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慈禧太后下葬時的豪華穿戴,首次曝光

慈禧太后下葬時的豪華穿戴,首次曝光

《後宮遺珍——清東陵慈禧及容妃服飾修復成果展》

今年8月在中國絲綢博物館開幕。

慈禧太后下葬時的豪華穿戴,首次向公眾公開展示。

慈禧一生嗜權如命,享盡榮華富貴,

1908年去世後,不僅葬禮聲勢浩大,

穿戴之物也價值連城,甚至超越了帝王標準。

慈禧下葬時穿的三層衣服

從外往裡依次是:龍袍、團壽長袍、福字夾衣

為了體現自己的與眾不同,

慈禧下葬穿了皇帝才能穿的龍袍,

還綉滿了代表「老佛爺」的「佛」字。

全身上下綴滿了6500粒珍珠,估值高達22.8萬兩。

慈禧身上蓋的陀羅尼經被,用金線織出了25000字的經文,

是目前發現的規模最大、製作最精的一條經被。

然而,這些華冠麗服在地下度過百年,

又經過數次盜墓,早已變得破破爛爛,

多虧了中國絲綢博物館的修復師辛苦勞作6年,才得以重見天日。

一條探訪了館內的修復室,

採訪了修復師王淑娟,

「我們不能讓文物完全復現當年的光華,

但至少目前讓它活下來了。」

撰文???魯雨涵

網友根據慈禧生前照片繪製的彩色圖

8月酷暑,杭州西子湖畔的一棟小房子被綠蔭環繞,格外清涼。這裡是中國絲綢博物館,雖然工作日的遊客不多,但是一到周末就人來人往。許多人一進門就問:慈禧在哪兒?香妃(即容妃)在哪兒?

他們都是來看《後宮遺珍——清東陵慈禧及容妃服飾修復成果展》的,門票免費,開展首個周末就有3000多人慕名而來,成為疫情以來的高峰。工作人員不得不在門口手寫「小黑板」:慈禧展,出門左轉過橋。

左:慈禧太后佛裝像(故宮博物院藏)?右:容妃像

展覽最吸引人的,便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展出了這兩位歷史傳奇女性的一些貼身遺物。展廳不大,放了16件展品,9件來自慈禧的東陵,4件來自容妃陵,還有3件是故宮調撥。

慈禧太后的服飾距今已經有120年的歷史,容妃的相對來說更早一些,有將近300年的歷史。

更有意思的是,這個展覽並不在中國絲綢博物館的正廳里,而是在修復展示館的二樓。隔著展廳一側的落地玻璃,就可以看到樓下的文物修復室,修復師們正在專心致志地工作。

這批展品能夠與大眾見面,離不開這些修復師的努力。民國時期慈禧定東陵曾遭盜竊,絲織品在盜賊眼裡屬於不值錢的東西,被隨手扔棄,出土之後也沒有條件好好保存。中國絲綢博物館艱難修復了六年,克服了無數技術難關,才使得我們今天有緣一見,慈禧下葬時穿的什麼、墊的什麼、枕的什麼、蓋的什麼。

每一件展品都是從定東陵中發掘出來的,曾經陪伴慈禧在地宮中度過了漫長的時光。

黃江綢綉五彩五蝠平金佛字女龍袍正、背面

比帝王龍袍還精緻的女龍袍

慈禧身前的大太監李蓮英,曾經口述過慈禧地宮中陪葬的眾多無價之寶,包括慈禧下葬時的穿著:「身著金絲串珠彩綉禮服,外罩繡花串珠褂」。

研究人員在清理慈禧內棺的時候發現,慈禧在殮葬時一共穿了三層衣服。

最外層的是一件龍袍,也是此次展覽的重點展品之一:黃江綢綉五彩五蝠平金佛字女龍袍。

慈禧龍袍中央的正龍

十二章紋,依次是:日紋、月紋、星辰、山紋

龍紋、華蟲、宗彝、藻紋

火紋、粉米、黼紋、黻紋

龍袍上一共有九條龍,兩肩、前後身各有一條正龍,下襟前後各有兩條行龍,里襟里有一條行龍。還綉有「十二章」紋,即12個圖案,每個圖案代表不同的含義,例如日紋、月紋、星辰紋代表日月星辰,山紋代表穩重,龍紋代表變化,藻紋代表潔凈,火紋代表光明等。

十二章紋原本只限於帝王的龍袍上使用,在清代是帝王身份的標誌。慈禧用了,體現了她不一樣的地位和身份。

慈禧龍袍上的佛字

修復師形容慈禧的這件龍袍是龍袍的plus版,因為除了常規的龍和十二章紋以外,龍袍上還用金線綉了31個「佛」字,既表現了慈禧對佛教的崇信,也可以進一步體現老佛爺的與眾不同。

