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北京超級雲計算中心趙鴻冰:用AI智算雲計算替換傳統自建,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

北京超級雲計算中心趙鴻冰:用AI智算雲計算替換傳統自建,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

圖 | 北京超級雲計算中心產品總監AI智算雲產品負責人趙鴻冰博士

在趙鴻冰看來,與其耗費時間精力和成本自建算力平台,最終獲得不高的投產比,不如擁抱AI智算雲計算,在各自領域聚焦並鑽研下去。

策劃撰寫:韓璐

隨著AI模型的不斷演進,算力需求6年增長30萬倍,增長速度從兩年翻一番提升到3、4個月翻一番,這是OpenAI以及斯坦福報告《AIINDEX2019》對於在2012年-2019年內算力需求的變化。

時至今日,AI產業規模正保持著高增長的趨勢。有關數據顯示,預計2020年,我國AI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增長率達到26.2%,至2030年,我國AI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10000億元。而在規模增長的背後,產業內技術/應用開發和落地等對於算力的需求也正在不斷刷新紀錄,對於雲計算而言,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為了進一步了解當下的雲計算,圍繞這一領域,鎂客網對北京超級雲計算中心產品總監AI智算雲產品負責人趙鴻冰博士進行了採訪。

市場教育仍需繼續:與其自建,不如擁抱AI智算雲計算

可以注意到,在整個採訪過程中,有一個觀點是趙鴻冰從始至終都在表達的,也是希望能夠被更多算力需求者所明白的——與其自建算力平台,不如擁抱AI智算雲計算這一先進形態。

「雲計算雖然已經發展的頗有一些年了,大家對於這個詞也已經可以說是耳熟能詳,甚至似乎有給人一種過氣的感覺,但實際上,整個傳統IT支撐形態向雲計算的轉化還沒有達到一個很好的高度。」趙鴻冰表示,從一些統計數據來看看,所呈現的結果或許是傳統IT與雲計算各分半壁江山等,但在現實的市場中,前者依舊是許多客戶群體的固有形態。

目前,在算力支撐這一基礎設施建設問題上,主要有兩種形態,一種是傳統自建,另一種則是雲計算,簡單而言,前者為自給自足,後者則是藉助第三方服務達到事倍功半的目的。

在採訪中,趙鴻冰也向鎂客網解釋了「傳統自建」模式所帶來的問題,主要體現在精力的無謂消耗,以及高閑置率帶來的低性價比問題。

「尤其在一些科研高校,因為本身的規模量不是特別大,他們就會容易形成這樣一個思維,認為自己買兩台計算機回來改造一下,就構成計算平台了。」趙鴻冰表示。

圖 | AI智算雲操作平台

其實不然,計算機僅僅是算力平台搭建過程中的很小的一部分,另外還需要覆蓋IDC、UPS、操作系統、平台框架等等,而它的搭建也是有一個周期過程的,少則三個月至半年,多則需要兩至三年,期間的工作包括調研、選型、採購、招投標、實施等。也因此「在這種傳統形態下,導致科研工作者的一些時間精力被無謂的花費在這些底層基礎設施的搭建上,而一定程度上耽誤了本身在應用領域的研究。」

與此同時,或許會有人覺得租用算力的費用可能會有會偏貴,但是綜合考慮自建所需要的資源購買、基礎支撐開銷、運維開銷以及利用率等,「較之租用第三方雲計算服務,自建形態中平攤到每個月的消費甚至會高出一倍。」

為了佐證這一觀點,趙鴻冰也拿出案例表示,依據他們在2019年拿到的一個數據,一年的1至12月份,傳統自建算力平台的使用率約達到30%,因此他們的資源在約三分之二的時間內是被閑置的,從而導致投入產出比特別低,而這一點是租用第三方雲計算服務所能夠避免的。

「我們想表達的核心觀點是,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由我們去把整個算力平台下方的基礎設施保障提供到位,讓優秀的科研工作者能夠去專心做上層面的、更有價值的科研工作。這一觀點是我們過去一點時間,以及接下來一段時間,所要持續表達的。」

新基建提出新挑戰,以「廠網結合」模式滿足客戶彈性需求

眾所周知,「新基建」的提出為下一步基礎設施建設指明了目標和方向,所涉及領域也是眾多複雜。而在這其中,雲計算承擔的責任不可謂不大。

以「新基建」中的信息基礎設施為例,它主要包括通信網路基礎設施、新技術基礎設施和算力基礎設施,雲計算無一例外都是其中的關鍵要素。

「毋庸置疑,新基建的提出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這是國家在向高科技經濟轉型,從整個政策的引導到落地都非常清晰,各個地方的項目都在不斷上線,到了一個落地的階段。」趙鴻冰表示。

當然,「在這樣的大趨勢下,勢必也會帶來一些挑戰。在國家政策導向出來之後,客戶的一些行業應用場景也會向這個方向有所偏移和發展,客戶的需求變多、需求複雜度變高。

圖 | AI智算雲操作平台

針對算力需求的暴增,北京超級雲計算中心主要通過「廠網結合」的模式做到靈活應變,最終實現依據客戶需求做到算力的按需輸出。

依據趙鴻冰的解釋,具體來看,所謂的「廠」可以理解為將北京超級雲計算中心比作一座算力電廠,按照電廠的邏輯、市場化的行為,去靈活的供應算力。「這一模式對於供應鏈管理、整體組織架構形態是具有挑戰的,而這是我們的核心能力之一。」

至於「網」,「北京超級雲計算中心同時也隸屬於中國超算雲平台下,後者是一個多雲架構,是一個由北京超級雲計算中心、各大超算中心、國家網格資源等多個雲計算中心組成的平台。」

在這一平台下,「北京超級雲計算中心可以通過『網』進行一個調度,以應用云為例,屆時以SaaS的方式,用戶最終只需要考慮自己需要多少算力,至於具體的計算部分,可以依據具體情況靈活分配到某個超算中心,且過程完全透明。」趙鴻冰稱。而通過這樣一種「廠網結合」的模式,北京超級雲計算中心即可以彈性滿足客戶的算力需求。

目前,北京超級雲計算中心主要面向的還是一些相對更純粹的算力需求,客戶群體包括科研院所、企業研究院等等。而這一定位,也它與其他大型雲服務廠商區分開來。

與此同時,趙鴻冰也補充道,相對於BAT等大型雲服務廠商,北京超級雲計算中心旗下產品「AI智算雲」主要有4點優勢。

「我們是『廠網結合』模式,這使得我們在資源方面非常的豐富,譬如GPU,我們擁有A100、V100、P100、P40、T4等12、13種型號,而其他廠商根據企業需求可能只有3、4種,這保證我們能夠更多滿足客戶對GPU類型的需求。」趙鴻冰詳細說到。

「面向客戶,我們也針對細分階段打造了一些特別簡單易用的平台,當客戶有需求時,不需要再像在其他平台那樣,從數百款產品中找尋自己所需要的平台,而是直接就提供一個簡單直觀的平台。」此外的兩點優勢分別是7*24小時的服務體系,及以更具優勢的價格提供同等質量的服務。

而圍繞這4點優勢,趙鴻冰總結為20個字:資源豐富、隨需供應、平台易用、服務貼心、質優價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鎂客網 的精彩文章:

羅永浩回歸,將於10月14日主持舊機發布會,與蘋果同天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