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魔漢尼拔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無題電影,ID:Jzimovi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大家好,我是枚子橘
本文摘取《偉大的電影》一章。作者羅傑·伊伯特
《沉默的羔羊》與續作《漢尼拔》(Hannibal,2001)之間有一個根本性的區別,那就是前者不僅恐怖,而且引人入勝、令人心悸,而後者只能令人心悸而已。
一部以食人魔開場的獵奇片並不稀奇,而《沉默的羔羊》的秘密就在於它沒有以食人魔開場,而是通過一個年輕女人的視線與思考逐漸接近食人魔。
《沉默的羔羊》的主人公是朱迪·福斯特(Jodie Foster)扮演的美國聯邦調查局特工克拉麗絲·史達琳,整個故事一直跟隨她展開,中間沒有硬性的切換。
潛藏在故事中心的則是漢尼拔·萊克特博士,這個人物雖然兇殘狠毒,卻仍能引起我們的好感,我們對他有好感是因為他喜歡克拉麗絲,並且幫助了她。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扮演的萊克特只是陪襯,站在舞台中央的則是克拉麗絲。
只要恐怖片還有市場,喬納森·戴米(Jonathan Demme)這部作品大概就會繼續受到追捧。正如《諾斯費拉圖》、《驚魂記》和《月光光心慌慌》(Halloween, 1978)一樣,《沉默的羔羊》證明了優秀的驚悚片不會過時。恐懼是一種普遍情感,不受時間的限制。
然而,《沉默的羔羊》不僅僅是一出驚悚戲,它表現的是電影史上最令人難忘的兩個角色——克拉麗絲·史達琳和漢尼拔·萊克特,以及他們之間劍拔弩張的奇特關係(萊克特咯咯地笑著說:「人們會說我們倆彼此相愛呢。」)。克拉麗絲與萊克特之間的共同之處太多了。
兩人都被他們嚮往的世界所摒棄——萊克特作為一個連續殺人狂兼食人魔被人類所摒棄,而克拉麗絲作為一個女人被警界所摒棄。
兩人都被無力感所折磨——萊克特感到無力是因為他被關在一座最高安全級別的監獄裡(轉移時還要像大猩猩金剛一樣被人五花大綁、戴上口罩),而克拉麗絲感到無力是因為她陷在一群男人的包圍之中,不但處處矮他們一頭,更要時時忍受他們猥褻的視線。兩人都善於通過說服他人為自己解決困難——萊克特一番挑唆便使討厭的獄友咬舌自盡,而克拉麗絲說服了萊克特幫她追查連續殺人狂「野牛比爾」。
此外,兩人都背負著相似的童年創傷。克拉麗絲是個沒人疼愛的孤兒,年幼時便失去了父母,被送到親戚家中寄居;萊克特得知她的悲慘經歷後深受觸動,因為他自己小時候也受過虐待(在DVD評論軌中,戴米表示他應該更加強調萊克特的背景)。
影片的視覺設計中存在幾個固定的模式,與上面提到的幾個平行主題形成了照應。注意史達琳接近囚室中的萊克特和地下室中的野牛比爾時都要爬下一層層樓梯、穿過一重重大門,這暗示著兩人都住在地獄裡。
注意影片的畫面彷彿始終在看著克拉麗絲,這是因為攝影機在模仿她周圍的男人們審視的目光;而當她進入危險的場所時,攝影機往往在場所內部等著她,而不是跟在她身後。
注意影片對紅色、白色與藍色的反覆使用:聯邦調查局裡多處出現這三種顏色,倉庫里的汽車上蓋著紅白相間的旗子,比爾的巢穴里也散落著同樣顏色的旗子,就連影片結尾處的畢業蛋糕也是紅白藍三色的(蛋糕上做成美國鷹形的糖霜讓人想起萊克特將一名守衛釘在囚室牆上的畫面,守衛雙臂張開的可怕造型正如老鷹展翅)。
影片的聲軌同樣自始至終與主題相呼應。片中多處出現了呼吸的聲音,例如驗屍官從比爾的第一個受害者的喉嚨里取出舞毒蛾繭的時候;關鍵情節往往伴有彷彿來自地下的隆隆聲和遙遠的哀哭聲,低得幾不可聞;此外還有心臟監護器的聲音。
霍華德·肖(Howard Shore)創作的音樂沉重哀傷,具有葬禮的氛圍。有時影片的聲軌有意製造恐怖感,例如克拉麗絲身處比爾的地下室時,聲軌便將她驚恐的喘息聲、比爾粗重的呼吸聲和被比爾囚禁的姑娘的尖叫聲混合在一起,隨後又加入了小狗的狂吠,那刺耳的犬吠聲所產生的心理效果比其他任何聲音都要深刻。
