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價值 | 被吹爆的「長期主義」到底是什麼原理?

價值 | 被吹爆的「長期主義」到底是什麼原理?


導語

最近,「長期主義」這個詞泛濫。

可能是因為高瓴資本的創始人張磊的《價值》出版,讓當年被羅振宇老師捧紅的「長期主義」,再一次成為商圈裡的潮流黑話。

羅振宇說:「只有長期主義者,才能成為時間的朋友。」

張磊說:「長期主義不僅僅是一種方法論,更是一種價值觀。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

陳春花說:「越是變化,越是需要長期主義。」

然後,很多人說:「高手都是長期主義者。」

「長期主義」這個詞,已經成了企業PR稿、論壇主題、CEO演講的標配熱詞。

但如果你認真地問一個人:什麼才是長期主義?如何做事才算是長期主義?大部分人只會哈哈一笑。

今天,我想幫大家消化這個商業熱詞——「長期主義」

編輯:小e
本文第一人稱代表作者本人
本文僅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交易建議
我們說的根本不是一種
「長期主義」
大部分人理解的長期主義=堅持。
堅持不懈地把客戶放在第一位,不賺快錢;堅持不懈地做品牌,不搞流量;堅持不懈地努力,不搞投機……如果這些就是「長期主義」的定義,那麼長期主義者就是我們身邊那個一輩子沒發財、沒陞官的老好人。
「長期主義」就是這麼一個概念,你初聽上去似乎很對,但你不知道它對在哪裡。
我有一個描述,是對「為什麼要做長期主義者」的最佳解答。
假設你在拉斯維加斯的賭場,正在玩一個擲骰子的賭博遊戲。
規則是這樣的:荷官投擲篩子,每個骰子的點數都對應100萬美金,投擲出1點就是100萬,投擲出6點就是600萬。你押對點數,就得相應的錢;押錯點數,就扣除點數相應的錢。
比如,你押這局會出4點,但是打開之後是1點,你就賠了100萬。但是如果你押6點,打開也是6點,你就會賺600萬。
問題來了:如果荷官已經連續6次沒有擲出6點了。你願意在下一次押6點嗎?如果押對,就有600萬,押錯就賠600萬。
憑直覺有些人你會覺得下次出6點的概率更大,但實際情況是:不管荷官之前投擲出幾次6點,他下一次開6點的概率永遠都是六分之一。
其實,我們的人生就像這個賭場遊戲一樣,你的每一樣選擇,再不為你帶來收益,再不為你帶來危險,而往往都是收益越大,風險越大。
但是人生永遠不是考試卷上的數學題。如果這道題,我換個問法,我相信很少有人會理性地給出正確答案。
比如,你初入股票市場,但僅僅憑藉你的直覺,連續三次重倉的股票全部飄紅,你第四次是會相信直覺重倉一隻股票,還是開始認真研究企業財報,理性判斷後再做投資決策?
比如,在你上班路上,有一個60KM的限速攝像頭,但你這個月連續三次違章都沒被拍到,下個月你還敢在這個路段超速嗎?
在我的印象中,大部分人選擇了繼續靠直覺、繼續超速,大家都在人生的一道道數學題里,忘記了基本概率。
那麼,我上述的這個例子,和長期主義有什麼關係呢?我們來看一張圖。
這張圖是我隨機模擬了,擲骰子出現6點的概率分布。
我剛開始擲骰子時,可能會有一段時間裡,投出6點的概率是遠高於六分之一的,但是隨著我投擲的次數越來越多、越來越多,出現6點的概率會越來越接近六分之一。
我認為這張概率分布圖,才是對「長期主義」最好的解答:只有把時間拉長,我們才能在一個不確定的世界裡,得到確定的答案。
我們只有長期地看賭博遊戲,我們才能看出,短期賺到的錢很多是因為運氣,只有長期賺到的錢才是實力。
我們常說,時間會給我們答案,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因為從短時間看,人生的樣本基數太小了,你對自己的統計結果是錯的。
只有把時間拉長,你對自己的認識才是客觀的,你才能弄懂:你所謂的成功,哪部分靠的是運氣,哪部分靠的是實力?
