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宋真宗一個關鍵決定,避免了王朝覆滅,維持了兩國百年和平

宋真宗一個關鍵決定,避免了王朝覆滅,維持了兩國百年和平

大宋王朝建立之後,到了宋真中時期已經統一了長江南北,看上去似乎是結束了五代十國超過半個世紀的動亂。

但是,整個帝國仍然是暗流涌動,時時處於危險之中。

例如,朝中很多大將缺少對皇帝的尊重,甚至有的時候還會表現出不臣之心。

外部的威脅也很大,北方的遼國建立的時間比宋朝還要早,在奪取了幽雲十六州之後,人口超過1,000萬,兵力超過100萬,並且隨時有南下奪取大宋江山的野心。

所以,到了宋真中時期,雙方邊境上仍然是衝突頻繁,終於在1004年爆發了大規模戰爭。

遼國蕭太后和遼聖宗耶律隆緒親率遼軍主力大軍南下,深入到宋朝境內,很快就打到了黃河流域。

宋朝在建立之初,為了收復幽雲十六洲,在宋太祖宋太宗時期連續北伐,但是都以失敗而告終,尤其以宋太宗的高粱河之戰最為悲慘,為了逃跑,宋太宗竟然乘著驢車,所以有了高粱河車神的稱呼。

從那之後,宋朝上下就患了恐遼症,不敢再主動招惹遼國,可對遼國來講正好相反,接連的對宋軍的勝利讓他們信心倍增,所以到了宋真宗時期終於有了南下滅宋的行動。

1004年的這場大戰遼軍稱得上是勢如破竹,消息傳到東京汴梁城,宋真宗焦慮不已,詢問大臣:怎麼辦,怎麼辦。

有的人說:跑吧,跑到四川去,那裡地理封閉,還能做一個小朝廷。

這個說法等於是把除了四川之外的其他的宋朝國土拱手相讓,可想而知,如果這一策略被宋真中採納,結果就一定是遼國在奪取了宋朝的大半江山之後想辦法滅掉位於四川境內的宋朝小朝廷。

此時,雙方有10倍的差距,宋朝小朝廷根本就無力抵禦,最終的結果就是天下被遼國奪取。

當然,也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見,其代表人物就是寇準。

寇準認為,不能撤,只要宋朝南撤,天下的人心就散了,宋朝只會一敗再敗,丟掉整個天下。所以,不僅不能撤,而且皇帝應該御駕親征。

兩個難題放在宋真宗的面前,這個從小長於深宮的皇帝和他的二大爺、他爸爸這種出身於軍旅生涯的人可不一樣,宋真宗是一個文弱之人,御駕親征,在戰場上直面敵軍的廝殺,對他這種連殺雞都沒看過的人無異於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他不敢去。

但是,如果從東京汴梁逃跑,甚至是撤到四川境內,把大好的江山留給遼國,他也愧對列祖列宗。

最終,他還是拿出了勇氣,決定在寇準的陪同下御駕親征。

從這方面來看,宋真中是值得肯定的。

很多人都說宋真宗膽子小,說實話,90%的人在他那個位置表現都不見得比他強,要不然為什麼新兵無論經過多嚴格的訓練到戰場上都會懵逼呢。

此時,遼國大軍已經侵犯到澶淵城下,10萬大軍在城下擺開陣勢一眼望不到邊。

宋朝軍隊的抵抗也非常頑強,這個時候的宋軍戰鬥力還算可以,沒有低到宋徽宗時期那種望風而逃的水平,所以雖然面對10萬大軍的進攻,小小的澶淵就像海浪中的礁石一樣不可動搖。

與此同時,士兵們得到了兩個振奮人心的消息。

第1個消息,援軍正在趕來,前線的宋遼雙方兵力對比正在發生變化。

讓他們更高興的是,除了大批的宋軍前來支援之外,他們的皇帝宋真宗御駕親征親臨前線。

無論當時宋真宗有多不情願,內心有多害怕,但是他的出現給前線的宋朝軍隊是一個無比巨大的鼓舞,軍士們認為:自己在和皇帝並肩戰鬥。

於是,士氣大增。

基本上到這個地步遼國想要南下滅宋已經不可能了。

但對遼國來說更壞的消息是,就在宋真宗來到澶淵不久,遼國大將蕭撻凜在巡視的時候被宋軍床弩伏殺。

這個消息無異于晴天霹靂,雖然軍中有太后和皇帝,但畢竟真正的知兵之人還是遼軍的主帥,主帥被殺,遼軍已經軍心大亂。

蕭太后只好放出口風,願意和宋朝議和。

此時,形勢已經非常有利於宋軍,遺憾的是宋真宗只想擊退遼軍,並沒有想把這支軍隊吃掉,然後趁遼國內部群龍無首的時候收復幽雲十六州,甚至是滅掉遼國收復遼東。

作為守成之君,他同意和遼國議和。

經過討價還價,雙方簽訂了澶淵之盟,宋朝答應每年給遼國30萬歲幣,兩國永結盟好。

從那時候起一直到宋徽宗時期,宋遼兩國之間就很少爆發衝突了。

雖然宋真宗留下了遺憾,不過在這場宋遼大戰他畢竟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保住了大宋江山,這對一個皇帝來說雖然不出色,但是也算合格。

正如坦能堡之戰中人們對興登堡元帥評價的那樣:也許他不是一個出色的謀劃者,但是在關鍵時刻他能採用正確的建議。

這個評價用到宋真宗的身上也是合適的,只是非常遺憾他缺少進取心,否則一定會開創一個屬於大宋王朝的盛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動物百科知識 的精彩文章:

雍正王朝:太子復立後倒行逆施,是何用意,不怕康熙問罪嗎?
雍正王朝:鄔思道為什麼去山西幫助田文鏡徹查天下第一巡撫諾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