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孩子只要身處網路,就不可能安全

孩子只要身處網路,就不可能安全

網路已經深深的嵌入到我們的生活中,很多日常工作學習如果沒有網路將難以為續。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讓人頭疼。

網路門檻低,內容魚龍混雜,很多不適合青少年看的信息,卻完全對青少年開放。

遊戲、直播、低俗內容、誘導性充值無不在殘害著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尤其是前段時間疫情,大人小孩皆被困在家,網路是我們了解信息的唯一通道,但由此導致的熊孩子瞞著家長大額充值網遊、巨額打賞等問題層出不窮。

據江蘇省消保委統計,今年第一季度江蘇省未成年人網遊類投訴就高達425件,其中未成年充值群體中最小的才3歲,充值金額最高達7萬。

很多網路平台的青少年保護模式皆流於形式,並沒有起到實際性效用。

調查顯示,虎牙、鬥魚、嗶哩嗶哩、花椒、酷狗、TT語音等直播平台的青少年保護模式,通過輸入密碼即可隨意延長使用時限,有相當於無。

而我們的孩子目前基本是人手一部電話,家長、學校管得再嚴,也防不住孩子的好奇心,導致很多孩子長期沉迷於網路,無心學習。

在直播利益的誘惑下,有的小孩甚至輟學當起了網紅,為了博眼球將道德、危險置之度外。

少年強則國強,可我們少年為什麼連變強的動力都沒有?這些孩子是生下來就這樣嗎?

不是,成人的不作為,才導致他們走上萎靡的道路。這不是某一個家庭的悲哀,這是整個社會的悲哀。

南都個人信息保護研究中心,7月16日發布的《網路直播APP未成年人保護》,指出目前市場上主流的30款APP直播均無法有效甄別用戶年齡,無法識別出未成人。

都不知道用戶是否為未成年人,談何保護,談何青少年模式。

網路針對未成年人保護的第一個關卡就是甄別,只有甄別出對象是否為青少年,才能提供相應的模式,讓孩子們吸取他們年齡段應該吸收的知識。

根據國家新聞署發布的《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於網路遊戲的通知》規定,要求企業落實實名認證,所有網路遊戲用戶均須使用有效身份信息方可進行遊戲賬號註冊。

但實際情況是很多企業都會通過第三方賬號實名認證,簡化認證過程。大部分小孩在家長不注意的時,偷偷用成年人的認證賬號註冊後玩遊戲。

企業其實都知道這個問題,但他們為什麼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呢?

所謂天下攘攘皆為利來,青少年的消費處於衝動無意識狀態動輒上萬,對於企業來說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如果企業自己將這個關卡關了,青少年也會流到其他開放的平台,反正大家都著這樣做,不如自己吃下這份利益。

而這些盲目充值在家長發現以後,平台也不會退還。甚至不少企業在充值打賞方面,還在註冊時的協議里明確表示「對於未成年人用戶使用本服務(充值)過程中造成的一切後果不承擔責任。」

目前未成年人盲目充值退款成功的案例屈指可數。

可是我們不能因小失大,企業應該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的確在互聯網用戶年齡甄別的問題上,如果要投入技術,會是一筆耗時耗力的投資,且回報的過程漫長又微小。

但這些付出是為了我們的下一代,如果下一代消亡了,即便現在賺取再多的利益,有什麼意義,最終誰都從這個世界上帶不走任何東西。

相關國家部門也不該坐以待斃,應嚴格規範市場。

關於這一點美國無線電視就做的非常嚴謹,他們對青少年能夠獲得的信息,做了清晰的分層,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能獲得相對的內容。

我們之前這一方面的漏洞,和互聯網在教育過程中的佔比份額有一定的關係,但是隨著發展,尤其通過這次疫情,互聯網已經成為教育必不可少的工具。

家長和學校不可能通過一刀切,完全杜絕孩子接觸網路,來預防問題的發生,我們遲早要面對、解決這個問題。

9月18日,騰訊公司官方宣布QQ上線青少年模式。

眾所周知,雖然微信是目前使用頻次較多的軟體,但中小學生大都更喜歡用QQ,所以從QQ下手開始整頓,是相當明智的決定。

該模式之下,屏蔽了無效搜索信息、QQ看點只推送學習內容。動態功能頁也只剩下自習室、企鵝輔導、騰訊課堂等8個功能了。

家長可通過簡訊驗證鎖管控孩子,簡訊驗證鎖默認關閉打開後,進入高級設置以及退出青少年模式均需要手機簡訊驗證,讓家長對孩子可能了解的信息預先篩選。

當然就算對孩子要了解的內容進行了嚴格的把控,孩子就一定會乖乖聽話,只看能看他們看的那一部分嗎?當然不會了。

只要你的孩子進入網路他就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安全,有的東西他難免,遲早都要接觸到。

那麼作為教育者和引導者,對一切敏感的問題,切勿遮遮掩掩。就像大禹治水,重點疏,不再堵。

青少年正處於對什麼都好奇的年齡段,14歲往上的孩子有了初步的性意識,有窺探欲是很正常的,就把它擺在檯面上,大大方方給孩子介紹清楚。

對其進行正確的性教育,明白了怎麼一回事,他就不會對網路里的那些污穢東西有太過強烈的嚮往。

而作為企業大可不必擔憂,青少年在遊戲、直播等方面的流失。何不將眼光放在青少年教育周邊的產業鏈上。我們的網路能夠提供給青少年的內容,其實是很少的。

如果通過豐富網路青少年內容池,打造健康綠色的教育IP,出售正當的教育課程、教育物材,由此產生的利益也不容小覷,且正當、合法,又能細水長流,何樂而不為。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Solso, R., cognitive psychology [M].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只有認清社會本質的人,才有資格討論競爭
太早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中國式教育最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