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創新機制、調整結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創新機制、調整結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 科技日報記者李禾

從北京門頭溝區到廣州黃埔區,從黑龍江漠河市到重慶黔江區,從新疆伊犁特克斯縣到浙江杭州富陽區,從內蒙古興安盟到福建泉州安溪縣……在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的名單上,越來越多的城市和鄉村加入其中,「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建設美麗中國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與行動。

圖源:視覺中國

「十三五」期間,我國持續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和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完成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禁止洋垃圾入境,制定、修訂了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排污許可、河湖長制等改革舉措加快推進。生態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創新體制機制,建設綠色美好家園

作為第一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第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江西靖安縣山巒疊翠、溪水潺潺,被譽為長江中游城市群的「綠心」。靖安是全國河湖管護體制機制創新試點縣,「把河道當街道管理、把庫區當景區保護」,建立了縣—鄉—村三級河長制;還創新了路長制、「樹保姆」等制度,形成全民自願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新局面,做到了「水中有魚、岸上有綠、綠中有景、人水相親」,靖安的野生動植物種群數超過江西全省種群數量的50%。

如今,靖安縣內主要河流監測斷面水質100%達標,全縣森林覆蓋率提高到84%。青山綠水還吸引了高科技企業在這裡落戶。傑浩公司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董事長熊軼民說:「在靖安的優美環境里,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更愉快了。」

「十三五」期間,我國生態保護穩步推進,建設綠色美好家園邁出堅實步伐。初步劃定生態保護紅線並推動評估和勘界定標,組織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積極推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推進25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建設。《「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到2020年,全國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90%以上,據初步核算,目前安全利用率已達93%以上。

淘汰落後產能,培育新興產業

作為全國「百強鎮」,廣州增城區新塘鎮曾是全國最大的牛仔服飾集散地,但是牛仔服的漂染、水洗環節會排放大量污水廢氣。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期間,新塘環保工業園因漂染、水洗企業的污染問題,先後被群眾投訴31次,占整個增城區交辦案件的26%。於是,新塘鎮政府將園內76家高污染企業全部關停,利用原有的土地和廠房建設了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器基地等。

新塘鎮的綠色轉型並非個例,「十三五」期間,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淘汰落後產能、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能源、水、礦產資源等利用效率全面提升,清潔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達23.4%,煤炭消費佔比下降至57.7%。截至2019年底,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較2005年降低48.1%,已提前完成2020年下降40%—45%的目標。

從「盼溫飽、求生存」到「盼環保、求生態」

在青海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通過遠程視頻,就能看到西寧市各排污口實時排放的數據,黃河源頭的鄂陵湖、扎陵湖、星星海等湖面上水鳥嬉戲,湖邊岩羊漫步等實時景象……這就是青海建設的「生態之窗」遠程視頻觀測系統。

在我國,通過衛星遙感、微波雷達、無人機、高清遠程視頻監測監控、數字通信傳輸網路、地理信息系統和生態環境監測數據綜合服務平台等手段,「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評估體系已經建成,環境監管有了智能的「千里眼」。

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說,「十三五」期間,我國陸續出台了關於監測網路建設、省以下監測機構垂直管理、提高監測數據質量等重要改革文件,基本形成了生態環境監測管理和制度體系的「四梁八柱」,基礎能力、運轉效能、數據質量和服務水平都有明顯提高,人民群眾實現了從「出門看天氣」到「出門看空氣」,從「盼溫飽、求生存」到「盼環保、求生態」的轉變。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劉義陽

審核:朱麗

終審:冷文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全民共享科學紅利!我國科普事業乘風起航
新增確診20例,均為境外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