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蘇軾因為「烏台詩案」差點被殺,誰告的密?在課本里他是大科學家

蘇軾因為「烏台詩案」差點被殺,誰告的密?在課本里他是大科學家

宋神宗元豐二年七月二十八日,突然到訪的不速之客,把正在湖州任上的蘇軾嚇了一大跳。儘管他早就提前半日從弟弟蘇轍處得到了這個消息,但當台吏拎著反著寒光的鐐銬來逮捕他時,蘇軾還是產生了天昏地暗的感覺。據記載,當時的情形是:「頃刻之間,拉一太守如驅犬雞。

蘇軾就這樣,像失去自由的犬雞被帶到了御史台。御史台中有柏樹,數千隻野烏鴉棲居其上,所以御史台也被稱為「烏台」。由此,「烏台詩案」的序幕正式開啟。這一案件的起因是蘇軾寫在文章里的一段話,曰:「陛下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

「新進」是宋神宗支持王安石變法所起用的一些新派人物,而蘇軾從一開始就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對變法持反對態度。這四句話,明確表達了蘇軾不與朝廷合作的態度,並表達了對變法的嚴重不滿。然而,此時主導變法的早已不是王安石,而變成了宋神宗本人,所以蘇軾的作對對象就是當朝皇帝。

朝廷給予的罪名是:「愚弄朝廷,妄自尊大。」指責皇帝,攻擊朝廷,反對新法,這還得了?況且蘇軾還是文學界領袖,他的言論對輿論風向很是不利。於是,御史台官員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一齊上書檢舉蘇軾,才促成了這次詩案的形成。然而,其實早在這次舉報之前,還有一位歷史名人曾公開向皇帝打過蘇軾的小報告。

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沈括。沈括一生致力科學研究,《宋史》記載他「博學善文,於天文、方誌、律歷、音樂、醫藥、卜算無所不通,皆有所論著」,他將畢生精血凝著於《夢溪筆談》一書,從此名垂青史,被譽「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又被譽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光憑這些稱號就知道,沈括的來頭究竟有多大。然而,沈括不僅精於科學,還精通告密。王安石在主持熙寧變法時,對他很是器重,可當王安石解甲歸田之後,沈括卻反過來攻訐他。沈括與蘇軾交情也不錯,以至於當他向蘇軾求索詩稿時,蘇軾便毫不猶豫地給了他,然而他卻從這些詩稿中找到了舉報蘇軾的證據。

這件事發生在熙寧六年,發生在「烏台詩案」之前6年,那時沈括作為蘇軾的上司到杭州視察,並將蘇軾的詩稿帶回了京城,舉報其誹謗朝政。不過,神宗沒有重視,蘇軾也沒有受到處罰。沈括找到的詩詞包括《詠檜》、《吳中田婦嘆》、《山村五絕》等。其中在《詠檜》中有這樣兩句:「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唯有蟄龍知。

九泉是黃泉,蟄龍是皇帝,到九泉處尋蟄龍,這懷的是什麼意圖?還有《吳中田婦嘆》中的「龔黃滿朝人更苦,不如卻作河伯婦」,變法之後百姓生活更苦了,這不是埋汰朝廷變法嗎?還有《山村五絕》之「豈是聞韻解忘味,邇來三月食無鹽」、「贏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城中」,都是諷刺變法的實證。

而且,這其中有不少都成了後來「烏台詩案」里的證據。從時間線上看,沈括是第一個舉報蘇軾的人,也是第一個把蘇軾詩詞拿出來說事兒的人,雖然他的告密未對蘇軾造成實質性的傷害,但卻埋下了巨大的隱患。可想而知,若不是沈括起了這個壞頭,後來的詩案就不會上演得如此劇烈。

一句話總結:沈括是始作俑者。諷刺的是,沈括不愧是科學家,敏銳力和洞察力突出,發明創造的能力也非常強,竟能從詩詞之中發掘出別樣的意味。只可惜他的這項發明專利,卻差點害死了中國史上最會寫詞的人。幸而各界人士紛紛為蘇軾求情,才免去了他的滅頂之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憂歷史 的精彩文章:

余光中曾痛批朱自清、魯迅、沈從文,如今卻反被指責,晚節難保?
清華副校長斥資200億籌建「西湖大學」,稱5年超越清華,實現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