回到這個最基本的問題:為什麼要做一個「長期主義者」?
因為只有長期主義者,才能「必然」取得最後的成功;非長期主義者,只能得到「偶然」的成功,然後在一次次基本概率事件下,歸於平庸。
既然「長期主義」是成功的必然條件,為什麼大多數人還是前仆後繼地短視?
因為做一個「長期主義」絕不僅僅是一種價值觀,我只要相信就行了,「長期主義」是一個非常難掌握的方法論,做一個長期主義者是需要智慧的。
長期主義的「長期」到底有多長?
「長期」是個什麼概念?多長才算是「長期」呢?5年、10年、還是20年?這些答案都不對。
就算你把時間軸拉長到100年、1000年,這個周期夠長了嗎?但這個答案依然是錯的。因為「長期」的單位不是「年份」,而是「周期曲線」。
你以為的「長期」可能是這樣的:
但真正的長期主義者眼中的「長期」是這樣的:
「長期」的定義是:「長期」是世界上的事物發展的波動周期,而不是時間上的長短。時間上的長度,只是它看起來的樣子而已。
世界上的一切人和事,都是一條時間上的拋物線。
比如,山上的一顆蘋果樹,它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一次次的生命輪迴,就是一條條時間曲線。
比如,公司創立、崛起、成熟、破產……公司這種抽象的生命脈絡,同樣是一條時間上的拋物線。股票、愛情、事業、時尚……一切的一切,都逃不開這個時間曲線。
那麼,如果「長期」的單位是「周期曲線」,長期主義者如何鎖定真正的長遠目標呢?
第一種「長期主義」,是識別事物在時間線上的「走向」。
長期主義的確是一種價值觀,但是其實它更是一種方法論。價值觀只要你守住自己就行,但是方法論需要一定的智慧,不是你想達成就能達成。
雷軍雷總在接受採訪時,曾表達過一種觀點,他的大意是:之前他是公認的「勞模」,一周七天996,全年無休,但是金山的成就並不如阿里。他說他看馬雲天天雲遊四方,看上去並不如自己努力,為什麼比自己強?他因此得出了著名的理論——「風口上的豬」。
一個人如果想成為長期主義者,他首先得學會「奪勢」,你必須能看穿事物在時間上的發展脈絡,你才能選擇到底往哪個方向長期走下去。
在上面這張圖裡,如果一個長期主義者選錯了賽道,時間越長,結果越糟。而且,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如果你坐在一家從洛杉磯到紐約的飛機上,飛行員把飛行方向調整了3.5度。那麼這架飛機最終將落地在華盛頓,而不是紐約。
方向是1,長期堅持是背後的0,方向偏差一點,越走越遠。這對於大多數人都是難比登天的,即便是商業大佬也不能次次都對。
比如,當年阿里要做雲計算時,眾多大佬表達過不屑的言論。
長期主義者,不止是一頭耐力十足的老黃牛,在成為老黃牛之前,他首先是一個預言家,正確地判斷未來,才可以堅定地努力下去。
長期主義者,不是用努力去搏未來,而是判斷未來之後,像傻子一般努力。
第二種「長期主義」,是要區分「大周期」和「小周期」。
當一個長期主義者識別了事物的走勢,他接下來就會長久地面對一個問題:走到哪裡才算是終點?
即便是巴菲特一樣的價值投資者,股票也總有賣掉的一天吧?一個長期主義者,如何判斷出哪裡才是自己的終局?
當我們預測未來時,一般人以為只要預測出拐點就好,於是他們腦海中的思維圖是這樣的:
但其實,真實的狀況可能是這樣的。
一個漫長的時間周期,是由無數個上下波動的小周期組成的,這些小周期常常會讓你誤判,讓你分不清大周期的拐點到底在哪裡。
長期,不是時間的線性,而是時間的「套娃」。
上面這段話可能有點抽象,你可以把這件事想像成一個5年的股票走勢圖,如果你買了騰訊、谷歌、亞馬遜這樣的企業。
從一個月看,甚至從半年去看,這支股票的走勢可能都是跌的。但如果你拉通5年的周期,會發現這支股票是在「跌跌撞撞」上漲的。
所以,所謂的長期主義,是一種能穿越小周期,看透大周期的能力。
長期主義如此重要、又如此難以踐行,那麼學會什麼才能成為一個長期主義者呢?提兩個我讀過的故事,我覺得這兩個故事,就是長期主義的踐行案例。


