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更「智能」的新一代高爾夫,開起來有什麼變化?

更「智能」的新一代高爾夫,開起來有什麼變化?

大眾這幾年過得並是那麼順心,排放門、新能源浪潮、電氣化架構問題等等諸多事情讓大眾肩上多了不少壓力。而高爾夫作為大眾的中堅主力產品,它的換代對於大眾而言自然是相當重要的。新一代的高爾夫,大眾選擇了以智能和數碼為進化方向,以此來展現大眾對未來汽車發展的前瞻性,大眾也希望通過這樣的變化,來重新走出一條康庄大道。

在家族光環下搞點新意思的外觀

作為有著48年歷史的車型,新一代高爾夫可以說是在名門望族下誕生的,畢竟祖上7代車型都有著值得肯定的輝煌。在這種豪門下誕生,也就意味著不太可能會有離經叛道的設計,繼承老祖宗的特徵才是王道。所以新一代的高爾夫外觀變化我覺得並不至於說翻天覆地,高爾夫家族經典的C柱拐角設計以及均衡的兩廂車身比例都出現在了新車上。

新一代高爾夫整個設計最大的變化就在車頭部分。以往整個車頭都是筆直的線條,一絲多餘的曲線都不會出現,而新一代車型多了不少曲線的柔性。首先是大燈,雙U型的曲折LED行車燈帶出了嫵媚質感,而大燈外側還有一根延長出來的「鳳尾」,說實話就是這根「鳳尾」,讓我覺得大燈的設計有點奇怪?

而前臉另外一個亮點,莫過於就是那一根貫穿整個前臉的日行燈。這個燈條讓新一點高爾夫的辨識度進一步提升。至於說為什麼要加這玩意進前臉,我想了很久,或許大眾覺得,既然是數字化的換代,那麼外觀怎麼也得體現點數碼元素,於是設計師就給前臉加了這麼一個燈帶。當然,大眾其實可以更極致一些,這個燈帶可以做開閉動畫效果,這樣整個車會更為高級。

我拍攝的是R-Line版本,外觀跟普通版是有那麼一點區別的:前杠兩側C字區域,R-Line是直接用黑色飾板覆蓋,而普通版則是有幾塊車身同色的飾板。R-Line車身也多了一圈的高亮黑飾條,包括前唇、側裙、尾杠都有。另外R-Line版本相比普通版懸架會稍低一些,所以整車離地間距更低。整體來看,R-Line的外觀要動感不少,如果要買新一代車型的話,我覺得選R-Line版本是更帶感的,至少放在思域兩廂旁邊顏值還是不輸的。

車身跟車尾部分的變化是比較小的,整個比例和線條都跟上代車型相近。新一代高爾夫車身長寬高為4296/1788/1471mm,而老款車型車身長寬高為4262/1799/1476mm,軸距兩代車型都是2631mm。無論是從尺寸還是視覺上,都不難看出,新一代高爾夫在設計和空間方面都不是提升的重點,這些東西在老款現表不差,所以新一代繼續保留也無傷大雅。

尾燈的造型跟前大燈就不是一個套路了,尾燈依舊是大眾的簡約筆直風,內部燈體的立體感極強,我認為這個尾燈的設計是極為用心的,如果前大燈也能再花點心思,相信新一代車型給消費者的感覺會更好。

事實上新一代高爾夫使用了名為IQ.LIGHT的智能燈光系統,這個系統包括了大燈、尾燈、轉向燈以及內飾氛圍燈等,其功能包括了全LED矩陣前大燈、流水轉向燈等等。相比上一代高爾夫,新一代車型更會玩燈了。

R-Line版使用的依舊是尺寸為225/45 R17的輪胎,不過輪轂樣式有了變化,並且輪轂也做了熏黑處理,視覺運動感暴漲。上一代R-Line車型使用的是韓泰的萬途仕 Ventus S1 evo2,而新一代R-Line則是使用鄧祿普的SP SPORT MAXX 050,二者抓地力和操控表現都很不錯。

