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講座回顧|吳疆:李贄與佛教關係的新探索——從宗教閱讀、書寫與行為考察中國文化中「文字境界」的樣態

講座回顧|吳疆:李贄與佛教關係的新探索——從宗教閱讀、書寫與行為考察中國文化中「文字境界」的樣態

2020年10月26日上午,美國亞利桑那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主任、東亞系教授吳疆,為南京大學哲學系師生帶來了主題為「李贄與佛教關係的新探索——從宗教閱讀、書寫與行為考察中國文化中『文字境界』的樣態」的學術報告。

首先,吳疆教授表示近年來李贄研究成為西方漢學界的熱點領域,但是西方漢學家們卻遇到了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李贄和佛教的關係是什麼?這是李贄研究不可迴避的一個關鍵問題。在解決這一問題之前,吳教授介紹了本次講座涉及的關鍵詞與學術視角,如「學道人」(Dao-learner)、「文字境界」(Textual spirituality)等核心概念,以及宗教史、哲學史、年鑒學派「心態史」等多種學術視角。

進而,為了解決李贄與佛教的關係問題,吳教授對「學道人」概念進行了深入探討。「學道人」不是現代意義的學者、學生,不是道家的修仙學道,也非道學家或「三學記誦之徒」。作為晚明知識分子中的一個突出群體,他們以學「道」為超越三教的終極目標;不歸屬任何團體;群體內常以書信、閱讀、書寫為紐帶;身份模糊微妙。李贄正是「學道人」群體中的典型代表。

接著,吳教授指出,在「學道人」團體中,閱讀與書寫在「文字境界」形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所謂「文字境界」,是指在與宗教有關的閱讀、書寫、編輯以及流傳等文字活動中獲得的一種精神狀態。以李贄為例,吳教授通過對其解經、讀書與寫作的相關論述的分析,指出該境界具有抒發性情、不拘雅俗的具體表現,背後有著更深的精神指向,值得玩味。同時,這種「文字境界」凸顯了「學道人」行動中的「本真」(Authenticity)。「本真」是指一種真實自然的狀態,也是某一文化價值觀的基礎和源泉。吳教授以李贄的「童心說」、解經策略為例,指出這一「本真觀」表現為知行合一的徹底行動主義。

最後,吳教授表示,自己力圖克服學術研究中「判教」和「貼標籤」所帶來的困境。希望超越「雜糅」、「會通」、「出入」等可能導致局限的概念,在三教歸屬問題之外,直面研究對象本身。將問題具體轉化為:李贄的佛經讀寫如何促成了他的「文字境界」的形成以及他付諸行動的「本真行事」?這一問題意識與研究方法發人深省,極具啟發意義。

講座結束後,吳疆教授和參與講座的師生進行了交流探討,涉及李贄思想、文字境界、儒佛關係、文字禪與印刷文化、現代新儒家等方面,學術氛圍濃厚,講座圓滿成功。

撰文 | 閆磊

編輯 | 劉驍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教 的精彩文章:

山西五台山,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佛教;如何真正「度一切苦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