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哈佛經濟難題:100塊如何變成100萬?普通人如何成事?

哈佛經濟難題:100塊如何變成100萬?普通人如何成事?

有一個著名的哈佛經濟學問題是這樣問的:

如果我給你100塊錢,你將如何用這100塊錢變成100萬?

想不出來對嗎?這似乎確實是個有難度的問題。

100元到底是多還是少?一百元變成一百萬,這兩者之間要產生關聯,你知道需要多少知識結構和行動力度,以及牽涉到多少人以及社會結構上多少個部門單位公司嗎?

你大概率是不清楚的,因為思維心智限制了大部分人做超出常規的思考和布局。

不是有錢人的凡人,如何以100元成事

一個城裡的男孩kenny搬到了鄉下居住。在鄉下,他向一個農戶的農夫花100美元買一頭驢,這個農夫答應他第二天把驢給他帶來。

第二天,kenny發現農夫帶著驢來了,然而他得到的這頭驢是一頭死驢。

kenny很不高興,可是農夫堅決拒絕把錢還他,還強詞奪理地對他說:「你買的時候,我也沒告訴你得到的一定是一頭活驢子呀」。Kenny為這個農夫的狡黠感到氣結,卻也無可奈何。

一個月以後,這個農夫再次遇到kenny,並問他:「我賣你那頭死驢,你後面把它怎麼樣了呢?」kenny說,「我可得謝謝你呢,我靠它賺了499美元」。

農夫感到十分驚訝。

kenny說:「我搞了一個幸運抽獎,並宣稱那驢作為獎品。這樣我就賣出了600張票,每張票售價1塊錢,我就賺了600塊錢」。

農夫非常好奇地問:「大家都不介意獎品是一頭死驢?」

kenny回答:「當然,就是那個中獎的人表示很不滿,所以我把他買票的錢退給他了,最後我算了算,扣除100元成本價,我凈賺了499美元。」

多年後,已經長大的kenny,就成為了安然公司總裁。

「假如一個人只有一百塊錢,想買這又想買那,那麼研究如何取捨定奪花好這一百元,就是經濟學的學問。」

所以100元必須捨不得,因為這其中是價值流通規律和方式方法。你若知道100元的來歷與去處並知道它所能產生的價值,那麼就不會產生這種粗淺的認知:100元而已。

100元貨幣的流通價值

市場的本質是交換,進入市場的買者和賣者雙方均秉持自願原則進行交易。

交易過程中,為了達成各自的目的,買方和賣方都需要作出捨棄,但正是經過取捨達成的交換,使得雙方都得到了最需要的東西,所以市場、貨品、價格都更有了價值。

太陽高照,一個小鎮的每一條街道都空空蕩蕩的,鎮上的每個人都負債纍纍,故而生活很拮据,彼此之間靠賒賬度日。有一天,一個非常富有的旅行者到小鎮上旅遊。

他隨意走進一家旅館,將一張100元的鈔票放在了櫃檯上,並對老闆說他想先看看房間,然後就選一個比較合適的房間住下來。

趁著旅客走上樓去選房間的功夫,旅店老闆趕緊抓起100元飛速跑到隔壁的肉店,去還他欠的肉錢。這邊屠夫收到這100元欠款,順便就走到馬路對面,給養豬戶付了錢。

養豬戶見有錢了,就拿起這100元錢出去還養蜂人的債。養蜂人得到這100元錢後,就去還清了按摩店的服務費。按摩店老闆則帶著這100元錢衝到旅館付了她之前欠下的客房費用。

旅店老闆一看欠款回來了,趕緊把這100元放在櫃檯上,等旅客下樓時。

這時,男子剛好看完房間下樓來,並從櫃檯上拿走了自己的100元錢,這裡的房間他都不滿意,並不打算入住。

於是他把錢放進口袋裡就離開了。

事實上,在這一天中,這個小鎮沒有人生產出任何新東西,也並沒有人得到過任何東西,但因為這個旅人的到來,就使得整個城鎮的債務都被償還了,這讓鎮子上的每個人都很高興。

「小鎮上的100美元」的確是個故事,這經濟學小故事的背後,卻是一門金融學。金融學的最大的作用,就在於「」價值的跨時間轉移,和風險的跨空間轉移」。

這兩者相互約束之下,產生的效用最大化。在這個故事中,遊客的一百美元在小鎮的債主們手中遊走一圈後,又完整地轉回到遊客手裡。

過程中,雖然小鎮什麼也沒有生產,但正是因為這100美元的不斷轉手流通這一過程,使得價值的跨時間轉移和風險的跨空間轉移得以實現,並最終產生了效用的最大化。

遊客分文未花地解決掉了小鎮里的債券借貸關係,充分體現了經濟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借貸關係網。

而這種借貸關係,其實是現實社會中信任關係在金融經濟上的一種轉化,在經濟型社會裡,任何關係和事物,都具備經濟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心理專家:媽媽的格局,才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為什麼中國人見領導,就如同老鼠見了貓一般感到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