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為什麼很多年輕人喜歡批判社會、只看社會陰暗面、思想偏激?

為什麼很多年輕人喜歡批判社會、只看社會陰暗面、思想偏激?

互聯網的普及,為言論自由創造了極其廣闊的天地。很多年輕人會在網路發表批判社會的言論,思想看起來十分偏激,這背後的成因是什麼呢?

批判性言論的背後通常有兩種思維模式:

第一種是從眾心理,別人那麼說很酷,我也學著如此發表言論,或者純粹的發泄情緒。第二種獨立的思考,基於某件事經過自己的思考,認為事情有失偏頗。

從眾心理的批判沒有多少值得深究的意義,不過是人云亦云,借著批判社會的幌子,發泄自己不如意的情緒。

這類人通常在現實生活中,生活質量較低,收入低社會活動少,沒有歸宿感和成就感,與其說是對社會的失望,不如說是他們對自己的失望。

但獨立思考後的批判就值得玩味了。

年輕人歷來是推動歷史向前發展的主力軍,歷朝歷代的改革都由年輕人發起並推進,沒見過哪項革命是由七老八十的老頭推進的。

所以年輕人批判社會陰暗面其實一件值得鼓勵的事情。

批判意味著獨立思考,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已經步入社會的年輕人,若他能就某事提出批判,說明此人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信息泛濫的當下,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著實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或許它不能直接帶來經濟回饋,但無形決定著一個人的命運。

你有什麼樣的思想,就會做什麼樣的決定,並因此過那樣的生活。

皮薩列夫說:「思想的錯誤會引起語言上的錯誤,言論上的錯誤會引起行動上的錯誤。」

準確、獨立的批判思想,能夠幫助一個分辨眼前事情的真相。

人天生具有的表達慾望,雖然這種慾望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減少。但表達是與個體產生連結的有效媒介,表達的同時也是篩選自己大腦信息的過程。

年少輕狂,會說出一些看似很偏激的話,也從側面證明了這個人有血性,可塑性,說明他對世界是充滿興趣的。

如果一個年輕人看見什麼都索然無味,那我們就真的該反思一下,是不是我們的教育或者社會環境哪裡出現了問題。

且為什麼批判的都是社會陰暗面呢?

因為人體神經對於痛苦的敏感度要高於對幸福的敏感。痛苦的事情比快樂的事情能夠帶給我們更加持久的神經緊張感。

激烈的言論或許會讓人不舒適,但是人這種物種很奇怪,只能在痛苦中前進。

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很多社會不公問題,如果大家以很溫和的方式提出來,什麼水花都濺不起的可能性很大。反而是一些立場鮮明,偏激的言論能更快的獲得大家的關注。

當然這也會導致一些投機倒把者,借用輿論的力量誤導大眾,製造恐慌。輿論的力量何其強大,它既可以殺人於無形,也可以救人於火海。

在這一點上,發表言論者要學會把握度,免得傷及無辜。

其實任何時代、社會制度下,都存在社會陰暗面,它只是少與多的問題,沒有絕對的有和沒有。

一個社會如果陰暗面覆蓋度過大,那麼一定會引發革命;如果完全沒有陰暗面,則結果會是走向滅亡。社會陰暗面和社會正能量面,就像是一陰一陽,一陰一陽之謂道,道講究平衡,只有平衡方能長久。

但正面和陰暗面的程度該如何把握呢?通常情況下,我們都享有相對寬泛的言論自由。

但當某種言論可能會造成一定的社會影響時,則會有神之手插入進來。

這是維持社會平穩的一種方式,但這是一把雙刃劍,如果運用不好也可能導致輿論失去它原本的力量,致使大眾對於權威的信息失去信任。

年輕人應當批判社會陰暗面,如果連年輕人都不站出來提出問題,那麼社會前進的動力在哪裡?

當然年輕人由於認知水平的局限,對於很多問題的認識不夠客觀,但提出問題,發現問題,改正問題,是前進的必經之路,在這條路上犯點錯誤也可以理解。

但是應當注意是為了推進而批判呢?還是為了批判而批判?

很多人搞不清自己發表言論的目的是什麼。批判的前提是清楚事情真相,現在網路有太多看圖說話,不尊重事實的輿論了。

評判社會陰暗面,並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尊重事實。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Mae, L., Carlston, D. E., Skowronski, J. J. (1999). Spontaneous trait transference to familiar communications: Is a little knowledge a dangerous th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7(2), 233–24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大世悲哀:任何聲稱自己是時代衝浪者的人,最終都將被時代重塑
長得越好看的女人就越聰明,智商也會遺傳?心理學家的解釋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