接著又響起了那副綠色夜視鏡的電流聲,比爾戴上夜視鏡就能在黑暗中看見克拉麗絲。朱迪·福斯特和安東尼·霍普金斯憑本片力斬奧斯卡最佳男女主角。
此外,《沉默的羔羊》還奪得了當屆最佳電影獎,導演德米獲最佳導演獎、編劇泰德·塔利(Ted Tally)獲最佳改編劇本獎,影片另獲最佳剪輯和最佳音效兩項提名。
這部早在頒獎儀式之前十三個月發行的影片不但沒有被學院獎遺忘而且還拔得了頭籌,實屬難得。要知道,奧斯卡通常只選取仍在影院或電視上放映的影片。
然而,《沉默的羔羊》顯然是一部獨一無二的電影,令奧斯卡無法忽視。儘管霍普金斯的正面戲份遠遠少於福斯特,但他的表演卻給觀眾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他的出場鏡頭便令人難以忘懷:克拉麗斯走下一層層樓梯、穿過一重重吱呀作響的大門小門,終於見到了囚室里的萊克特。此時,攝影機展示了她的視角。他是如此的……平靜。萊克特身著連褲囚服,站得筆挺,看起來不像真人,倒像一座蠟像。
克拉麗絲第二次到訪時,他筆挺的身體先是微微一縮,然後才張開了嘴。他的動作讓我不由得想起了一條眼鏡蛇。霍普金斯對萊克特性格的詮釋(據他本人在評論軌中所說)受到了《2001:太空漫遊》中哈爾9000的啟發:他是一部冷靜客觀而又聰明絕頂的機器,精於邏輯運算,感情方面卻是一片空白。
福斯特演繹的克拉麗絲不僅是個孤兒,更是一名來自偏遠地區的弱勢女性,全靠拚命工作才爬到了如今的位置。她儘力裝出一副充滿自信的樣子,實際上卻極其自卑。她注意到比爾的受害者之一塗著指甲油,便猜測這個姑娘是「城裡人」,而只有不是「城裡人」的人才會使用這個字眼。她最勇敢的一刻或許就是在葬禮之家將那群冒瀆死者的警官趕出房間的時候(「你們給我聽好了!」)。
《沉默的羔羊》大受歡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觀眾們喜歡漢尼拔·萊克特,這一方面是因為他喜歡史達琳,我們感到他不會傷害她,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幫助史達琳追捕野牛比爾,並幫她救出了被囚禁的少女。
此外,觀眾對萊克特的喜愛也要歸功於霍普金斯那低調而又高明的演技,這個角色被他演繹得睿智過人、個性十足。他或許有食人的癖好,但仍然不失為一位值得邀請的晚宴嘉賓(只要他不吃你)。
他幽默風趣、愛憎分明,而且是片中最聰明的人。萊克特這個角色完全可以和諾斯費拉圖、弗蘭肯斯坦(尤其是《科學怪人的新娘》[Bride of Frankenstein,1935]中的弗蘭肯斯坦)、金剛和諾曼·貝茨等經典恐怖形象相提並論。這些銀幕上的怪物具有兩大共同點:第一,他們都是依照自己的本能行事,第二,他們得不到理解。
從傳統道德觀的角度來看,這些怪物所做的一切談不上「邪惡」,因為他們根本沒有任何道德觀。他們命中注定要做他們所做的事情,除此之外別無選擇。在有選擇的情況下,他們往往儘力去做正確的事情(諾斯費拉圖是一個例外,因為他從來就沒有選擇)。
金剛想救菲雷,諾曼·貝茨想和客人愉快地拉拉家常、想聽他媽媽的話;而萊克特博士幫助了克拉麗絲,因為她沒有侮辱他的智商,並且喚起了他的同情。儘管《沉默的羔羊》具有以上種種優點,但要想保證在電影史上長期佔據一席之地,影片本身還得足夠恐怖(《漢尼拔》就不夠恐怖,因此雖然短期內票房火爆,但很快就會面臨下架的命運)。
《沉默的羔羊》的恐怖首先來自漢尼拔·萊克特初次登場的場景及登場前的鋪墊,其次來自驗屍官發現屍體喉嚨里的蟲繭並將其取出的畫面,第三是大批警察等待電梯從頂樓降下的一幕,第四是警察在卡呂美特市撲了個空的情景與克拉麗絲在俄亥俄州的貝爾弗第爾進入野牛比爾真正的巢穴;第五是接下來發生在野牛比爾房內的片段,在這一幕中泰德·勒文成功地塑造了一個令人無比厭惡的瘋子(注意史達琳先估量了一下他的體格並迅速判斷局面,隨即才大喊「不許動」,時間把握得恰到好處)。
我們感到恐懼不僅是因為影片對情節和畫面的處理極其高明,更是因為我們喜歡克拉麗絲,不由自主地替她擔心。而萊克特也是如此。(殷宴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