學會什麼,才能成為長期主義者?
第一個故事來自英國自行車隊。
在2003年以前,英國自行車隊是歷史上最失敗的車隊。因為在過往的110年里,英國車隊沒有在「環法」拿過一塊獎牌。
他們業績爛到製造商都不願意出售自行車給他們,怕英國車手給自己的品牌蒙羞。
但2008年,也就是北京奧運會期間,英國車手捲走了60%的金牌;2014年的倫敦奧運會上,英國隊在自家門口打破了9個奧運會記錄,7個世界記錄;在2014-2017年年間,英國車手在6年里居然拿到了5次「環法」冠軍,要知道那可是「環法」啊!
這10年期間,到底經歷了什麼,可以讓一支車隊脫胎換骨?答案在這個人身上——天空車隊總經理戴夫·布雷斯福德(Dave Brailsford)。
戴夫·布雷斯福德在2003年跳槽到了英國國家自行車隊擔任教練,提出了著名的「邊際增益理論」
「我們遵循這樣一條原則:把騎自行車有關的環節拆解,把每個分解出來的部分都改進1%,匯總起來之後,整體就會得到顯著提高。」
比如,他們會用酒精擦輪胎,以獲得更好的抓地力;他們給每個隊員配備專門的枕頭和床墊,讓隊員在出差的酒店裡可以快速入睡;他們甚至把卡車內塗抹成白色,說是便於發現灰塵,這些灰塵會降低調教過的自行車性能……
1%的改進毫不起眼,但是幾百個1%加起來的能量是巨大的。而10年里每天改進1%,量變就會引發質變。而且,有意思的是,這種改變不是漸進式的,而是跳躍式的。
這種跳躍式的改變,就是長期主義者會享受的最大紅利,因為只有努力的時間足夠長,你才能得到最大的那塊蛋糕。
這就是第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長期主義不是堅持重複一件正確的大事,而是堅持改進一件件小事。
起初很長一段時間,你將看不到任何變化,但一旦累積的時間開始發酵,你會收穫一個奇蹟。
第二個故事來自兩支南極探險隊。
1911年12月之後,有兩隻探險隊先後到達了南極,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把足跡留在地球最南端。
這兩支隊伍,一支隊伍是阿蒙森團隊,一支隊伍是斯科特團隊。為了搶先第一步征服地球上最神秘的大陸,兩隻探險隊開啟了一場「友誼比賽」。
2個月後,阿蒙森團隊第一個到達了南極,斯科特團隊則晚到了一個月。而且,斯科特團隊不僅輸掉了這場偉大的探險賽,整支隊伍都死在了回程路上。
大自然是一視同仁的,為什麼一群人榮耀加身,另一群人卻客死他鄉?
探險家一般有記日記的習慣,所以後人可以清晰地對比出兩隻探險隊的備戰差別。
看過許多資料後,我得出一個結論:決定兩隻團隊輸贏的差異點有很多,但決定兩隻團隊生死的差異點只有一個:兩隻隊伍對未來困難的估計。
首先,他們選擇的交通工具有很大差異。阿蒙森團隊用的是愛斯基摩犬拉雪橇,而是斯科特團隊選擇了西伯利亞矮種馬和3台雪地摩托。事實證明,矮種馬和雪地摩托都沒法適應南極的冰天雪地。
雪地摩托在卸船時,就有1台掉進海里,剩下兩台也在極惡的天氣下氣缸報廢,矮種馬也根本忍受不了嚴酷的環境,相繼凍死。最終,斯科特團隊不得不用人力去拉雪橇。
其次,他們帶的物資也不一樣。阿蒙森團隊是5個人,帶了3噸物資。斯科特團隊足有17人,卻只帶了1噸物資。
這可能是斯科特團隊犯的最致命的錯誤。因為歸程途中煤油不足,團隊沒法抵禦嚴寒;又因為缺少口糧,大家體力嚴重透支。
再有,他們的保暖服飾也不一樣。斯科特團隊並沒有向阿蒙森團隊一樣,大量使用傳統皮毛來進行保暖。所以,斯科特隊伍里的人凍傷非常嚴重。
兩支團隊還有眾多的籌備細節是不一樣的,這些細節越挖越讓我感慨:當我們面對一個長期的、艱難的目標時,如果你不能做好最壞打算,對未來的各種意外有著充分預估,你可能連活命的機會都沒有。
而勝利的、並且活著回來的阿蒙森團隊做的最正確的事是什麼呢?為了南極探險,阿蒙森事先跑到愛斯基摩爾人的生活區,和這些極地人一起生活了1年多!
在這1年多時間裡,阿蒙森學會了如何用皮毛保暖、如何訓練狗拉雪橇、如何在極寒之地長久地活下去。所以,阿蒙森根本不是用了2個月才到達南極,他是用了1年零2個月!
創業、投資、品牌和南極探險是一樣的,都是一場漫長的旅程。決定我們抵達終點、並活下去的原因,可能不是最初的實力,而是我們如何能躲過一次又一次的意外。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長期的挑戰不是枯燥,而是各種不確定。我們沒法在出發前作出完美的計劃,但是我們必須做好萬全的準備、甚至是超量的準備。
不死掉,才能一直走下去。
長期主義≠堅持,做長期主義的原因是:只有把時間拉長,我們才能在一個不確定的世界裡,得到確定的答案。
長期主義的長期,不是時間上的長短,而是事物發展的波動周期。關鍵要學會識別事物在時間線上的「走向」,和學會區分大周期和小周期。
做一個長期主義者,不是堅持重複一件正確的大事,而是堅持改進一件件小事;不是忍受枯燥,而是對各種不確定做好萬全準備。
結語
我們的朋友圈裡,經常飄蕩出各種激動人心的概念。不要成為那個只會喊口號的人,去成為那個獨立思考後,堅定的踐行者。
共勉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國愛斯基摩犬 的精彩文章:

【邂逅】:一拍即合的雌雄大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