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創新不止,「中國建造」品牌正在形成

創新不止,「中國建造」品牌正在形成

◎?科技日報記者 矯陽

9月25日,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建築)組織編製的《防疫應急醫院工程建造標準》等3項企業技術標準正式發布,這是中國建築自主立項課題《基於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防疫工程建設集成技術及產業化研究》的關鍵性成果。

2020年2月,兩座高標準醫院的建設速度創造了世界奇蹟。10天,佔地面積7萬平方米、床位1000張的火神山醫院交付;12天,佔地面積22萬平方米、床位1600張的雷神山醫院交付。

新速度的背後,是中國建築對建造技術從未停下的創新腳步。

「十三五」期間,中國建築業發展屢現奇蹟,設計建造能力逐漸增強,不斷向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成功建設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等一大批標誌性工程,逐步形成「中國建造」品牌。

建成全國首個5G智慧工地

正在建設的北京亦庄京東總部二期項目工地搭載了AI、大視頻、BIM(建築信息模型)、區塊鏈、物聯網等多種先進技術,是我國首個5G智慧工地,採用了中國建築自主開發的土木工程安全測控平台,實現了數據自動採集、智能分析、超限報警等。

2016年9月,住建部發布《2016—2020年建築業信息化發展綱要》,提出「十三五」時期建築業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要取得突破性進展。隨後,中國建築出台《關於推進中國建築「十三五」BIM技術應用的指導意見》,並主編了國家BIM標準《建築信息模型施工應用標準》等。

「十三五」期間,中國建築完成了大批利用大數據和BIM技術的建築,創造了8個月完成28萬平方米的敦煌絲綢之路國際文博會主場館等建築奇蹟。

綠色建造減少巨量垃圾外運

2018年5月,國內造型最複雜、施工難度最大的異形清水混凝土建築之一——張家港金港文化中心主體全部完成。

「這是在空間複雜異形清水混凝土實施技術上新的里程碑,為我國異形清水混凝土的應用提供了技術基礎。」中國建築科技與設計管理部總經理李琦說,作為建築大國,我國年裝飾材料用量極大。異型清水混凝土一次澆注成型,這一綠色建造技術減少了巨量建築垃圾外運,降低了資源消耗。

「十三五」期間,中國建築形成了「地下工程泥漿處理技術」「鋼支撐替代混凝土支撐技術」「施工現場智能噴霧降塵技術」等一系列資源節約垃圾減量化技術、施工現場環保節能技術、施工工藝綠色化改造等系列創新成果。

裝配式建築實現「製造 建造」協同發展

「十三五」以來,裝配式建築開始成為中國建築領域的引擎。在建設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過程中,中國建築創新採用分階段逆向設計、現代物流優化、模塊化施工、快速驗收等組合技術,形成設計、施工、物流與工藝優化高度融合的應急醫院一體化建造技術,實現了極限工期下應急醫院快速建造、快速交付。

2019年,中國建築深汕預製混凝土生產基地自動化預製構件生產線投產,實現了從預製構件生產至工程交付全過程的數字化建造。此前,惠州鋼結構生產基地打造了全國首條建築鋼結構智能製造生產線。

「這條生產線引入6軸機器人等智能裝備,應用自動尋邊、自動加工、離線編程、焊縫跟蹤等關鍵技術創新成果,自動完成構件切割、搬運、焊接等核心工序。」李琦表示,在預製混凝土和鋼結構方面,中國建築實現了現代化的「製造 建造」的協同發展。

正在建設的深圳長圳公共住房及其附屬工程項目,是全國在建最大的裝配式建築社區項目,項目集成了40餘項最新技術成果,是國家科技部「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唯一綜合示範項目,成為裝配式建築科技創新的典範,引領行業發展。

工業化和智能化正成為我國建造業的典型特徵。這種新型建造方式正在助力中國建造向更加綠色、高效的方向穩步前行。

超高層建築兩天半一層

2017年8月21日,建築高度為528米的北京第一高樓「中國尊」封頂。項目建造採用了獨創塔機與平台集成的超高層建築施工裝備集成平台,依託「微凸支點」的核心技術,集成設備、設施、材料及工藝,形成一個功能強大的建造中樞,承載力可達4800噸,可抵禦14級大風,將傳統的粗放建造轉變為類似「建造工廠」的集約化建造。

「十三五」期間,中國建築還創新研製了「迴轉式多吊機集成運行平台」「單塔多籠循環運行施工電梯」等多種建造裝備。

為解決超高層建築擺動問題、保證建造過程中高精度定位,中國建築還打造了由北斗衛星系統高精度定位技術、造樓機器人、三維掃描技術完美銜接而成的全方位智能化建造平台,在深圳平安中心建造過程中創造了超高層建築兩天半一層的中國奇蹟。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編輯:劉義陽

審核:王小龍

終審:冷文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天問一號」這一動作意義重大!4個月後火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