內飾才是換代的重點

相信對於大部分消費者來說,新一代高爾夫的外觀革新其實不算大,外觀也沒有思域剛出來時候看到那麼驚艷。但這也是大眾想要告訴消費者的地方:外觀不是重點,內飾才更有看頭。確實,相比於外觀,新一代高爾夫的內飾更像是全新換代車型,它沒有太多老車型的痕迹。

新一代高爾夫的內艙稱之為數字座艙,這個叫法好幾年前已經有廠家用過,但真正能夠認真潛心研發做一個好的數字座艙的,卻是一個廠家也沒有。大眾作為龍頭車企,開始做數字化座艙又會不會一鳴驚人呢?答案我就先放在前面:不會。

得益於MQB Evo平台,新一代高爾夫在電氣化架構上有了長足進步,對信息和功能的整合能力更為強大。在這個基礎上,大眾覺得做數字座艙要麼就不做,要做就下狠心,所以大眾把新一代高爾夫中控台上的實體按鍵都幹掉了。也就是能用觸控代替的絕不用實體按鍵,能集成在屏幕內的絕不開一個獨立按鍵。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新一代車型內艙是相當簡約的,雖然不至於像特斯拉Model 3那般極致,但相比上代車型已經是科技感翻倍了。

中控屏幕下方,會有分區空調的溫度調節和音量大小調節觸摸區按鍵。雖然說觸控的響應也不算慢,用起來也沒什麼難度,但在開車時你想要用這些觸摸按鍵的話,還得分神去看著,以便手指落在觸控區。天窗按鍵以及前排閱讀燈都採用了觸控方式開啟,雖然逼格上去了,但盲操起來難度較大,便捷性反倒下降了。所以這個數字化的成果其實並不是那麼人性化,在我看來更多地是為數字化而數字化。

左側的燈光控制區也採用了全觸控面板,大眾祖傳的燈光旋鈕終於被取消掉了。這個區域用全觸控其實是可以的,一來可以提升內艙質感,二來開了自動大燈後基本上就不用再進行操控,所以使用的幾率並不高,用觸控替代也可以。

另外方向盤上的功能按鍵也改為了全觸控(普通版為傳統實體按鍵,R-Line為觸控),這點剛開始我也是認為沒有必要,屬於為數字化而數字化的設計之一。經過體驗後,我發現這些觸控按鍵在按摸時會有觸感反饋,並且你需要稍微花點力按下去才會觸摸成功,這就降低了誤觸的可能性。所以實際用起來這些觸控方向盤按鍵也沒什麼什麼本質性問題,用上了還能提升點科技感。

而除了用上了更多觸控按鍵外,新一代高爾夫車內最重要的就是兩塊顯示屏——10.25英寸的液晶儀錶盤和10英寸的中央顯示屏。先來說說全液晶儀錶盤,這可是上一代高爾夫需要選配的產物,在新一代車型中,大眾突然就大方了:全系車型標配液晶儀錶盤。儀錶盤在不同駕駛模式下會有不一樣的配色出現,並且還可以有多個不同界面進行切換,另外左右兩個圓盤內支持自定義選擇信息顯示,整一個儀錶盤的可玩性還是蠻不錯的。此外,整一個的儀錶盤UI設計也跟上一代車型有不同,這個版本色調更為豐富,標誌的設計也更精細。

中控屏的升級同樣也相當大,其車機系統從上一代車型的MIB 2升級到最新的MIB 3系統。系統的升級帶來的提升其實主要有3個方面:1、UI以及交互邏輯 2、支持車聯網功能 3、語音交互場景更豐富。其實這些功能在不少自主車型上已經擁有,並且也做的十分出色,但大眾在這一塊還算是短板,所以新一代的高爾夫趁著數字化的機會一併補上了。

