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做一顆晶元為什麼這麼貴?

做一顆晶元為什麼這麼貴?

集成電路的成本一般分為兩個部分,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

總成本=固定成本 可變成本。

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包括,IP license費用,EDA工具的費用,伺服器的費用,流片的MASK(掩膜版)的費用,FPGA開發板及測試儀器費用,封裝測試費用,所有研發人員工資,市場、銷售、房租、公司日常管理開銷運營的等等費用,

固定成本與銷售量也就是產品售出的數量無關,因為即使你產品最後生產出來了,但是賣不出去,你這部分錢已經花出去了,所以是固定要輸出的成本。

可變成本

晶元的可變成本=單顆晶元可變成本 * 晶元出貨量

單顆晶元的可變成本 = IP royalty (版稅) 封裝成本 測試成本 晶元成本

有些IP廠商收取專利費的模式,除了收取IP固定的授權費,而且等晶元出貨後還按每個晶元收取費用,這就是IP royalty,按單晶元固定金額,更或者按晶元總價的百分比收取。

晶元成本

晶元成本 = wafer成本 / (DPW * Yield)

wafer就是晶圓,DPW(Die per wafer)每一個wafer上能夠切割的die(晶元)的個數。理論上來說,每片wafer上晶元的個數可以用wafer的面積除以晶元面積,但是實際情況並不完全是這樣,因為wafer是圓的嘛,晶元的是方的,你最邊上的一圈邊角料出來的晶元肯定是用不了的么。當然wafer的尺寸也是越來越大,所以每批生產可以得到更多的晶元。還與Yield良率有關,晶元從晶圓上切割下來,肯定有些是廢片。合格的數量占晶圓上切割下來總數的百分比成為良率。

同一顆晶圓上出來的晶元,性能也不是完全一樣的,我們都知道intel的晶元系列後綴都有很多標識,同樣是i7,有些後綴性能就強,有些就弱,賣不同的價格。

經過粗略的計算,以上這些都加起來就構成了晶元的總成本。

幾片石英玻璃=魔都一套房

其中最貴的部分就是流片了,流片就是試生產,先生產小批量的一部分,回片進行測試,保證功能沒有大問題,小bug能用軟體繞開就繞開,實在不行就做ECO,硅後ECO階段會非常貴。然後就可以大規模的量產。

流片主要是貴在Mask,也就是掩模版,這個東西的原材料不值錢,但製造它的機器特別貴,所以到手的Mask十分貴,所以就產生了一種新模式來幫一些小公司或學術機構分攤成本,這個模式叫做MPW,全稱為Muti Project Wafer意思是多項目晶圓,可以理解為拼多多的形式,大家一起拼單流片(不僅晶圓廠有專人負責這類業務,還有專業的中介公司,組織設計公司一起流片,當然前提是在同一種工藝下),而full mask是土豪公司獨享的moment。Mask的貴,號稱幾片石英玻璃=魔都一套房,不是開玩笑的。

等晶元量產後,就可以根據出貨量來分攤流片的成本,比如說,你mask的費用是1000萬美金,但晶元的出貨量有500萬片,那麼分攤到單個晶元的成本就是2美金。所以出貨量越大,回本的速度就越快,甚至可以賺更多的錢。

點沙成金

也就是有一些說法,造晶元就像印錢,點沙成金嘛。當然這是理想的情況下。眾所周知,晶元行業是一個競爭殘酷而且薄利的行業,你的產品能晚競爭對手上市三個月,你可能就會丟掉非常多的市場份額,流片風險也非常大,如果失敗,回來就是塊磚頭,所以我們說自己是搬磚的。再來一次,這就是要花成倍的錢。

真是頂著賣「白面」的風險,賺著賣白菜的錢。所以晶元行業的生存法則就是,行業老大吃肉,老二喝湯,剩下的只能喝西北風了。喝西北風居然還是個成語。

我們傳統的晶元廠商引以為豪的就是first chip manufacture,可以理解為第一版量產,所以在IC設計工程上,通常是80%採用現有成熟的設計和IP方案,做20%的更新,萬物基於」二八定律「么,除了第一版肯定是從無到有的全新。所以說晶元設計就是一種模式設計,從功能規則制定到最終流片及驗證,若完全遵循一整套業內公認的設計方法學,晶元必然能夠成功。

Designless-Fabless

半導體公司從傳統的IDM走到Fabless模式,已經算是「輕資產」了,甚至現在還出現了很多晶元設計服務公司,簡單來說,就是外包。這樣的公司只需要承擔人力成本,而不需要承擔流片的風險。所以出現的這種新的模式,Designless-Fabless模式,由大廠或合作的方式定義晶元產品,然後由設計服務公司完成部分設計或驗證,最後由大廠或合作公司自己承擔流片成本。

隨著晶元公司也越來越多,再加上一些的互聯網公司和系統廠商也進入半導體行業,對於我們普通的從業者來說,也算是好事,可能選擇的機會會更多一點。本文主要是從fabless設計的角度談晶元成本,關於製造領域的了解並不多,希望多多交流,做晶元不易,情懷也可以談,但同時也要保持冷靜獨立思考,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么。

來源:硅農

作者:硅農

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電子發燒友網轉載僅作為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對該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如有異議,歡迎聯繫電子發燒友網。

更多熱點文章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子發燒友網 的精彩文章:

VCSEL晶元持續大火,消費電子、車載領域都將迎來百億元市場!
如何優化一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