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那一夜,蘇軾寫下千古名句,幾乎人人會背,但幾乎人人都會想歪

那一夜,蘇軾寫下千古名句,幾乎人人會背,但幾乎人人都會想歪

中國古典詩歌的美就在於:言有盡而意無窮,寥寥數字就可以勾勒出詩性的夢幻,拋出一枚花瓣就能令讀者想像出整片泛濫的花園,這就是最高境界的「餘味」,一種其它藝術體裁都無法駕馭的東西。即便是古人談之色變的閨中秘事,通過合理的鋪敘和引導,亦能達到賞心悅目的藝術效果。

白居易一曲《長恨歌》重新定義了帝王愛情:「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玄宗與貴妃是如何度春宵的?這種事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每個人腦袋裡都能幻想出不同的樣子。但白居易卻說雲鬢、花顏、金步又搖,一個款款似仙的貴妃形象躍然眼前,宛如仙境,那剩下的曖昧就留給讀者自己想像了。

詞語「春宵」就是這首詩創造的,從此後它便成了洞房花燭的代名詞,每逢人一提起,就會不由自主地聯想到這方面的事。其實,「宵」的意思是夜,春宵就是春天之夜,本來沒帶什麼感情色彩,但如果將春宵與人聯繫在一起,那麼它就變成粉色的了。正是因為這樣,蘇軾這首很純潔的千古名作,才會被想歪了千年。

千年之前,一個溫馨的春日夜晚,蘇軾像往常一樣在皎潔的月光下信步而行,春天的庭院里滿是生命的悸動,又被夜色籠罩上一層靜謐,實在是太美了。這會兒早已是深夜,可是遠處高樓上的笙歌仍未停歇,與靜謐的夜格格不入。蘇軾遂有此作。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台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

春宵一刻值千金,是被千古傳誦的名句,如今普遍被認為是對洞房花燭之夜的祝福與嚮往。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被譽為人生四大喜事,而洞房花燭又是其中最為珍貴的時刻,此處的「春宵」與《長恨歌》中的意義是相同的,都是指男女之事。

然而,蘇軾這一句詩卻完全不是這樣隱晦,而是單純的指春夜。通過下一句我們就可推斷出來,蘇軾說:春天的夜晚美妙萬分,卻轉瞬即逝,價值千金,那花兒散發出淡淡清香,那月兒灑下了朦朧陰影。第二句是描寫景色,那第一句便不可能是閨中之情。

通過後兩句,我們也可以做出這樣的判斷:樓台之上仍是輕歌曼舞,聲樂嘈雜;院子里卻早已是一片深深的寂靜。達官貴人的宴樂與自然的正常輪轉,一動一靜,一個反常一個正常,形成鮮明的對比。如此珍貴的春宵,這些人卻不去讀書不去賞景,反而沉浸於聲色犬馬,這是蘇軾所不能忍受的。

所以說,這首詩的寫作目的,就是為了批判宋朝官宦貴族階級的享樂之風,表達了對他們的深深譴責。遙想子瞻立於寂靜與嘈雜相間的春日之夜,一邊的夜色令之神往,而另一邊的喧囂卻在破壞這種美感,以懟人不倦著稱的蘇軾,必定要寫點什麼,心裡才舒服。

也有人說,這首詩只是單純地寫景,並不蘊含深刻的諷刺含義,但依我們對蘇軾的了解,他的詩很少有單純的,必然會包含些什麼。但不管有沒有諷刺效果,「春宵一刻值千金」的意義應該是可以明確的,它是純潔的景色描寫,而絕非男女纏綿之事。這才是這句詩的正確打開方式。

本是一句勸誡珍惜時光的句子,不知發展到哪個階段,竟被應用到了洞房花燭之時,真是令人疑惑。當然,文化的內核並非是一成不變的,這個成語發展至今,已經成為洞房花燭的專屬名詞,是跟隨時代潮流的。而如果今天誰還用它來勸人珍惜時光,那不知要鬧出多大的笑話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憂歷史 的精彩文章:

王安石兒子:老婆被老爹送給別人,我寫下的這首詞,必將千古流傳
「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前後矛盾的病句,還是不被理解的妙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