雪青緞平金綉團壽女夾袍正、背面

中間一層是一件團壽的袍子:雪青緞平金綉團壽女夾袍,用盤金綉出370多個團壽紋,每個壽字直徑大概5厘米。

袍子下半身內側可以看到反印的「壽」字,說明慈禧下半身還穿了配套的褲子,目前穿在慈禧的身上,還沒有被發掘出來。

綠縐綢平金綉福字女夾衣正面

在最裡層,慈禧穿的是一件福字的上衣:綠縐綢平金綉福字女夾衣,整件衣服上以平金繡的方式,綉滿了200個「福」字。

三層衣服,整體上都繼承了清代皇后吉服的特點。在清宮的服飾制度中,等級由高到低是朝服、吉服、常服、便服。實物證明,清代帝後都是穿著吉服入殮的。之前有影視劇拍攝過盜東陵的情節,裡面慈禧穿戴朝服入殮,那是不對的。

堆綾荷花枕套

生前喜歡荷花,死後也要「步步生蓮」

在展覽中我們看到,慈禧下殮時,墊的是荷花褥子,枕的是荷花枕頭,穿的是荷花鞋。

荷花褥全名鋪絨加金絲綉荷花褥,褥子採用了鋪絨繡的針法,綉滿了栩栩如生的荷花。整條褥子就像一幅畫一樣,荷花向上生長,既靈動又雅緻。

褥子中間部分因為觸碰到慈禧屍身,顏色褪成黃色,但是其它部分的顏色依然保持得很好,呈現出一種特別鮮亮的藍色。

鋪絨加金絲綉荷花褥

荷花褥的細節

館內專門做染料研究的人員檢測分析後得知,褥子上面所用的染料,並不是古代紡織品常用的植物染料,而是一種人工合成的化學染料。合成染料於1856年發明,在19世紀末期傳入中國,在當時屬於稀有材料。「物以稀為貴」,皇室使用便也不足為奇了。

據說在殮葬的時候,荷花褥子上還鋪了厚厚的一層的珍珠,慈禧太后就躺在上面。李蓮英記載說:「太后未入棺時,先在棺底鋪金花絲褥一層,褥上又鋪珠一層,珠上又覆綉佛串珠之薄褥一。」

此外,慈禧入棺後「兩足登蓮花上,頭頂荷葉。身後左旁置玉藕一隻,上有荷葉、荷花等」,身邊到處都有和荷花有關的物件。

慈禧與眾隨從乘平底船游湖

慈禧信佛,生前就特別喜歡荷花,經常扮成觀音行船穿梭於荷塘之中,或者坐在河邊觀賞荷花,也算是她的生活樂趣之一。

死後,也遵循當時的殮葬風俗,用荷花來保佑逝者儘早地升入極樂世界。

陀羅尼經被

最重磅展品:價值連城的陀羅尼經被

在所有的隨葬寶物和慈禧的屍體之上,蓋著一條織金的陀羅尼經,這是整個修復項目中最重磅的一件文物。

「陀羅尼經被」 又名「往生被」,是一種織有金梵字經文的隨葬物。在清代的時候,這種經被一般后妃(貴人以上)可用,貴人以下經皇上恩賜方可使用。

陀羅尼經被沒有展出,而是放在修復室里

目前發現的陀羅尼經被的實物中,慈禧的這一塊是面積最大的,寬2.75米,長2.9米,幾乎是常見經被的四倍之大,由一架織機一氣呵成織出來,沒有任何拼縫的痕迹。

李蓮英曾經描述說,慈禧的這塊經被「明黃緞底,捻金織成,織有漢字陀羅尼經文二萬五千字」,還綴有820粒珍珠,估值16萬兩。

實物顯示李蓮英一點兒也沒有誇張,除了兩萬多字的漢字經文之外,經被上還織有蝙蝠、荷花、菩薩、喇嘛塔等圖案。經文本身也組成了一座佛塔的形狀,內容來自《金剛經》《心經》等等。所有的圖案和經文都沒有一處重複。

王淑娟向我們介紹說,這塊經被無論是尺寸、材質、設計還是織造技藝,都已經超過了習慣的做法,可以說是非常罕見的,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