實際體驗中,車機整體的響應以及觸控反饋速度都正常,不過整個交互邏輯跟以往的大眾車機是不一樣的。首先是屏幕左邊顯示有一顆大大的正方形觸控虛擬按鍵,整個虛擬按鍵的作用相當於iPhone 6的那顆home鍵,按下去後會返回到主頁面。車艙內和屏幕外也沒有單獨設立返回或者主頁按鍵,你想要回到車機系統的主界面,就必須按這顆虛擬按鍵。其實這個操作邏輯上手並不難,但裡面會有一個小bug就是:假設在音樂界面,我現在想回到導航界面,此時你就得先按虛擬按鍵回到主頁面,再找到導航打開。這種情況下因為缺少主要功能的快捷鍵,導致操作複雜性增加。

車機裡面也增加了許多動畫過渡效果,例如在車輛設置中,車內和車外都會有整車圖顯示出對應位置的功能。在駕駛輔助選項中,屏幕就直接顯示出一個駕駛輔助常見,在裡面你點擊不同的標的物會出現不一樣的設置選項,例如按車道線的話就可以設置車道偏離預警、按前車就可以設置自適應巡航距離、按旁邊車的話就會顯示變道輔助開關。其實這些動畫過渡的交互我覺得想法是好的,但實際應用起來還有待進一步深挖。因為其功能展現還不是太直白,需要駕駛員費時間去學習和了解。並非所有駕駛員都是特斯拉蔚來車主那般具備鑽研精神,太複雜、交互邏輯不完善的車機,不少車主都會覺得厭煩。

在車機互聯方面,大眾終於緊跟時代的發展,引入了車聯網功能。車機中有應用商店,可以從上面下載適合的APP使用,系統中內置了新浪新聞、智能家居等應用,音樂也收聽在線音樂。對於大眾而言這樣的車聯網功能已經是相當豐富了,但對於自主品牌而言,這些功能都是相當基礎的,不少車主都已經在享受車聯網服務。

不過遲來的正義總比沒有好,雖然大眾在車機互聯這塊動作慢,但終究開始踏出第一步,這相比豐田和日產那種山寨廉價車機要好上不少了。

語音功能也是新車機系統中的一個提升點,直接說「你好,大眾」即可喚醒車機語音功能,不過實際體驗後,新一代高爾夫的語音功能還是比較基礎,只能說固定的語句和指令,並且指令也只能針對導航、天氣還有音樂等功能,覆蓋不了更多的場景。而在語句識別速度上,系統的反應也一般,基本上你用了一次後就沒什麼想要用第二次的衝動。但這回大眾其實也有進步,那就是支持主副駕分區域語音識別,並且支持打斷功能,不過由於系統識別時間較長,所以打斷起來並不會覺得很爽快。其實合資車企一直都對語音交互這玩意不太感冒,也不覺得這玩意有什麼太多的必要性,所以一直都不重視。

說完車艙內重點的幾個變化後,回過頭來再細品一下新一代高爾夫的內艙。大眾其實對數字車艙的設計拿捏還不是那麼到位,中控屏跟儀錶盤區域的設計跟中控颱風格有點不太搭調,內飾整體看起來是比較簡約,但就給你一種缺乏統一性的感覺。回顧大眾的歷史,在以往沒有智能化的時代,那會內飾板正的大眾才是工業設計的巔峰,現在的大眾似乎面對多個屏幕有點茫然。當然,這個情況在另外一個汽車巨頭——豐田中也出現了,這兩者還在努力改變。

中控台上方採用了軟質搪塑,中部有網格紋路飾板,下部以及擋把區域都是常規的硬塑料,而車門板手肘承托位用了皮包覆。新一代車型的內飾用料提升並不大,當然,這是意料之中也是合乎情理的。

方向盤設計再也不是大眾家族的樣式,新一代車型的方向盤變粗了,握感也更好。當然,也僅限在R-Line版本有這個方向盤設計,普通版的方向盤就是探影上那款。

試駕車屬於頂配車型,搭配有大眾IQ Drive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其功能也就是常見的主動剎車、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等等。其實新一代高爾夫在駕駛輔助方面遠不止這一點東西,在海外車型中,還會擁有速度自動調節的自適應巡航,也就是結合地圖數據以及路牌標識來自動控制車輛的巡航速度,並且車輛還支持Car2X通訊功能,也就是車輛可以與周邊的車輛以及交通設施進行通訊,讓車輛提前知道前方的道路情況。這些功能顯然在國內都是不存在的,原因是硬體設施跟歐洲不一樣。

