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高瓴再斬獲一家醫療公司 IPO:市值超百億,今年第 6 家

高瓴再斬獲一家醫療公司 IPO:市值超百億,今年第 6 家

港交所又迎來一家明星生物創新葯公司。

2020 年 10 月 7 日,嘉和生物葯業有限公司(下稱 " 嘉和生物 ")正式登陸港股,發行價格為每股 24 港元,開盤每股 29.2 港元,漲 21.67%,截止發稿前市值 136.39 億港元。

在招股階段,嘉和生物的認購十分火爆。據悉,嘉和生物公開發售獲得超 1200 倍認購,共引入 12 名基石投資者,包括高瓴資本、淡馬錫、泰格醫藥等。

嘉和生物成立於 2007 年,是一家專註於腫瘤及自身免疫藥物的研發及商業化的生物製藥公司。自成立以來,嘉和生物的戰略重點一直側重於有大量未滿足醫療需求的主要治療領域,研發的候選藥物涵蓋全球前三大腫瘤靶標及十款最暢銷藥物中的五款。

近年來,除了中國上海及美國舊金山建立研究中心外,嘉和生物也一直在全球範圍內擴展研發布局,以建立及豐富新葯產品管線。目前,公司已建立由 15 款靶向候選藥物組成的產品管線,涵蓋已知及新型生物學通路。

基於豐富的研發管線與巨大的商業化潛力,嘉和生物頗受知名資本青睞。CVSource 投中數據顯示,IPO 前,嘉和生物的投資方包括高瓴資本、淡馬錫、啟明創投等頭部機構以及各路產業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嘉和生物的第一大股東正是高瓴資本。而如今,伴隨嘉和生物的成功上市,高瓴資本也因此迎來了 2020 年以來的第六個醫療領域 IPO 項目。

淡馬錫、啟明等一眾豪華投資陣容加持,高瓴為第一大股東

嘉和生物背後的投資方陣容堪稱豪華。

CVSource 投中數據顯示,IPO 前,嘉和生物共獲得了四輪融資,吸引了包括高瓴資本、淡馬錫、啟明創投、華潤正大生命科學基金、海通開元、盈科資本、金晟資產、融匯資本以及上市公司康恩貝等眾多知名投資方。

這其中,高瓴資本不僅是嘉和生物的機構投資者,還是第一大股東。

根據嘉和生物招股書,IPO 前,高瓴資本旗下的 HHJH and HM Healthcare 持有 35.49% 的股份,為第一大股東;康恩貝全資子公司康嘉醫療及康和醫療合計持有 16.03% 的股份,為第二大股東;沃森旗下沃嘉持股 10.42%;淡馬錫通過 Aranda Investments 及 TG River 持股 6.86%,海通證券旗下子公司持股 2.52%。

招股書提到,公司上市後,高瓴資本不再是公司控股股東,卻仍是單一最大股東。

高瓴資本聯席首席投資官、高瓴創投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負責人易諾青表示:" 嘉和生物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標誌著公司發展掀開新的篇章。長期深耕於創新型生物製藥領域的嘉和生物擁有豐富的在研產品管線和清晰的商業化路徑。我們將一如既往堅定支持嘉和生物,在新一輪戰略布局中,不斷提高研發效率和服務品質,加速企業創新發展,滿足更多未被滿足的患者需求,在長期主義之路上,做時間的朋友,一起創造更大的價值。"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嘉和生物當前股東背景星光熠熠,但回顧公司一路成長曆程,可以說是坎坷不平。

嘉和生物最早可追溯到 2007 年 12 月,當時為惠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 " 惠生控股 ")旗下附屬子公司,專註治療領域的大病適應症的候選藥物研發業務。

2008 年 10 月 15 日,曾任全球最大生物製藥公司 Amgen 工藝開發科學總監的周新華正式加入嘉和生物,擔任公司首席執行官。這也是嘉和生物早期發展階段中的關鍵一步。

周新華有著非同一般的科學創新與新技術評估能力,是生物製藥業界公認的單克隆抗體領軍人才。他於 1990 年獲英國 Belfast 女王大學藥學院博士學位,並在英國伯明翰大學生化系和美國 Oklahoma 大學化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

" 如果用我的技術、聲譽為我的祖國做點什麼,那才叫完美。" 周新華曾在採訪中如此表示決定回國的原因。據周新華後來回憶,彼時,惠生控股給了他一千萬美金的研發資金。

而僅在一年時間裡,周新華就帶領團隊完成了當時認為有潛在價值的靶點抗體重磅炸彈生物類似葯產品線與研發時間表,在藥物研發方面取得了階段性進展。2011 年,嘉和生物的估值已升至 3.65 億元。

2013 年底,A 股上市公司沃森生物發布公告稱擬通過簽署股權轉讓協議收購併控股嘉和生物。後者將積極推動公司單抗藥物業務板塊的布局與發展。

然而,4 年之後,沃森生物便甩掉了嘉和生物。2018 年 6 月,沃森生物擬將其持有的嘉和生物註冊資本近 1.85 億元對應的股權轉讓給 HH CT Holdings Limited。根據雙方協定確定,嘉和生物整體估值為 34.7 億元。

經過了控制權的多次易主,嘉和生物最終落入高瓴的口袋,成為高瓴自己的創新葯公司。自此,嘉和生物的發展也再次登上新的台階。

" 中國的生物製藥領域雖然落後於美國,但我們的發展後勁很大。" 周新華曾表示,嘉和生物不僅是要和國內的抗體葯企比,更是要和國外大葯企進行同等級的競爭。

嘉和生物投資人啟明創投執行董事陳侃表示," 嘉和生物是最早在中國創立的創新葯企業之一,研發管線豐富,研發布局遍布全球。啟明創投相信嘉和生物在香港聯交所的成功上市,會助力公司多個產品管線的商業化進程,未來嘉和生物將研發出更多極具潛力、蓄勢待發的創新藥物,成為全球頂尖的生物製藥平台。"