經濟價值當然更加不可估量。可資對照的是此前在乾隆皇帝陵墓中發現的「緙絲陀羅尼經被」,在拍賣會上拍出過1.3億元的天價。

淺藍色紗彩綉藤蘿團壽字襯衣正、背面

後宮也喜歡穿蕾絲

這次展覽除了有慈禧殮葬時的服飾和寢具以外,還有從故宮調撥過來的後宮日常服飾。其中一件——淺藍色紗彩綉藤蘿團壽字襯衣,相比於地宮出土的衣服,顏值頗高,尤為顯眼。

襯衣的主體面料是羅地(一種絲織品),因為故宮的保存環境較好,至今依然保持著非常鮮艷的藍色。

紫藤花圖案和團壽紋樣

蝴蝶紋蕾絲

衣服上面有彩繡的紫藤花圖案和盤金繡的團壽紋樣,尤其特殊的是在衣襟和下擺邊緣,還鑲有一圈黑色的蝴蝶紋蕾絲。

眾所周知,蕾絲是一個舶來品,大約在19世紀60年代跟著西方傳教士一起傳入中國,在中國被稱為「花邊」或「抽紗」。

清代的《訓俗條約》記載了當時的婦女衣裙的鑲邊越來越複雜,樣式之一是「金白鬼子欄杆 」,也就是西洋花邊。

王淑娟猜測,當時負責採辦的大臣在市場上購買了蕾絲,獻給妃嬪們縫到衣服上作為裝飾,可能也成了風靡後宮的一股時尚潮流。

《末代皇帝》 盧燕飾慈禧

命途多舛的寶貝

和我們在影視劇里看到的華麗鮮艷的後宮服飾不一樣,這些展品看起來都發黑髮黃,最多只有七八成新。然而,這已經是儘力修復的結果。七年前,王淑娟第一次看到它們的時候,還都只是一塊塊破布。

2013年冬天,她和國絲的修復團隊一行4個人來到河北遵化的清東陵,進行文物採集。他們將這些絲織品小心翼翼地從文物庫房裡搬出來,絲織品本來就比較脆弱,在陰暗的地下經過了數十年,破損狀況非常嚴重,到處都有變形、腐爛、污染、蟲蛀的痕迹。

慈禧陵寢

慈禧下葬時,曾經風光無限。根據英國《泰晤士報》記載,慈禧的殯葬規模只有唐朝的武則天可以與之相匹配。據說當年慈禧的棺材由120人抬著,整個葬禮部隊多達7000餘人,耗時5天,一路從紫禁城走到位於河北遵化的清東陵。

根據李蓮英的記載,慈禧地宮中陪葬了眾多無價之寶:

棺底鋪滿了一層珍珠、白玉和紅寶石,慈禧的穿戴用品上也綴有大量珠寶,鳳冠上的一顆珍珠就價值白銀約一千萬兩,身邊擺滿了九玲瓏寶塔、翠玉佛、翡翠西瓜、紅珊瑚樹等不計其數的大件珍寶,嘴裡還含著一顆價值連城的夜明珠。

《蒼穹之昴》 田中裕子飾慈禧

然而,她去世不到20年,就發生了驚動全國的「清東陵盜寶案」。1928年,軍閥孫殿英以軍事演習為名,帶領部下用炸藥炸開了乾隆的裕陵和慈禧定東陵。

整個盜墓過程歷經了七天七夜。盜墓者掠走了全部隨葬珍寶,連慈禧入殮的衣服也沒有放過。

慈禧下葬時穿著的三層衣服,曾經都是光芒萬丈的華冠麗服。衣服上的每一個圖案、佛字、團壽紋中間,都曾綴有一顆珍珠。根據資料推測,當時慈禧身上填有大珠約500粒,小珠約6000粒,估值高達22.8萬兩。

衣服上只剩下縫珍珠的線頭

盜墓者扒下了慈禧所穿的服飾,揪走了上面的珍珠,隨後把衣服隨意地扔在墓中,她的龍袍甚至被丟棄在了陵外。

後來溥儀派人來對慈禧進行重新安葬時,才重新把龍袍和其他服飾放回了地宮之中。

1984年初,國家文物局和清東陵文物保管所曾組織過一支清理團隊,負責清理慈禧遺體和棺內遺物。當時參與清理的資料室負責人徐廣源曾經回憶道:

開啟棺蓋後,一件黃緞大被把棺內蓋得嚴嚴實實,被上蓋著一件黃緞袍,袍上又蓋一件藍緞坎肩。慈禧遺體保存得比較完整,頭朝北,腳朝南,仰身直卧。臉和遺體的上身被黃綢子包裹著,下身穿著褲子,遺體下面鋪著一件黃綢里蟒緞褥。

由於當時的技術有限,清理團隊僅僅是對棺材內部進行了消毒,增添了簡單的防腐處理,就把遺體和衣物又原封不動地放了回去。

直到2013年,國家文物局啟動清東陵修復項目,中國絲綢博物館共採集了龍袍、枕頭、荷花褥子、經被等在內的20件文物的基本信息。2014年,這批文物被運到中國絲綢博物館,開始正式修復。

