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擁有iPhone 12不代表擁有5G速度,美國5G還差一點……

擁有iPhone 12不代表擁有5G速度,美國5G還差一點……

相比中國5G發展速度,美國5G還不夠快。

策劃撰寫:家衡

終於,支持5G的iPhone 12系列手機發布了。

但對於美國用戶來講,這並不代表他們能享受到優質的5G體驗。要知道,在美國大部分地區,5G網速只比4G網路快一點,有人形容現在的美國5G就像在鄉間小路開法拉利。

據了解,目前美國5G基站數量和5G用戶數量都遠遠落後中國。相比之下,中國已經將5G網路鋪設到珠峰頂上了。

中美之間的5G大戰,美國看上去已經掉隊。

技術選擇的差別

從技術層面,美國並不落後。但他們似乎點錯了科技樹,選擇了以高通領導的毫米波作為5G建設方向。而中國與歐盟則選擇了華為領導的Sub-6GHz。

除了支持自家高通,事實上Sub-6GHz頻段為美國軍用,出於信息安全和信道堵塞的問題,美國企業會主動避開該一頻段,迫使他們選擇毫米波。

很多人都說毫米波是5G的未來,因為相比較Sub-6GHz頻段,毫米波傳輸速度快、容量也更大。

以目前華為最快的5G基帶晶元巴龍5000為例,Sub-6GHz頻段下,巴龍5000峰值下載速率為4.6Gbps,而mmWave(毫米波)頻段峰值下載速率高達6.5Gbps。同時期的高通X55基帶更是高達7.5Gbps。

而實際上國內搭載巴龍5000的晶元更像是「閹割版」產品,例如麒麟990 5G晶元就不支持毫米波頻段,下行速率僅為2.3Gbps,這種明顯的速度差距讓毫米波支持者對Sub-6GHz「嗤之以鼻」:如果5G速率達不到,何談體驗可言。

其實毫米波的缺點也很明顯:高頻信號傳輸距離較短,並且很容易被物體影響,穿透力很差,有時候一片樹木就足夠阻隔信號。

圖 | 左為毫米波,右為Sub-6GHz

如果想讓毫米波形成完善的網路覆蓋,就必須建立更多的小型基站。而毫米波由於頻率高的緣故,本身就很費電,當毫米波基站變多,耗電量隨之增加,昂貴的電費對於運營商來說成為一個沉重的負擔,並且整個網路的規劃、建設、維護也更加複雜。這些成本最後都轉換到用戶的頭上。

儘管高通一直強調毫米波技術的高覆蓋可以幫助運營商降低成本。但時至今日美國也一直沒有完成5G網路的建設。

頻譜資源的競爭

移動通信最核心的資源,是頻譜資源。

好比一條馬路,佔用的車道越多,別人能使用的車道也越少。頻譜也是同樣的道理,佔有的頻譜叫做帶寬,當總帶寬越多,就可以容納更多用戶使用。

實際上可用的頻譜資源是十分有限的,通信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提高頻譜的利用效率。

在中國,頻譜資源由政府分配給運營商,屬於行政劃分,三大運營商早就已經劃分好頻段,剩下的就是大力發展、比拼服務質量。

但歐美這類市場主導的國家就沒有那麼幸運,頻譜需要運營商通過拍賣獲取。

簡而言之,美國運營商要提供5G服務,首先必須花費數十億甚至數百億美元用於購買頻譜。今年初,美國兩大運營商ATT和T-Mobile為頻段的頻譜牌照花費了近20億美元。

這部分成本,加大了運營商建設網路和推行普遍服務的難度,最終還會傳遞給用戶。

圖 | 只有美國運營商為高頻段

儘管美國國防部已計劃騰出中低頻段,為了5G甚至6G通信的發展與競爭鋪路,但從以往的案例來看,清除頻譜佔用並釋放到民用部門的需要很長時間,幾乎降低了美國大面積使用厘米波頻段的可能性。2010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向商用部門開放了3550-3700MHz帶寬,便於用戶使用寬頻無線電服務,然而這一頻譜共享的進程耗費了5年之久。

反觀中國,不但已經優先通過Sub-6GHz頻段完成5G部署,更在最近為中國廣電發放5G牌照,將700M頻段納入5G發展的頻譜資源池,這也是極具戰略的一步。

這意味著,未來中國將可以通過700M頻段來低成本地完成5G覆蓋,再通過中高頻段來實現熱點地區的深度覆蓋,從而更好地兼顧成本和用戶體驗。

基礎建設的差距

在通信基礎設施方面,美國與中國的差距同樣巨大。

據工信部數據披露,截至2018年底,中國4G基站總數為372萬個,超過全球其他所有國家的總和。截至目前,全國已建成超60萬個5G基站,多省市提前完成5G建設目標。

而美國的基站建設依舊任重道遠。單說4G基站就不足30萬個,不到中國的1/10。而5G基站只有5萬個左右。

圖 | 美國現有網路分布

國企的身份,讓三大運營商可以充分發揮資源和政策帶來的優勢,實現通信的普及。

就以"村村通"工程為例,這個全世界規模最大的農村改造項目涉及電力、交通等方方面面。在國家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下,全國鄉鎮的電力、交通、網路都得到了完善地布局,極大地方便三大運營商進行通信產業的滲透和發展。

反觀美國,大多運營商為私有企業,以盈利為主,缺乏應有的社會責任,根本不會顧及美國農村地區,這些地區基礎建設落後,也這導致美國通信在推廣上很難做到完全覆蓋。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很多服務美國農村地區的小運營商都曾大量採用華為設備來部署網路,在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名單後,這些運營商的業務也已經受到巨大衝擊,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5G建設。

而在美國城市的5G建設上,由於運營商之間的激烈競爭,產業與政府難以協調,光纖基礎設施的缺乏,導致5G在美國大城市同樣進展緩慢。

在降低5G成本上,中國也走在了美國前列。

三大運營商選擇了與中國鐵塔公司合作,通過已有站址實現了5G共享,也進一步加快了5G建網速度。例如在成都環球中心,三家運營商通過鐵塔共建共享模式,僅用了1周時間,就完成了5G站點配套施工和設備開通工作,較傳統宏基站建設模式縮短周期近60天,也節省了單站超過45萬人民幣的建設投資和租金。

按照賽迪預計,在未來5年,中國將至少建設1140萬個5G基站。這意味著,靠著鐵塔共建共享模式,就將為節省千億級規模的投入。

相比之下,美國各州政府都擁有獨立的法律和行政權力,且土地以私有為主,所以美國運營商的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無論複雜度、成本還是周期,都會遠遠難於中國。

尾聲

回歸到本質,中美5G上的博弈,目前也是華為與高通在5G領域的一場博弈。

在Sub-6GHz頻段主導5G的現在,美國5G的確是落後於中國,但特朗普政府在全球範圍內打壓華為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高通也全力推行自家關鍵技術。

毫米波也好,Sub-6GHz也好,對於運營商來說,重要的是盈利,對於消費者來說,哪個好用用哪個,目前5G還沒進入大規模商用,兩家廠商都想用自家技術搶佔下全球的5G市場。

至於Sub-6GHz與毫米波的孰優孰劣,現在誰都沒法定論,畢竟中國也在推行毫米波,美國也在發展Sub-6GHz,新技術終究能彌補舊技術的缺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鎂客網 的精彩文章:

羅永浩回歸,將於10月14日主持舊機發布會,與蘋果同天舉行
全球僅1名!中科大80後「量子鬼才」陸朝陽獲美國物理學量子計算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