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了藝術,他把身體澆鑄在水泥牆裡24小時,一夜成名,紅到了國外

為了藝術,他把身體澆鑄在水泥牆裡24小時,一夜成名,紅到了國外

1961年,法國藝術家伊夫·克萊因,張開雙臂從高樓自由落體而下,他將這個行為取名為《自由墜落》,從此「行為藝術」正式誕生,並迅速傳播至世界各國,引起藝術前衛派的爭相效仿。

行為藝術不同於一般藝術形態,它幾乎不受任何限制,藝術家不需要準備一支畫筆或一把吉他,而只需要利用現實本身作為藝術創造的媒介,並且參與進去,形成一定的結果,這就是行為藝術的全部構造。

提起中國的行為藝術,就不得不說到一個人——何雲昌。這個被稱作「瘋子」的行為藝術家,從一開始就爭議不斷,有人說他為藝術獻身,有人說他嘩眾取寵,更有人罵他是褻瀆藝術,挑戰審美的底線。

何雲昌的一夜爆紅得益於他最為成功的一個作品,名曰《抱柱之信》。這個成語出自《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樑柱而死。」說有個老直男和女朋友約好了在梁下相會,可女朋友一直沒來,所以他就一直等,就連洪水來了都不走,最後抱著樑柱淹死了。

何雲昌為踐行這種守信用、還有敢為愛情獻身的精神,於是創作了作品《抱柱之信》,具體過程是這樣的:何雲昌將自己的左手澆鑄在水泥牆裡,時間長達24個小時,他就這樣一直被困在牆邊,吃喝拉撒全部就地解決。直到時間走完,他才重獲自由。

雖然《抱柱之信》一般人看不懂,但卻取得了巨大成功,當年是轟動一時,何雲昌可以說是憑藉它一夜成名。行為藝術的歷史不過幾十年,何雲昌的作品已經走在了時代前列,所以國外的行為藝術圈也關注到了這個中國小伙,後來何雲昌不僅在國內多次舉辦展覽,還曾到美、英、法、德、韓、義大利、比利時等多個國家演出。

《抱柱之信》的巨大成功,讓何雲昌更有信心將自己的「瘋狂之路」進行下去。2005年,何雲昌在美國創作《將軍令》,用水泥把自己澆鑄起來一小時,水泥滿至胸口;同年,他又在美國著名的尼加拉瓜瀑布玩命,他試圖在竄急水流包裹的一塊岩石上停留24小時,幸虧後來因故中斷,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2006年,何雲昌在英國創造《龍魚》,就是在地面上寫下「龍魚」,然後圍著這兩個字24小時;2008年,何雲昌覺得單純的行為怪異已經沒意思了,所以他竟然將自己的一根肋骨取出,然後做了一個手術,而這個手術根本就是多餘的;2009年,何雲昌更加瘋狂,他用體內取出的肋骨與黃金製作了一條項鏈,取名為《夜光》,然後送給了女朋友……

何雲昌還有很多很多諸如此類的行為藝術,基本讓人欣賞不來,經常把人看得一臉懵。雖然他憑藉這一系列令人咋舌的操作火了,但他對藝術所帶來的衝擊卻很值得思考:藝術究竟如何界定?藝術的底線是什麼?何雲昌以生命為代價換取藝術到底可不可取?

首先,行為藝術當然屬於藝術的一個門類,但它也是有一定界限和標準的,藝術的首要目的就是使人產生美的享受,而絕非是懷著獵奇的心理去看一件獵奇的事。顯然,何雲昌的藝術或許能夠吸人眼球,但不能使欣賞的人快樂,反而讓人不舒服甚至是痛苦,這就觸及到了藝術的底線:藝術的本質是美好,而不是痛苦。

此外,何雲昌的很多作品要不就無意義,比如他與一百個人喝酒,與一百個人摔跤,又把河水從下游取來到上游去放,這就形成了三個作品;要不就冒著生命危險,比如尼加拉瓜瀑布那次,還有各種水泥澆灌以及取肋骨。這些超出大眾審美的行為是不能以一句「為了藝術」就能矇混過關的,真善美才是藝術的唯一出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憂歷史 的精彩文章:

14歲學生愛上老師,不顧家人反對生下女兒,如今女兒名字家喻戶曉
余光中曾痛批朱自清、魯迅、沈從文,如今卻反被指責,晚節難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