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法國一戰中的輕型自行火炮嘗試,雷諾FT-17的大變裝

法國一戰中的輕型自行火炮嘗試,雷諾FT-17的大變裝

當一戰進行到第二個年頭,交戰雙方都意識到如此大規模的戰鬥比的已經不單純是部隊的戰鬥素質了,而是國家的工業產能、動員能力。儘管雙方都開足馬力生產武器裝備,但對於火炮這樣笨重的武器裝備,原本戰前建立的作戰體系已經有點吃不消,軍隊需要比騾馬、拖拉機等拖曳工具更高效的機動設備,由此自行火炮的理念開始成熟。

當時法國也在研製自行火炮,相對來說設計思路比較清晰,首先確定了應該以履帶式底盤作為火炮的載具,其次出現了重型自行火炮和輕型自行火炮的初步分類想法,前者的成就就是拖拉機底盤改裝的聖沙蒙自行火炮(安裝194毫米或280毫米火炮),後者則是以FT-17雷諾輕型坦克改裝的自行火炮。

1917年,FT-17輕型坦克開始量產,以它的底盤研發自行火炮的工作隨即展開,並在第二年取得了一些成就,提出了3款原型。

第一款原型車在1918年9月進行測試,這是一種安裝M1897野戰炮的版本,火炮口徑75毫米。因為FT-17本身的車體很小,長度僅為4.2米,寬1.74米,車體後部是發動機艙,於是設計師將火炮倒著安裝。火炮佔據了原本炮塔的位置,炮管向後,能進行-4°~24°的俯仰調節,彈藥就儲存在設置在發動機艙上方的箱子內,最多可存放40發炮彈。

這款原型車證明了FT-17是一個可靠的機動平台,它也完全能夠承受火炮射擊的後坐力,但是軍方認為結構布局上還有缺陷,如它的彈藥就很不合理,在戰鬥中容易遭到敵人的攻擊。

第二款原型車吸取了教訓,設計師將底盤結構進行了調整,底盤前部被拆除,駕駛員從前部移到車體中部,前方騰出的位置增加了一個火炮支架,同樣是一門75毫米炮被安裝在這,與第一款相比,火炮的位置更低,能夠進行360°射界調整,不過火炮要想以10°以上的角度射擊,仍然需要將炮口對準車尾方向。炮組在車體前方敞開的戰鬥室操作火炮,車內可以攜帶120發彈藥,按照當時激烈的作戰需求,這些彈藥可以支持火炮完成一天的射擊需求。

第三款原型顯得相對常規一點,設計師將發動機向前移,在尾部騰出空間安裝火炮和戰鬥室,火炮炮口向前,可進行水平11°的方向調整,俯仰角度-5°~41°,車內攜帶90發炮彈,後續還對尾部平台進行了適當的拓展。

除了以上3款自行火炮,法國還曾考慮將M1913式105毫米榴彈炮安裝上去,另外還以FT-17底盤為基礎研製了彈藥運輸車,同樣將駕駛員移到中部位置,前方空間用來放置彈藥,形成一個1.5×1.05×0.9米的空間。不過這款原型車只製造了1輛,它有限的貨運空間表明它壓根就運輸不了太多彈藥。

這些輕型自行火炮的研製工作沒能持續到底,一方面是因為不久後德軍投降,面對一片狼藉的戰場,法國的當務之急是休養生息,已經沒有必要再大力投入到武器裝備的研發中,軍隊暫時沒有了自行火炮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法國內部也存在爭端,一部分將領仍然固執的認為火炮就應該用馬匹拖曳,這種模式的升級版就是用拖拉機、汽車拖曳,用履帶式底盤打造自行火炮是浪費錢的多餘計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丹書戰史 的精彩文章:

世界上最早的防空導彈系統——瑞士奧地康,美國都向它學習
二戰德國娃娃炮,不太靠譜的反坦克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