培育 " 後發優勢 ",15 款靶向候選藥物組成豐富產品管線

或許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嘉和生物的發展進程,那就是 " 厚積薄發 "。

雖然嘉和生物目前尚無用於商業銷售的產品,但其產品研發管線十分豐富。

根據招股書,截止最後可行日期,公司建立起由 15 款候選藥物組成的產品管線,包括 CDK4/6、HER2、PD-1、VEGF 等腫瘤市場十大熱門靶點,這些藥物在中國具有巨大的商業化潛力,涵蓋已知及新型生物學通路。

" 我們公司目前有 17 項臨床試驗正在亞洲推行,預計在未來 12 至 18 個月內將分別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提交兩項新葯上市申請(NDA)及向國家葯監局及美國食葯監局提交四項臨床研究用新葯申請(IND)。" 嘉和生物在招股書中提到。

目前,嘉和生物已挑選出六款主要候選藥物,在治療多種腫瘤、自身免疫等慢性疾病適應症方面極具潛力。包括 GB491 ( lerociclib ) ,一款差異化的口服 CDK4/6 抑製劑;GB221,一款新型 HER2 單克隆抗體(單抗)候選藥物;geptanolimab ( GB226 ) ,一款新型 PD-1 單抗候選藥物等。

而且,得益於公司計算輔助抗體設計 ( CAAD ) 功能的差異化雙特異性單抗抗體平台,嘉和生物亦擁有強大的尖端雙特異性抗體候選藥物組合目前處於臨床前階段。

當然,有個無法迴避的現實是,由於公司目前仍處於研發投入期,因此至今尚無盈利。公司營收主要通過按服務收費合約向客戶提供研究及製造服務產生的收益。

根據招股書,2018 年、2019 年及截至 2020 年 3 月 31 日止三個月,嘉和生物的收入分別為 688.2 萬元、1303.9 萬元及無營收;同時期,嘉和生物的凈利潤分別為 -2.88 億元、-5.23 億元及 -1.43 億元。

另外,嘉和生物的經營虧損主要來自於行政開支、研發開支及其他虧損。這其中,2018 年、2019 年及截至 2020 年 3 月 31 日止三個月,公司的研發開支分別為達至 2.71 億元、4.39 億元及 1.11 億元。

不過,招股書提到,公司正在組建內部商業化團隊,以支持前兩至三款獲國家葯監局批准的藥物資產(包括 GB226)的上市。短期內,公司還計劃招聘管理人才,分别致力於 PD-1 及乳腺癌產品的商業化。

" 抗體葯研發的 timing 很重要,嘉和不僅是厚積薄發,而且也是『後來者優勢』。" 周新華曾在採訪中表示,要把眼光放得長遠,嘉和生物要打造一個百年老店。

高瓴,再收穫一家醫療企業 IPO

高瓴在資本市場不斷出手的同時,也在不停收穫。

眾所周知,2020 年是醫療領域的 IPO 大年,曾出現了一天三家醫療企業同時上市的盛景。而且,更特別的是,這三家企業背後,都出現了高瓴資本的影子。

作為醫療賽道的重倉者,2020 年,高瓴無疑迎來了醫療賽道的豐收年。

根據 CVSource 投中數據,自 2020 年以來,除了基石投資之外,高瓴共收穫了 6 個醫療領域的 IPO 項目,分別為杭州泰格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甘李葯業股份有限公司、沛嘉醫療有限公司、天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嘉和生物。

這其中,除沛嘉醫療有限公司外,其餘 5 家均為創新生物醫藥領域的企業。可以說,在創新葯賽道,高瓴基本完成了對行業龍頭的全覆蓋。

事實上,高瓴在一級市場對生物醫藥的布局肇始於百濟神州。早在 2014 年,高瓴就參與了百濟神州的種子期融資,此後便全程押注。與此同時,高瓴也開始了在創新葯賽道系統性的密集布局。

據悉,高瓴很早就成立了專業的生物醫療行業投資團隊,對醫療行業中的細分領域進行持續研究。而之所以在高風險的創新葯領域如此重注,是因為高瓴提前預判到中國原發創新開始爆發,原研葯是重要方向、PD-1 是最重要、最可能的突破領域。

當然,高瓴不止觀測到了生物醫藥這一細分領域的變化與投資機會,在醫療健康行業的全產業鏈中,高瓴基本實現了全域布局。高瓴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磊曾直言,高瓴在大健康產業投資了 160 多家企業,其中中國企業超過 100 家,總投資金額超過 1200 億元。

" 在具體實踐中,高瓴從 2014 年起就開始廣泛支持包括 PD-1 創新葯、外包研發 / 外包生產研發(CRO/CDMO)、眼科、骨科、口腔、輔助生殖、腫瘤放療、微創外科、連鎖藥店、醫學實驗室、醫療人工智慧等多個領域的創新企業,深度見證並參與了醫藥醫療行業發展的黃金時刻。" 張磊在其《價值》一書中如此表示。

在他看來,在中國的產業版圖中,醫藥醫療行業一定會佔據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對醫療瓴域的投資,核心在於以患者為中心,發現真正能夠為醫療生態帶來創新活力的長期要素。

來源:投中網 馬慕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砍柴網 的精彩文章:

27 歲成為華為副總裁,天才李一男的「不歸路」
又見金融圈狗血劇!31 萬獎金換來 22 個月刑期,值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