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天才少女

天才少女

說起克里斯·埃文斯(CE)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國隊長。

然而當帥氣的CE脫下戰鬥服放下鎧甲,留上一臉的絡腮鬍變身暖心大叔,再遇上精靈般的小蘿莉會產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呢?

這部豆瓣評分8.3,由曾經執導《超凡蜘蛛俠》的馬克·韋布導演的小眾治癒電影《天才少女》或許能給你想要的答案

CE在劇中扮演一個普通的修船工弗蘭克,在天才姐姐戴安自殺後領養了外甥女瑪麗,辭去波士頓大學助教的工作,帶著瑪麗和一直獨眼的小橘貓弗雷德搬到偏僻的小鎮共同生活。

小主人公瑪麗一直不願意去學校上學,然而當一天晚上瑪麗對舅舅弗蘭克說即使德國脫歐了還是會發生世界性的經濟衰退時,三個小時沒說出來話的弗蘭克意識到7歲的瑪麗過於早熟了,她不知道該如何當一個孩子。

以前他總是在家裡自己教她,然而卻因此讓瑪麗失去了去外面的世界,交同齡朋友的機會。弗蘭克不想瑪麗沒有社交技能,決定不顧瑪麗的反對送她去學校上學。

瑪麗在學校的第一節課,老師就發現了她的天賦。第一節課是算數學加減法,當老師提問1 1、2 2等於幾的時候,其他小朋友都在積極地舉手回答問題,只有瑪麗趴在桌子上不屑一顧。終於瑪麗忍不住問了一句:「這算哪門子學校?」

當瑪麗的老師向弗蘭克點明瑪麗的天賦時,舅舅解釋說是特拉亨伯格,一種在納粹集中營創造的快速解決數學公式的系統,而且自己8歲就會算了

在這裡,我們發現,舅舅也是一個數學天才。但是一個數學天才為什麼會成為一個普通的修船工,這就和「北大學子賣豬肉」一樣令我們費解。

在我們的潛意識中,這些天才就應該去研究一些深奧難解的問題,為推動人類歷史進步做貢獻。

就像影片中祖母伊芙琳認為的那樣。

當伊芙琳得知瑪麗也是個天才時決定把瑪麗帶到自己身邊親自教育,可弗蘭克明確表示姐姐戴安臨終前說不希望伊芙琳做瑪麗的監護人,所以拒絕了伊芙琳。為此,伊芙琳不惜把自己的兒子告上了法庭,要求奪到瑪麗的撫養權。

弗蘭克徵求瑪麗的意見,瑪麗說不希望和祖母一起生活,「因為她太專橫了」。

瑪麗這麼說是有原因的:

伊芙琳是個很嚴格的人,不妥協。她一直把將戴安培養成偉大數學家為己任,因此對她實行嚴格管控,所以當得知戴安懷孕時就不管女兒了,因為「這不符合她的計劃」。

於是天才最終隕落。

《為你自己高興》中寫道:「我們應在奮力進取與適可而止之間取得一種平衡,我們要懂得這個世界並不單是為不平凡的人而存在的,恰恰相反,這個世界是為平凡的人而活。」

我們中國人講求一種「中庸之道」,是指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這也是所謂的一種平衡。而伊芙琳恰恰是不懂得這種「平衡」的智慧,才逼得女兒自殺。

很多時候,休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推動世界的前進發展也必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戴安用生命詮釋了欲速則不達的道理,可惜伊芙琳還是不明白。

影片敘述到這裡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弗蘭克選擇隱藏天賦,做了一名平凡的修船工。

正是由於弗蘭克明白姐姐「天才隕落」的真相,才堅決帶著瑪麗離開,去做一個平凡的人。他希望瑪麗幸福快樂,能過的「像一個孩子」。所以他堅持讓瑪麗上最普通的學校,和同齡的孩子交朋友。當校長因為無法為瑪麗提供相對等的教育而建議將瑪麗送去天才教育學院時,弗蘭克也只是說「那就只把他教育成一個普通人好了」。

