,敵人還未趕走,反將這一大塊國土割讓出去,失去了抗戰本意。斯大林明確告之:就是要讓蒙古成為蘇聯的軍事屏障。中國代表團奉蔣之命儘力在每個細節上從斯大林嘴中摳肉(如旅大和中長鐵路的管理方式、權力分配、歸還期限),最大限度維護國家主權,斯大林雖做出部分讓步,但在蒙古獨立上態度極其堅決。中方認識到,在斯大林緊咬不放情況下,承認原本早就喪失的外蒙權益,以換取現在尚可挽回之利,乃兩害相權取其輕。

但蔣介石要求必須劃清內外蒙界線。斯大林則一直故意拖延此事,因為蘇聯早已將原屬外蒙的唐努烏梁海及中國新疆部分地區劃入自己範圍,不方便出示地圖商談疆界。談判最後階段的8月9日,蘇軍已揮師進入中國東北,宋子文、蔣經國等大多數代表認為,如糾纏疆界問題再不趕緊簽約,蘇軍控制東北後,斯大林胃口只會更大,認為不必理會蔣介石的命令。外交部長王世傑雖不贊同,但無法說動大家,最後只得與宋子文擬電向蔣要求「授予宜機行事之權」。

8月14日,王世傑和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在條約上簽字。規定,蘇聯「尊重」中國在東北和新疆的主權,支持中國政府(蔣介石)領導下的中國統一,中國則同意日本戰敗後在蒙古舉行公投。

9月2日日本簽署投降書,舉國歡慶。自「9.18事變」後第三天,蔣介石連續寫了15年的「雪恥」日記(每篇在起始處寫上「雪恥」二字)。這一天,他悲喜交加地寫下「舊恥雖雪,而新恥又染,此恥又不知何日可以湔雪矣!勉乎哉,今後之雪恥,乃雪新恥也,特志之。」

1949年12月,毛澤東首次訪蘇,重要任務有幾個,一是給斯大林祝賀70壽辰,二是提出援助問題,三是商討修改中蘇條約。斯大林最初認為延用舊約就可以了,沒必要修新約,但在毛的強烈要求下終於同意修訂。經過一番艱難的討價還價,1950年2月14日,周恩來與蘇外長維辛斯基簽下第二個「中蘇友好條約」。此條約基本以第一個中蘇條約為基礎,斯大林為了讓「一邊倒」的盟友在國內民族情緒仍濃厚的學生和民主人士中「有面子」,作出了相當讓步,如大大縮短旅順港和中長鐵路的歸還期等。簽字三天後,雙方發布公告宣布締約事項,並以公告形式確認蒙古人民共和國獨立。

所以,回顧歷史,可以說二戰結束後,無論任何人執掌中國政府,早已被「俄化」的蒙古之「獨立」其實都是無法逆轉的。因為國家的實力弱擺在那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運動激憤情緒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