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嫦娥奔月」,「唐明皇游月宮」,這些神話傳說憑什麼膾炙人口?

「嫦娥奔月」,「唐明皇游月宮」,這些神話傳說憑什麼膾炙人口?

所謂「皓月當空,晴空萬里」,從古至今人們面對月亮,詠嘆出了無數的良言佳句,我們民族一直以來都對月亮有著深厚的感情,關於月亮我們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傳統文化節日,就是中秋節。

我們一談到中秋節,中繞不開那幾個神話傳說,對於中秋節的來源津津樂道,其中佔據主流地位的神話傳說就是「嫦娥奔月」,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知道,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嫦娥,因為偷吃了王母娘娘的靈藥,而飛到了月亮上去。當然這個故事也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但是都指向了同一個文化活動——中秋賞月。

為什麼中秋節要賞月亮,除了「嫦娥奔月」的傳說,還有一個「唐明皇游月宮」傳說也非常有名,說是唐明皇在中秋節這一天看月亮,身邊有個道士就說陛下您為何不到月亮上去看看呢?於是變化出了一條直奔月亮的大橋,唐明皇就這樣上了月宮,遨遊了一番,據說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就是唐明皇從月宮上的宮女那裡學來的。

在唐朝的《開元遺事》中就有寫說唐明皇喜歡賞月,每當中秋時節,經常和楊貴妃兩人賞月遊玩,於是老百姓紛紛效仿,久而久之,成了一種習俗。當然,這也只是關於中秋賞月的一種說法。清朝時期很多小孩子都會背「中秋月朗,明皇親游於月宮。」可見關於「唐明皇游月宮」的傳說,在民間影響力很大。

這些神話傳說憑什麼膾炙人口?其中一個原因要得益於古代的文人才子們,凡是過年過節,那些文人才子們重要寫寫文、作作詩,來表達自己心中情感,無論是喜是憂,都要借物抒情,借神話傳說抒情,比如蘇軾的那句「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在中秋節的時候詩人對月亮抒情,寫下了佳作,流傳了下來,引得後人相繼追隨,凡是文藝青年,中秋節都賞月去了。

古代文藝作品對於神話傳說起著很好的宣傳作用,比如一提到嫦娥,很多人就會想到李商隱的那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由於這些著名的詩句,使得老百姓加深了對於月亮的無限情思。

中秋節還有一個重要的主題就是「團圓」,家人團聚、共享幸福;我們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浪漫的民族,人們靠著神奇的想像力,創造出了一個個有趣的神話故事,這些神話傳說都為人們的活動提供了依據,只至於大家都把中秋節賞月、吃月餅當作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有了這些必要的活動,也就為「團圓」、「闔家歡樂」提供了可能性;其中最主要的,還是老百姓心中對生活最樸素的美好嚮往!

所以說,中秋節如果不賞月,不吃月餅,不闔家團圓,真的對不起這一佳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話故事有哪些 的精彩文章:

講「誘騙性侵兒童」的神話故事,還能叫兒童讀物??
農業是中國人自己的祖先發明的嗎?你了解神農氏的神話故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