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蘇聯AT-T全地形車,擁有它就能在西伯利亞雪原馳騁

蘇聯AT-T全地形車,擁有它就能在西伯利亞雪原馳騁

與世界大部分國家不同,蘇聯因為其國土緯度偏高,受到氣候環境的影響,其生產生活、國防軍事都不得不面對更多的泥沼、雪原等惡劣環境,也正是如此蘇聯成為世界上研發全地形車型號最多的國家之一,各種履帶式、輪式全地形車層出不窮、性能各異,其中AT-T就是相對較早的一款大型全地形車。

AT-T

二戰後,蘇聯在探索南極的科學道路上也不甘落後,先後派出多個批次的考察隊伍,不過蘇聯缺少能在南極使用的機動車輛,於是緊急研發了「企鵝」全地形車,這是一種基於PT-76水陸兩棲坦克和BTR-50P裝甲運兵車技術發展而來的裝備,作為一種全履帶車輛,「企鵝」的設計非常成功,它曾多次帶領科考人員進入一些此前沒能實地探索的區域,並且有兩輛被留在某處充當永久基地。

不過「企鵝」最大的缺點就是內部空間狹窄,這一點和蘇式坦克等裝備很相似,狹窄的空間無法儲存足夠多的物資,也沒有很大的空間展開生活、工作,對於動則數月的南極科考而言實在是不太滿意。蘇聯的解決辦法就是數量來湊,一輛不夠用那就多上幾輛,不過這始終只是臨時解決方案。

「企鵝」

鑒於「企鵝」的成功,加上蘇聯本土西伯利亞地區對全地形車也有很高的需求,另一種新式的全地形車Artilleriyskiy Tyagach?Tyazholiy被研發出來,該車簡稱AT-T;所以這裡簡稱的AT並不是我們常見的AT車胎(All Terrain Tire的簡稱,意為全地形輪胎),Artilleriyskiy Tyagach?Tyazholiy的意思是重型火炮牽引車。

AT-T的底盤和傳動系統取自T-54中型坦克,發動機改到車體前方;上層建築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駕駛室採用常規汽車的構造,是從ZIS-150卡車的駕駛室放大的來,能容納包括駕駛員在內的4名成員,後方的貨箱可以運載5噸的貨物,或者容納16~18名成員,頂部有可拆卸的帆布篷。

AT-T

發動機為一台415馬力的12缸V-401液冷柴油發動機,該發動機也曾大量用於坦克,性能方面絕對可靠。發動機有兩套起動系統,一套為11千瓦的電機啟動,另一套備用的為壓縮空氣啟動。

行走裝置和T-54也很相似,5對直徑830毫米的負重輪採用獨立扭桿懸掛,前置主動輪,LG-13鋼製成的履帶板具有6000千米的使用壽命。

AT-T

作為能在嚴寒地區使用的特殊車輛,車內的加熱、通風系統當然是必不可少的,至少在南極使用期間人們反應車內溫度很適合,不用穿著厚重的外套。AT-T配置了250 kN的絞車,位於車後方貨箱下面,使用直徑28毫米的工作繩,可用於救助或者自救。

AT-T重約20噸,長7.043米,寬3.17米,高3米,車內載油量高,最大行程1100千米,最大行駛速度35千米每小時,能拖曳25噸重的火炮。

AT-T

除了在南極科考中使用,AT-T被大量運用於西伯利亞地區的地質勘探、科考、石油開採等任務中,在軍隊中往往被用來拖曳移動雷達、重型火炮等大物件。AT-T的相關生產工作一直持續到1979年,據說今天仍然有不少還在使用。

AT-T也進行過進一步升級研發,這就是「Kharkovchanka」,主要是安裝帶有渦輪增壓的發動機,擴展了履帶寬度,採用新的駕駛室等,不過「Kharkovchanka」的產量不高,遠不及AT-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丹書戰史 的精彩文章:

二戰義大利TL37輕型拖車,義大利版的威利斯吉普
二戰美國陸航MX-365項目,被發動機耽誤的戰機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