擋把區域大家會覺得空間大了不少,其實是因為傳統的機械擋把被小巧的電子撥桿代替了,節省了不少空間。這個短小的擋把看著其實還有那麼幾分滑稽感,不過懂車的朋友就會知道,類似的擋把設計其實早已出現在新一代保時捷中,從這個角度來看就變得比較高大上了。P擋是獨立的按鍵,放在擋把前方,而在P擋的前方就是點火開關。

在擋把旁邊,你會看到大眾祖傳的卡槽,另外還有一個小溝槽做儲物格。其實擋把區域我認為設計是浪費了十分多空間的,右邊的區域其實還能為儲物做更細緻的設計,而不是隨意設置一個溝槽在上邊,現在這個小溝槽還真不知道能放什麼,放手機太淺不好固定、放紙巾太小塞不下……設計師設計這玩意的時候可能是這麼想的:這個區域空著不好,總得干點什麼,那就挖個空格吧,看著像是一回事。

新一代車型前艙部分的變化是十分大的,除了車門板外,基本每一個地方都經過了重新設計,但後排又是另外一番光景了。後排變化的地方並不算多,其中一個升級是後排獨立空調。高爾夫同級中有三區獨立空調的並不多見,一般後排只會有空調出風口罷了。

總的來說,新一代高爾夫其實大眾是用了心的,可以看出大眾一心求變的著急。在這種背景下,新一代車型的內飾我覺得是可圈可點的,作為普通家用車而言,其實用性是優異的,而作為智能化數字化車型來看,新一代高爾夫還只能算是半成品,正在的智能化還需要時間去探索。不過按照此前官方公布的預售價15-16.5萬元來看,16.5萬元就可以享受拍攝車的配置,我覺得性價比是非常高的,至少比思域要高出一大截。你想想,16.5萬的車價,擁有駕駛輔助系統、主動安全系統、前排座椅加熱、液晶儀錶盤、無線CarPlay、後排獨立空調、無線充電、全LED大燈、矩陣大燈等配置,我想不出同級配置比它更好的競品。

座椅/空間表現

新一代高爾夫在座椅和空間這塊其實改變提升的並不多,大眾也沒有花太多精力優化。這部分表現跟老款車型是十分相近的。

先來看看座椅,R-Line版本使用的是翻毛皮 皮材質的座椅,整體包裹和支撐性都相當不錯。後排在坐墊有了調整,並不像上一代那樣兩側坐墊單獨加長,中部縮短,而是整個後排坐墊長度都一致。拍攝車型中主駕駛擁有手動調節座椅,但副駕駛只有手動調節,另外前排座椅擁有加熱功能。

空間方面,新一代高爾夫跟老車型相比變化不明顯,後排都是剛好能用的狀態。而後排中部由於有空調出風口以及地板凸起,縱向空間相當小,人從左側挪到右側都不算自由,所以中部要是坐人的話就得委屈一下乘客了。不過後排雖然空間沒怎麼提升,但坐墊沒有縮短偷空間還是值得表揚的,整個腿部的支撐到位,坐起來不會太難受。

車艙內的儲物空間相比上代來說要寬鬆一些,因為擋把前方多了一個相當大的儲物格。其實這個儲物格底部是無線充電面板,如果你不用這個功能的話,這個位置可以放紙巾放錢包放眼鏡都是沒有問題的。

後備廂空間也是跟老款車型沒有差異,同樣的深度以及寬度表現,開口大小和地台高度都相近。新款車型唯一的明顯改變就是後排座椅中部支持單獨放倒,這樣就可以從後排座椅直接到後備廂取物。

