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有些父母,是孩子成長道路上最大的障礙,別不知道

心理學:有些父母,是孩子成長道路上最大的障礙,別不知道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影響終身的人物。家庭是個體成長和性格養成的重要場所,我們人生最重要的階段都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家庭教育遠高於學校、社會對孩子的教育

俗話說:「你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怎樣的人,首先你自己便得是那樣的人。」

「為你好」其實很沉重

傳統的中國式教育其實很壓抑小孩子的天性,父母大多數很難為孩子考慮,而大部分家長只會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思考孩子如何做才正確。

所以,他們將自己年輕時未完成的心愿,亦或是整個家庭的將來強加給一個稚嫩的孩子,卻從未問他們一句,願意嗎?

《小歡喜》中,喬英子的母親便是典型的傳統式教育,宋倩是一名金牌物理老師,有著很高的名氣,為了女兒能順利升學做了很多努力。

喬英子也很爭氣,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在好學生中也屬於佼佼者。可她的夢想是想成為一名天文學家,所以她將志願定在了南大,但卻與母親所想發生了衝突。

她的母親認為留在北京才會有更好的前途,為了讓自己的規劃可以在女兒身上得到實現,她用盡了一切努力:逼女兒吃不喜歡的海參、燕窩,因為那是補腦佳品。

女兒喜歡玩樂高,可她認為是在耽誤學習,想盡辦法阻止。在這樣強迫的愛意下,最後使喬英子無法忍受,想跳河來結束自己的生命。

多少時刻,我們也與喬英子有著共鳴,知道父母是源自好意的愛,可這份愛太沉重了,身為幼小的孩子根本承擔不了,最後只想用盡全力逃脫。

「為你好」對孩子來說,是最不想接受的話語。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很多人的思想意識都特別獨立,尤其是當代的年輕人,他們有著意想不到的成熟。

大人總會主觀認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懂,所以自己應該將所有物品安排得明明白白。小到孩子明天早上吃什麼、穿哪雙鞋,大到孩子的未來要怎樣走,去哪所名校、選哪個專業。

這樣自以為是的為了孩子好,其實很大程度上是阻礙了孩子的正常發展。

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

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告訴我們,個體在每個年齡段所要面臨的衝突是不同的。我們能做的是,解決自己當前所面臨的衝突,而不是著眼於未來會發生的事情。

對於孩子亦是如此,他們的身心發展也是具有獨特性和差異性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運行軌跡,不一定踩著別人的路走就能得到一樣好的結果。

父母應該做到因人而異,千萬不能揠苗助長,將自己的主觀意識強加到他們身上。

這樣會導致親子關係破壞,父母總將孩子困頓在壓力很大的世界中,以命令的口吻告訴他們應該做什麼,他們會在腦海中自動樹立與父母的距離感,認為這是長官式的命令,而不是愛。

真正愛孩子,是站在他們的角度,聽從他們內心的想法。在小時候,父母能做的便是為其營造一個良好和諧的家庭氛圍,幫助他們養成獨立完善的人格,教導孩子如何做人。

當孩子的觀點與父母產生差異時,不要氣憤,請認真傾聽孩子的思想,切忌將他們當成小孩看待,而是應該給予同等的地位,尊重他們的觀點。

如果他們的說辭能打動你,說明孩子的思維是完善的,並不是異想天開;如果不能,也請用自己合理的想法告訴孩子,與他們娓娓道來。

親子關係不一定脫離不了親密感,有時候,一定的放手也是幫助其成長的方式,千萬不要因為自己強制的愛,折斷了孩子的翅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我吃過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老一輩為什麼總喜歡精神壓制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