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白芝勇:追求測量精度不停步

白芝勇:追求測量精度不停步

◎ 科技日報記者 矯 陽

21年間,他只幹了一件事——工程精密測量。大江南北的高鐵、地鐵、橋樑、公路、隧道都有他的身影。中國高鐵3.6萬公里運營里程中,他和他的團隊精測的線路佔到近十分之一。

21年間,他努力創新測量技術,追求工程測量精度,從普通工人成長為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組織和參加攻克了豎井定向測量系統應用技術、長大隧道測量GPS定位技術、測量內外業一體化系統的應用與研究、CPⅢ控制網測量等技術難關,推動了工程精密測量行業水平的發展。

他就是黨的十九大代表、全國勞模、中鐵一局五公司高級測量師白芝勇。以他為主角拍攝的《精測人生》剛剛獲得了「科學也偶像」科學家精神短視頻徵集活動二等獎。

勤學,築牢過硬根基

1999年,白芝勇從技校畢業進入中鐵一局五公司。與大學精測專業畢業的同事相比,白芝勇深感知識的缺乏。

從此,工作之外就是學習。他自學了大專、本科,常常看書到深夜。不僅如此,他還抓住一切空閑時間鍛煉專業技能。2009年,他在流動分散、工作生活異常艱苦的環境中完成了函授本科畢業。

在勤學苦練基本功的同時,白芝勇還喜歡思考琢磨。2004年,26歲的白芝勇第一次參加由中鐵一局舉辦的測量工技能大賽。其中有一項是大地四邊形測量和平差,計算量非常大,按當時教材定義,邊際完成時間是一個小時。

平時學習的知識成為創新的根基。白芝勇另闢蹊徑,在比賽中用計算器編寫出一個小程序,專用於這項比賽中的數字計算。最後,白芝勇僅僅用時42分鐘,就完成了外業觀測和內業計算兩項複雜任務,引起轟動,成為白芝勇第一個創新成果。

創新,勇敢打破常規

高鐵施工要求精度高,尤其是軌道板整體道床的CPⅢ測量,精度誤差要求達到3毫米以內。只有在這樣的精度下,才能保證高鐵在全天候的自然條件下安全高速運行。這3毫米的施工精確度,就由白芝勇團隊來掌握。

在進行京滬高鐵的整體道床CPⅢ精密控制測量時,白芝勇團隊遇到了一個難題:不論怎麼測,誤差總是過大!原來,測量每次必須用的對中桿在設計時就有5毫米的誤差。

不用對中桿行不行?白芝勇團隊找到了一塊50立方厘米的正方形鐵塊,將其中一個四分之一角切掉,並使切面整體平滑,然後在使用過程中將這個鐵塊卡在整體道床上。第一次檢測,數據準確;再次檢測,數據準確!

這一儀器後來被命名為「多功能底座模板精調稜鏡適配器」。它巧妙地利用了固定模具穩定性的特點,克服了腳架誤差較大的難題,為高鐵的精準、快速提供了又一個基礎保證。

多年來,白芝勇和團隊創新不斷:「新型建築物變形監測標」「簡易稜鏡照明裝置」「精密測量儀器防風蓬」等9項專利,以及科研、論文、工藝工法等31個項目的攻關……

探索,解決現場難題

把學習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通過自主創新和刻苦鑽研,完成多項技術改進和工藝提升,是白芝勇的人生寫照。

圖片來源:央視網

常年在一線摸爬滾打,白芝勇不斷研究測量儀器在空氣濕度、陽光強度、粉塵含量、風力強弱等自然因素影響下的準確度和精準度。多年的歷練,造就了白芝勇快速、準確的測量技能,成為解決現場難題的高手。

2005年夏天,精伊霍鐵路北天山隧道施工至一半時,掘進控制測量連續兩次數據都不一致。這相當於人的眼睛失明,汽車沒有了方向盤,這可急壞了施工單位,於是請求白芝勇團隊前來增援。

白芝勇帶人進駐現場後,很快發現了問題。原來,新疆光線太強,突然在黑暗的隧道里,光線會產生折射現象,影響測量觀測目標。通過分析數據,對施工現場進行勘查,白芝勇制訂了打破常規的測量計劃。

按照白芝勇的計劃,施工方在距隧道邊牆1米左右的線路和隧道中心線上,分設邊布減弱光線;同時,把進洞測量時間由白天調整到晚上。經過多次反覆測量,數據終於完全吻合。

創新無止境,追求測量精度永不停步。2013年,白芝勇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立,幾年間,取得國家專利10項、科研2項、省部級論文20篇、工藝工法10項,這些創新成果在測量生產中的廣泛應用,提高了測量成果質量和測量效率。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張琦琪

審核:王小龍

終審:冷文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國家安全機關破獲數百起台灣間諜情報機關竊密案件
剛剛,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