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三季報前瞻:新型消費擴容,服務消費復甦緩慢
國家統計局將於10月19日發布三季度宏觀經濟「成績單」。中國經濟經歷了一季度的明顯下行和二季度的V型反彈,三季度數據如何,經濟結構有什麼變化,市場非常關注。
從目前公布的一些數據來看,三季度依然將延續強勁復甦的態勢。
消費方面,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年內首次轉正,預計9月份消費增速繼續加快,後期消費品市場有望延續回升態勢。但餐飲、教育文娛等服務消費恢復節奏緩慢,成為經濟進一步復甦和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重要阻礙。
消費增速持續加快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571億元,同比增長0.5%,為今年以來首次正增長。市場銷售規模超過上年同月水平。
扣除價格因素,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下降1.1%,降幅比7月份收窄1.6個百分點。特別是與7月份相比,市場銷售回升幅度有所擴大,顯示出消費品市場加速恢復的態勢。
中國國際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預計9月消費增速繼續加快,將達到3%左右。汽車消費刺激政策持續推進,疊加高基數效應褪去,乘用車批改、零售銷量增速雙雙出現大幅上行,汽車消費回暖對社會消費品提振明顯。另外,隨著疫情形勢進一步好轉,餐飲消費持續回升,電影市場繼續放開,刺激了線下消費市場,對社零增速表現改善有一定提振。
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對第一財經表示,預計三季度單季消費增長1.0%,1-9月累計增長-7.3%左右。9月份增速將進一步加快,原因是國內旅遊、餐飲、運輸、文體活動等接觸性、聚集性服務消費加速恢復正常,加上就業形勢好轉,居民消費能力增強。
目前,消費累計增速依然為負。1-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8029億元,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215139億元,同比均下降8.6%。
伍超明認為,消費回升力度不宜高估。一方面,經濟恢復帶動低收入群體就業改善,疊加服務業限制放寬、各地促消費政策力度加碼以及四季度將迎來消費旺季,消費環比加快回升無懸念;另一方面,居民收入增長偏慢、房地產對消費的擠占效應增強,消費增長動能減弱。
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司統計師張敏表示,8月份市場銷售增速轉正反映了各項擴大內需促消費惠民生政策落地取得階段性成效。下階段,隨著「六穩」和「六保」相關政策繼續顯效,促進居民消費、激發市場活力政策持續發力,居民生活秩序加快恢復,後期消費品市場有望延續回升態勢。
服務消費復甦緩慢
三季度,消費結構出現分化。興證宏觀指出,3月以來,在消費恢復過程中,必需消費(糧油食品、飲料煙酒、日用品)是主要正向拉動力量。7-8月,必需消費對商品消費的拉動力量減弱。8月,可選消費(服裝、化妝品、金銀珠寶)對商品消費同比拉動力量增強。此外,前期另一主要拉動力量——其他消費(辦公用品、通訊器材類、中西藥品),依舊保持強勁。反映消費活力也有所增強。
按消費類型分,8月份商品零售29951億元,同比增長1.5%,增速比7月份提高1.3個百分點;餐飲收入3619億元,下降7.0%,降幅比7月份收窄4個百分點。1-8月份,商品零售216519億元,同比下降6.3%;餐飲收入21510億元,下降26.6%。
國內經濟持續回暖,但消費,特別是餐飲、酒店、教育文娛等服務消費恢復節奏緩慢,已經成為經濟進一步復甦和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重要阻礙。
一方面,疫情防控措施限制服務業復工復產和場景消費。由於許多服務消費活動具有聚集性和接觸性的特徵,比如交通運輸、住宿餐飲、文化娛樂等,消費場景會受到較大程度的限制。此外,人們的心理顧慮短期難以消除,而許多服務消費又無法向線上轉移,這也會阻礙服務消費的修復。
另一方面,相比商品消費,宏觀經濟形勢對服務消費的衝擊更大。當居民收入、就業出現一定問題時,人們通常會選擇維持必需消費,同時削減可選消費,而眾多服務消費都屬於可選消費範疇。這一特徵在居民消費支出數據中表現得非常明顯,食品、居住等必需消費大類快速修復,而教育文娛、醫療保健、交通通信等可選消費則大幅回落。
京東數科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推動服務消費發展對於暢通國內大循環至關重要。短期來看,由於前期服務消費恢復較為滯後,未來一段時間將是推動經濟復甦的重要動力;長遠來看,大力發展服務消費、確保消費市場規模擴大和結構升級,既是緩解供需矛盾的需要,也對保障就業民生、釋放經濟活力有著重要意義。
沈建光認為,中國服務消費的增長潛力和空間巨大。2019年,美國、日本、韓國的服務消費佔比更是達到69%、59%和59%,中國服務消費佔比低於美國和韓國2-3個百分點,這表明中國服務消費的成長空間十分廣闊。
新消費被寄予厚望
雖然疫情對消費領域造成較大衝擊,居民非必需品、聚集性、流動性、接觸式消費受到抑制,成為經濟恢復的薄弱環節。但各種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擴容,線上消費逆勢增長,有效保障了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推動了經濟穩步復甦、企穩回升。
1-8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70326億元,同比增長9.5%,比1—7月份提高0.5個百分點。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58651億元,增長15.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4.6%;在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中,吃類、穿類和用類商品分別增長35.4%、1.1%和18.3%。
新業態新模式引領的新消費成為當下促消費政策的重點。今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將培育形成一批新型消費示範城市和領先企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在目前基礎上再有顯著提高。
此前的7月,國家發改委等13部門公布《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提出19項支持政策加快15種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業內分析,線上教育、線上醫療等新型消費有望成為未來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消費領域,因為它們真正捕捉到了廣大用戶的「痛點」,既是滿足人們相關需求的便捷手段,又是未來打破教育、醫療資源區域分布不均衡的重要方式。
沈建光表示,雖然近期線上消費提速,但低收入群體、下沉市場以及中西部省份的恢復遲緩。消費反彈不平衡的背後,疫情衝擊下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是主要癥結。因此,加大對特定人群和地區的定向支持、緩解收入不平衡,是推動消費進一步回升的關鍵。
中銀國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對第一財經表示,老百姓不敢花錢消費,本質是收入分配問題,應適當調整收入分配。從根本上要推動消費轉型,把消費作為經濟增長火車頭這個作用發揮出來,必須在收入分配方面做一些有利於消費者部門、居民部門的調整,這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