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11月20日,和中俄科學家一起「種太陽」!

11月20日,和中俄科學家一起「種太陽」!

◎ 科技日報記者?何沛蓯

我們經常會聽到「能源危機」四個字,但你知道能源危機有多嚴重嗎?

人類現在所使用的能源85%都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能源。根據估算,目前煤炭的儲量大概還能再供我們使用不到200年,天然氣將在57-65年內枯竭,石油最慘,大約在2050年左右宣告枯竭!

而且,化石燃料還導致了很嚴重的污染!霧霾,就是其中之一。

風能、太陽能、潮汐能等清潔能源也存在問題——造價高、發電量有限。

如果有一種清潔、安全、高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供我們使用,「能源危機」是不是就不復存在?

有!這就是「核聚變」。

科學家們大開腦洞、不斷鑽研,通過觀察太陽這個宇宙中巨大的「核聚變」裝置,發現太陽的能量源於自身內部源源不斷的核聚變反應,科學家們因此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通過模仿太陽產生能量的過程——將氫同位素聚合成氦,釋放出取之不竭的核聚變能源,讓童謠里唱的「種太陽」逐步變成現實。

那麼,什麼是核聚變?科學家是如何模擬太陽產生能量的核聚變過程的?「人造太陽」又面臨哪些難題?什麼時候可以用上核聚變能源?

在中俄科技創新年來臨之際,「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系列情景大師課」特別選擇11月20日「世界兒童日」,為中俄兩國的孩子們送上節日禮物,邀請中俄兩國的科學家解密「人造太陽」,了解人類實現「可控核聚變」的艱難歷程!

「甜甜圈」里的中俄創新故事

托卡馬克,是一種外形酷似「甜甜圈」、利用磁約束來實現受控核聚變的環形容器,也是目前最被廣泛使用的「人造太陽」裝置。在「核聚變」領域,兩國早就攜手共進。托卡馬克作為凝聚兩國科學家智慧之光的大科學裝置,是中俄友誼的見證。在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吳維越會帶大家認識蘇聯解體後庫爾恰托夫研究所贈送給中國的首台超導托卡馬克裝置T-7,講述背後的感人合作故事。

托卡馬克最初是在20世紀50年代,由位於莫斯科的庫爾恰托夫研究所發明研製的。本次「大師課」也有幸邀請到了庫爾恰托夫研究所-國家研究中心主任亞歷山大·耶弗格尼維奇·布拉果夫,再由他來講述中俄之間的創新合作。

托卡馬克是國際磁約束巨變裝置中最前沿的國際開放平台之一,一直是國際科技合作的典範,兩國科學家還將給大家講述核聚變領域的最新成果。2020-2021年是「中俄科技創新年」,是兩國關係步入新時代後的第一個國家級主題年,也是兩國從戰略高度擘畫科技合作的重大舉措,在中俄兩國科學家的推動下,相信核聚變之燈也會早日點亮。

升級版的「托卡馬克」:離人造太陽又進一步

「EAST東方超環」,是我國科學家完全自主建造的世界上首台全超導磁約束聚變裝置。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托卡馬克物理實驗研究室副主任錢金平,將為你揭秘這台升級版、功能強大的「托卡馬克」究竟厲害在哪裡。主持人還會帶著你走近EAST東方超環的普通技術人員,看看這些「種太陽」的人都是怎麼工作的。

勇於揭開大裝置面紗的「小問號」

好問題是探索的起點,是通往知識大門的一把鑰匙。

面向中俄兩國的青少年群體,本次大師課還專門設置了現場問答環節。「人造太陽會不會爆炸?」「人造太陽的能量怎麼存放?」「人造太陽會不會讓地球變熱?」……科學家將與孩子們積極互動,讓孩子們通過一個個問題來了解這個對成人來說都很神秘的科學大裝置。

此外,兩國的小朋友還會通過網路互贈禮物、送上祝福,讓中俄兩國的友誼傳承下去。

11月20日14:00,讓我們一起「種太陽」吧!

掃描二維碼,觀看直播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張琦琪

審核:朱麗

終審:冷文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天問一號飛行里程突破3億公里!
他們即將匯聚一堂,要幹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