龍袍修復前、後

團壽長袍修復前、後

「修舊如舊」

國絲的修復團隊經過了整整一年的研究,才制定出了最後的修復方案。

慈禧穿在最外層的那件龍袍,當時只是被加封在了裝照片的玻璃鏡框裡面,整件衣服被壓得扁扁的,兩條袖子被摺疊起來,摺痕處都發生了斷裂。修復團隊把龍袍從玻璃里拿出來的時候也非常小心,因為在鏡框里待的時間久了,部分面料已經粘附在了玻璃上。

取出之後,先要對龍袍進行消毒和清潔,通常是用棉簽沾取有機溶劑,一點一點地對局部進行清洗。清洗乾淨之後,要對龍袍進行整形,把經緯線扭曲變形的地方,調整到正常合理的「經直緯平」的狀態。

串珠堆綾彩綉荷花鞋面修復前、後

慈禧腳上穿著的繡花鞋,原本在鞋身與提跟的地方,用堆綾繡的方式綉滿了荷花,鞋頭裝飾了纓穗,以萬字曲水紋錦鑲邊,非常精緻。修復師拿到手的時候,只剩下了一個破破爛爛的鞋面,他們自己給補上了鞋底,才還原了鞋子的立體形狀。

團壽長袍絛帶理順前、後

再如那件團壽長袍,衣服邊緣本來有很多裝飾作用的絛帶,拿到手的時候已經散成了一團亂麻。修復團隊要把它們一根一根地捋順,再重新固定在衣服邊緣處。

陀羅尼經被是修復難度最高,也是最後一件修復成功的。因為面積大、做工細,11位修復師每天輪班,修了五六個月才完成。

為了找到和經被厚度相近的緞子,修復師跑遍了杭州的面料市場,最後才在一家做床上用品的店裡,定製了一些布料,買回來之後再染成類似的顏色。

在修復過程中,除了依據文物本身殘存下來的信息,修復團隊也查詢了很多相關的資料。曾經參與了清東陵發掘項目的研究人員於善浦,就在著作中詳細記錄了地宮中的文物狀況,給修復過程提供了依據和參考。

中國絲綢博物館

修復文物的中國絲綢博物館位於杭州的西子湖畔,是第一座全國性的絲綢專業博物館。單就紡織品文物來說,中國絲綢博物館的鑒定和修復團隊的專業性在全國數一數二。

清代是杭州絲綢生產的鼎盛時期,皇帝批閱用的奏摺就是從「杭州織造局」出來的。如今,杭州織造局早已不復存在了,百年前的文物又被送回杭州修復,令人感慨。

王淑娟介紹,清東陵的這批文物主要使用了物理修復,也就是採用和文物面料風格一致的面料,襯在文物破損部位的下面,通過相應的針法將背襯材料和文物縫合起來,相當於對文物做了整體加固。

除了擅長修復絲綢織品以外,國絲的修復團隊還修復過棉、麻織品,來自新疆的毛織品,他們見過的最細的絲線,只有頭髮絲的九分之一。

修復孔子博物館藏的明代妝花紗蟒衣

很多古代服飾上還有各類裝飾品,材質也不單一,金屬線、羽毛、貝殼都可以做裝飾物,這些特殊材料需要特別的修復和維護。

他們也遇到過一些歷史更久的織物,基本一碰就碎,就會先採用絲蛋白加固的化學方法,從微觀的分子層面進行加固,再進行物理修復。

現在,他們正在修復一件來自西周時期的國博收藏的麻褲,這也是目前人們所能見到的最早的一條褲子實物。

到了近現代的紡織品,他們修復過袁世凱在登基時候所穿的一套制服,魯迅紀念館委託修復的一套魯迅先生穿過的日常服裝等。

所有步驟完成以後,修復團隊還要撰寫修復報告,記錄文物的修復全過程。這個檔案會一直跟著文物走,為以後可能的修復提供參考。

修復團隊和陀羅尼經被合影

館內20餘名修復師,全都是女性,最資深的已經工作了近30年,最年輕的是一位97年的小姑娘。「全國從事紡織品文物修復的男生也很少,大部分都是女生,可能因為紡織品文物的修復需要能耐得住性子,心靈手巧,女性佔據更大的優勢。?」

在王淑娟看來,每一件來到館裡的文物就像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各種生理機能都退化得比較厲害;而修復師就像是外科醫生,先對病人進行一系列的檢查,然後對症下藥。

「雖然我們不能讓文物完全重現當年的芳華,但是最起碼到目前為止,它的病害已經穩定了。」正如王淑娟所說,至少要讓文物先活下來,這是最重要的。

部分素材提供:中國絲綢博物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條 的精彩文章:

高端越南沉香,桂花古法窨制,再現千年「木犀沉」
聽影響全人類的科學家講故事,在孩子心裡種下相信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