外甥女與舅舅共同生活,終歸是有不方便之處,未成家的舅舅還有許多教育不到的地方。

當瑪麗撞見夜宿在舅舅家的老師斯蒂文森時,弗蘭克為此很惱火。

瑪麗問他:「你真的因為我沒有自己的生活嗎?」

還有伊芙琳帶瑪麗去牛津做題時,瑪麗明知是題錯了也沒有指出來,因為舅舅教過她說不要指責大人的錯誤,因為「沒人喜歡自作聰明的人。」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舅舅的教育也有很多欠妥的地方,有時候在無意間也傷了瑪麗的心。

永遠不要低估孩子的判斷力,他們能夠感受到來自世界的善意和惡意,就像瑪麗拒絕伊芙琳時說過的:「他在我聰明前就喜歡我」。

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不能一味地實行「灌輸式」或者「催化式」教育,更應該做的是停下來去聽聽孩子的心聲,關注他們的內心成長

這一點舅舅就有做的比較好的地方了,比如:

弗蘭克與瑪麗在海邊沐浴陽光時,瑪麗問他說媽媽會希望我去學校嗎?

弗蘭克說:「我不知道,但她會想讓你交些朋友的,她會想讓你對他人有同情心」

瑪麗卻反問:「傻朋友嗎?如果他們不喜歡我呢?」

弗蘭克說:「那是因為他們傻」

天才不應該是孤獨的,儘管有時他們研究的東西會讓常人覺得晦澀難懂,但在沒有進行研究的那些生活中,還是需要有朋友,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還有當瑪麗因為從未謀面的父親傷心,覺得自己不被喜歡時,舅舅帶她去看新生命的降生,告訴她「你出生的時候我們也是這麼開心」

有時候,簡單的舉動就已經勝過千言萬語……

以及當得知瑪麗因為看不慣高年級同學欺負同班小男生賈斯汀而出手傷人時,選擇理解和支持,保護小瑪麗的正義心。

優秀孩子的養成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是因為這些點滴的澆灌才能長成道德和能力共存的「雙人才」

電影里的祖母伊芙琳就是一味追求自己的野心而忽視了戴安的內心,而舅舅則是只希望瑪麗健康快樂長大而忽視了對瑪麗能力的培養。

有所醒悟的舅舅以為把瑪麗送到物質條件優越的寄宿家庭會是最好的選擇,但當發現伊芙琳又出現在了瑪麗身邊,又堅定地要帶她走……

因為,沒有和你在一起的時光,我都是不開心的。

面對伊芙琳的阻攔,弗蘭克終於拿出過世的姐姐已經算出的證明解法,並說姐姐囑咐過要等母親去世才能發表。

原來戴安早已算出了解法……

拿著女兒算出的證明解法的伊芙琳悔不當初,戴安以這種決絕的方式反抗母親的嚴格管控,可母親卻到現在才明白……

最後把你逼瘋的都是那些口口聲聲為你好的人啊。

影片的結局是讓人欣慰的,瑪麗如願回到了舅舅身邊,並且到了大學接受到與自己的智力相對等的教育,除此以外,她還有了朋友

這部影片反映的是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是兩種不同價值觀之間的博弈。影片中在伊芙琳的身上似乎透露著萬千中國父母的影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於是就產生了「催化式」教育。但古人流傳有一個物極必反的道理,對孩子過多的管控,恐怕會產生與預期相反的效果。所以我覺得這是一部特別適合亞洲家長觀看的電影。舅舅弗蘭克則更像如今的歐美父母,追求的是自由成長。祖母錯的離譜,但舅舅之前的行為也未必經得起追問。

好在舅舅最終明白瑪麗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就像瑪麗問:「你為什麼把我留在這裡?」

弗蘭克說:「因為我覺得我撫養不好你,但我後來明白,既然瑪麗成了這麼棒、聰明、可愛的女孩,那說明我肯定做對了什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才 的精彩文章:

奧賽中德天才的反差:一個成和尚,一個獲諾獎!天才為何自棄?
天才偽畫大師,FBI抓不到!捅開藝術界醜聞,騙倒世界級拍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