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國阿芙羅飛車,最早的碟形飛行器

美國阿芙羅飛車,最早的碟形飛行器

關於飛碟的傳說由來已久,有些甚至可以追溯到飛機發明之前,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一些科學家試圖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發展蝶形飛行器,以獲得一種高速度、高靈活性的飛行裝備,阿芙羅飛車就是人類早期研製的蝶形飛行器。不過阿芙羅飛車並非一開始就想要設計成碟形,它的原始出發點是設計製造一種垂直起降飛行器。

50年代,世界許多國家都認為下一場戰爭會顛覆二戰的模式,原子武器會大量運用,常規的機場會成為重點打擊目標,滑跑起飛的戰機將失去作用,因此垂直起降飛行器的研製一度非常流行。

約翰·弗洛斯特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設計師,他曾在英國就職,參與過「吸血鬼」等機型的研製工作,1947年加入加拿大Avro公司,並於不久後研究康達效應有關的技術。

所謂康達效應,就是流體或者氣體在流經物體表面時,只要物體曲率不大,流體或者氣體會附著在彎曲的物體表面形成偏轉,這種原理如今已經廣泛運用于飛機的襟翼,在特殊時候放下襟翼,流經機翼上方的空氣會隨著襟翼形成的曲面向下偏轉,提升升力。既然通過在一個面上設置襟翼可以運用康達效應,如果在飛行器四周都設計成彎曲的曲面,空氣高速流通時豈不是能在四周都形成穩定的升力?

在加拿大的支持下,約翰·弗洛斯特開啟了Y計劃,他首先改良了渦輪發動機的結構,製成了一種扁平的發動機,以此為基礎設計製造了一架樣機,這架造型扁平的飛行器將發動機噴口向腹部安裝,不過設計工作進行得並不順利,飛機沒什麼實用性。

不久後第二架飛行器開始設計,這次約翰·弗洛斯特將康達效應運用到飛行器上,將飛行器設計成了圓盤狀的結構。之所以這樣設計,其實是為了更好的運用康達效應,飛行器運行時,安裝在碟形飛行器中部的發動機驅動壓縮機,將大量的空氣壓縮後通過機體內設置的管道從機身四周排出,並在邊緣位置改為向下運動,由此為飛行器提供升力。飛行器的方向控制則是通過操控機體邊緣的一個巨大圓環結構,其實就是操控它實現傾斜等動作,調整邊緣地區空氣流通的角度,從而將一部分力改為平面的推力。

1953年,美國空軍了解了這個項目,並於2年後向其提供了75萬美元的資金,而加拿大Avro公司也緊跟著投入了250萬加元的資金。1957年,這架碟形飛行器被重新命名為WS-606A。

美國之所以對這項研究如此感興趣,一方面是因為對垂直起降飛行器的需求,另一方面其實也包含了對飛碟這一神秘飛行器的探索,當時有文章指出那些不明碟形飛行物其實是對手的新科技成果,這造成了一些恐慌。

按照設計師的設想,他研製的這種碟形飛行器能夠達到30000米的飛行高度,最大飛行速度能達到3.5馬赫。當然我們無法得知設計師是如何計算出這些數據的,也不知道他有沒有考慮熱障(速度超2.5馬赫後飛行器表面溫度急劇上升)方面的技術問題。

無論如何這種被稱為「阿芙羅飛車」的碟形飛行器確實開始了建造工作,在經過大量的風洞測試和危險的實驗之後,1958年決定建造一台小型的飛行器。

第一架原型機編號58-7055,在1959年5月完成製造工作,它被要求能懸停10分鐘,並且能負載1000磅飛行25英里。不過在測試中發現很多問題,首先它的升力太小,壓根無法像飛機一樣飛起來,只能像氣墊船或者地效飛行器一樣浮在地面上,而且因為氣流漩渦等問題,發動機會吸入廢氣降低工作效率。

第二架原型機在3個月後建成,它在氣墊效應的高度懸停時還算平穩,一旦想要升高或者移動,則會劇烈地搖晃。後來的調查給出的理由是在合理的高度下,飛行器下方的氣墊平穩,一旦升高破壞了這種平衡,受力就不平衡,而在前進時原因也差不多。

總之這個3000磅重的阿芙羅飛車並不成功,哪怕經過後續的改動,它也不過是能夠在地面1米高的地方,以56千米的時速貼地飛行的設備,還不如地效飛行器呢。1961年年底,美國方面關閉相關的設計,雖然Avro公司還堅持了一段時間,但軍方對這個沒有前途的研究毫無興趣,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丹書戰史 的精彩文章:

可以摺疊的德國空降板車Kraka-640,空降兵的萬能裝備
二戰T14突擊坦克,被英國帶偏的設計,美國版的步兵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