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完美破解!《道德經》第七講,三生萬物,「三」指什麼?真相來了

完美破解!《道德經》第七講,三生萬物,「三」指什麼?真相來了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原文翻譯

道是獨一無二的,道本身又賦有陰陽二氣,陰陽二氣相交而形成一種適勻的狀態,天下萬物都是在這種狀態中產生的。萬物都背陰而向陽,並且在陰陽二氣的互相激蕩中生成新的和諧體。人們最厭惡的就是「孤」、「寡」、「不轂」,但是王公卻用來稱呼自己。所以世上的事物,如果減損它有時反而會得到增加,如果增加它有時反而會得到減損。別人這樣教導我,我也去這樣教導別人。強暴的人將不得好死,我將把它當作教人道理的宗旨。

解析

此處的道,便是最原始的道「無」,無中生出了一股能量「有」,這便是道生一。

這股能量需要運動,這時他有兩種運行方式,德與不德,這便是一生二。

德與不德又分化為三種運行方式,便是上德,下德,不德。這便是二生三。

這股能量選擇任何一種運行方式或者三種都選擇,都可以生出萬物,但是這股能量選擇了包容了下德與不德的上德的運行方式做運動,這便是三生萬物。所以萬物負陰而抱陽,「陰」便是指被統率,「陽」便是指沒有被主宰。所以萬物都在被統率中沒有被主宰,在上德之中找到了最和諧的狀態。

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理論帶入到人之道。

人之道最原始的狀態,便是身體的存在,有了身體之後產生了思想,思想中產生了德與不德兩種思路,這兩種思路中有衍生出了上德,下德,不德三種思路。人的所有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都是在這三種思路中產生,這便是人之道的三生萬物。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榖,不榖意為不結果實,引申為沒用的意思,而王公卻拿它們來稱呼自己,就是在表明他是上德之人,他不會主宰誰,也不會主宰自己,我連自己都不主宰,我是最沒用的人了,誰都可以不接受我的統率,我也可以不統率任何人,我只統率我自己也沒什麼關係,所以我「孤」,我「寡」也不是不可以。

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不去想著統率他人,反而人人都會服從他的安排,想著必須統率他人,反而會使人不服從他的安排。人是這麼告訴我的,我也這麼告訴別人,下德與不德都非常的強橫,因為都沒有給自己選擇的權利,是不會帶來好的結果的,我將把這句話當作教學的宗旨。#道德經#

(備註:建議從第一講依序閱讀)

【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處,禁止用於商業用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生萬物 的精彩文章:

道德經與道教有關係么。所謂的三生萬物又是指什麼
千古不變的定理的中國文化:三生萬物,逢七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