開著和上一代高爾夫還真沒啥差別

新一代的高爾夫使用了大眾最新的MQB Evo平台,這個架構可以算是MQB的小變種,其升級點在電氣化系統。同樣使用MQB Evo平台的還有奧迪A3、西雅特Leon、大眾Caddy、斯柯達明銳(四個車型均指最新一代車型,目前國內都還沒上市)。

而得益於使用MQB Evo平台,新一代高爾夫在海外擁有1.0T、1.5T、2.0T三種汽油發動機、2.0T高低功柴油發動機、1.4T插混數種動力總成可選。當然,來到國內,目前就只有1.4T發動機可選,沒錯,就是跟老款車型一樣的那款1.4T,並且搭配的變速器依舊是老朋友——7速雙離合變速器。未來國產的新一代高爾夫還會搭載搭載最新的1.5T發動機,但首批上市的車型中就只有1.4T可選,不久後1.2T也會加入到車型中。

其實動力這一塊,新一代車型由於還在用1.4T 7DCT,動力參數和發動機型號都跟老款車型一致,所以整體開起來的動力感受也跟老款更相近。1.4T動力依舊是家用滿意,但動力還是存在一個明顯的爆發點,在2000轉前車輛就像小綿羊,2000轉後動力刷一下就爆發出來,這樣的動力表現算不上線性。

駕駛模式依舊是經濟、舒適、運動和自定義,但無論哪一種模式,動力的明顯爆發點都是存在的,只是程度大小有差異。日常來開其實我反倒覺得運動模式更帶感,因為轉速容易保持在2000以上,這樣動力的輸出表現就變得線性,提速響應也更好。

7速雙離合變速器同樣跟老款一樣,正常行駛時都比較平順,只是起步和1、2、3擋之間切換會有結合感。運動模式下,換擋的動作會被放大,換擋的結合感更容易出現,這也算是運動模式的一個小權衡,將動力優先,平順性降低。

新一代高爾夫在國內懸架均為前麥弗遜後多連桿,而在海外,其懸架結構和材質就有多重選擇:鋼製前副車架、鋁合金前副車架、扭力梁後懸架、多連桿後懸架。其實新的MQB Evo平台,其在機械結構上是沒有做出調整的,它真正的改變之處在於升級了CAN匯流排以及核心功能模塊的傳輸速度,以便駕駛輔助系統和娛樂系統更高效工作。

換而言之,這個底盤的質感,跟老款車型也是相近的。我們試駕的R-Line車型搭載了DCC阻尼可調減振器,根據不同的駕駛模式,其擁有運動和舒適兩種模式可選。在舒適模式下,其實我覺得整個懸架都是偏硬的,所以其側向支撐性表現較好,並且懸架對振動的處理十分高效,並不會出現太多餘震。這樣的調校會提升運動性,讓整車變得靈活,但缺乏一點韌性的懸架對乘坐舒適性就不太友好了。而在運動模式下,懸架變得更硬,但在上班趕時間或者想路上爽一把時,這個懸架表現就會給你足夠的信心。

在轉向方面,新一代高爾夫手感還是蠻重的,而轉向時你可以感受到整車轉向的響應十分及時,跟隨性指向性也足夠好,我感覺轉向這塊要比上代車型更好一些。當然,有這個效果也得益於使用了鄧祿普SP SPORT MAXX 050運動型綜合輪胎。

總結

全新一代的高爾夫,作為高爾夫家族的第八代車型,它有著兩個極端:保守與激進。保守方面就在於車輛的基本例如空間、駕駛感受上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改變。激進方面,為了數字化,採用了最新的車機系統、砍掉了大部分的實體按鍵,這兩個極端也反映出了大眾把未來押注在智能化的想法。大眾選的這條未來之路正確與否我們不得而知,但回到車而言,新一代高爾夫終究是來了,我們且看它的銷量表現究竟如何。(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杜慶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平洋汽車網 的精彩文章:

Carplay支持儀錶/HUD顯示 寶馬為全球超750000輛車發布OTA升級
舒適安靜/無懼濕滑路 測試普利司遨然者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