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你的焦慮,他們的大生意

你的焦慮,他們的大生意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AI觀景台

我太難了!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成年人的崩潰瞬間

來自西部鄉下的貧窮單親少年,如今年入千萬,而你卻在出租屋啃麵包

……

焦慮是當前中國互聯網上,或者說社會中的一大特色。

刷朋友圈時,焦慮會以冷不丁的形式,從動態縫裡冒出一條「自學Python提升辦公效率」的廣告;看抖音短視頻時,焦慮則會化身貼心老師,言傳身教告訴你「報考消防員證」是發家致富的財富密碼。甚至是看下知乎、上個微博,就會有「剛下飛機」、「收入過萬」等字眼,一遍遍刺激讓你焦慮。

真是應了那句話:焦慮如風,常伴吾身。

第二層or第五層?

與炒鞋、炒幣等所有風口一樣,如今遍地的焦慮也都是被人為刻意販賣出來的。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解釋不通平行時空,如果你工作不得勁,那一定是不會Python的原因。挑戰三個月工資翻倍,學了Python工資破萬了;急需數據可視化人才,不會你就out了。如今Python的廣告如叮蛋的蒼蠅無孔不入,在朋友圈、短視頻、APP開屏上瘋狂蹦迪。但看來看去,無論是提升辦公效率還是提升薪資,炒Python的販賣的還是職場焦慮。

素材來源於網路

除了Python在販賣焦慮,市面上還興起了另一類販賣焦慮的大能——報考消防員證。與前面提到的Python廣告套路類似,報考消防員證的廣告內容主要也是面向「打工人」。威逼利誘是其主要手段,利誘是利用信息不對等,單方面宣傳報考消防員的高收入與高回報,卻刻意隱瞞背後的高門檻;威逼則是標出「你能考嗎」等挑釁詞語,同時再給出案例誰誰誰考取之後一年副業收入十幾萬給你緊迫感,焦慮油然而生。

素材來源於網路

當然,除了上面兩個典型案例外,在販賣焦慮的市場中還有一批正規軍——知識付費。2016年,一股以工具教學、職場技巧、工作技能和讀書心得為主要內容的知識付費風口被吹了起來,雖然不能否認知識付費這些技巧和知識帶來的價值,但是缺乏系統的學習其功效也並沒有宣傳的那般神奇效果,反倒是給大眾蒙上了一層「別人都在進步,自己不跟上就out了」的壓力。

然而製造焦慮的就能分到最大份的蛋糕了嗎?李陽,今年6月剛畢業的職場小白,由於財會工作經常做表被折磨,在同事高效的工作對比與朋友圈Python廣告雙重影響下,越來越焦慮,甚至出現失眠與脫髮了,但最後沒有報名學Python,而是買了個互聯網心理療程。

顯然當這些想靠著知識、技能等焦慮割韭菜的廣告主們想到第二層時,有人就已經守株待兔想到了第五層了——互聯網心理健康就是站在焦慮風口第五層的那位。

互聯網心理健康憑啥登上鐵王座?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互聯網心理健康登上鐵王座,與其廣闊的市場前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當前,焦慮如空氣、網路一樣充斥著整個社會。今天,小明因與女友結婚的彩禮心急,明天小紅又因房貸惴惴不安,也許以後小藍還可能因職場中的中年危機而煩惱……雪上加霜的是,今年有遇到了全球範圍內的疫情,生活與工作的雙重壓力更大。

百度知道大數據顯示,我國在疫情期間與心理健康有關問題的互動量超過了6.5億,心理諮詢的問答熱度環比上漲88%,甚至超過文娛健康領域,大眾的焦慮程度可見一斑。不僅僅是在國內需求大開,在國際上同樣是熱鬧非凡。波士頓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在新冠肺炎隔離期間美國人群抑鬱症發病率是以往的3倍,英國統計局的數據也顯示整個新冠期間,英國抑鬱症的人數比之前翻了一倍。

數據來源:百度知道大數據

在此背景下,互聯網心理健康被廣闊的市場需求給抬上風口了。風投機構Rock Health的數據更是顯示,在2020上半年,全美數字健康類公司總共融資54億美元,超過了2011-2019任何一年的記錄。而CB Insights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有超55個心理健康領域的公司進行了融資,4.91億美元的總額則足以說明互聯網心理健康這一領域在後疫情時代的地位,而這55起融資中中國互聯網心理健康佔據了大部分。

數據來源:CB Insights

市場需求僅是互聯網心理健康被台上風口的外因,最本質上互聯網心理健康能夠站在C位上還是更迎合當代消費習慣。2003年,淘寶網正式運行,在後來的十多年裡通過對支付與快遞體系的搭建,網購已經成為連農村老大爺都會的日常生活了;2011年,一眾團購網站上線,通過「百團大戰」的優勝劣汰美團與餓了么殺出重圍,讓外賣成為了「打工人」的續命神器。2020年疫情,又促使在線辦公、網課與互聯網醫療等足不出戶也能完成工作的生活方式普及,大眾的互聯網在線生活習慣得到進一步培養。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與傳統的心理健康醫療機構相比,互聯網心理健康平台更便捷。海口周福龍患有輕微的抑鬱症,之前經朋友介紹在龍華區某心理諮詢機構問診,效果還是挺好的,但是需要每周都去一次,最近幾個月由於工作加班問題已經多次錯過問診時間了。後來在聽書的過程中偶然了解到互聯網心理健康,買了一個療程,雖然效果差些,但是好在那個根據自己時間自由安排心理導師,也算過得去吧!

既有廣闊的市場需求,項目本身又符合當代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互聯網心理健康怎麼會不火呢?

在線教育的昨日,互聯網心理健康的今天?

2020年初,在疫情的「神助攻」下,在線教育成為除遊戲、在線文娛外少數幾個逆勢增長的行業。艾瑞諮詢的數據顯示,2020年Q1季度,主流的在線教育平台中,除了流利說的營收外均實現了穩定增長,其中網易有道、跟誰學、51 talk增長率更是分別達到了139.8%、382.1%、52.2%。但隨著疫情趨於平和,在線教育也開始退燒,網易有道營收增長回落至93.1%、跟誰學退至301%、51 talk則為40%。

數據來源:艾瑞諮詢

在線教育的昨日,便是互聯網心理健康的今天。

誠然,互聯網心理健康佔據了天時——疫情、地利——中國互聯網高度發達、人和——在線化成為消費習慣,但互聯網心理健康自身在野蠻生長的同時也留下一堆毛病。

一方面,互聯網心理健康領域行業龍蛇混雜,專業度與規範性還有待提升。在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執業證書取消之前,一個沒有任何相關知識背景的人,只需交幾千塊錢培訓20天,就能取得相關資質。

橫向對比,歐美要求諮詢師必須具有臨床心理博士學位,並有兩三年實習期,後期還有一系列考核,較低的門檻讓互聯網心理健康領域成為部分李鬼來快錢的沃土。例如被稱為「情感界權健」的小鹿情感,就被《情感界的「權健」:套路感情、年賺數億,維權群起》一文扒底,爆出導師的不專業性,亂收費等現象。

另一方面,互聯網心理健康還差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情感婚姻、人際交往、心理輔導、心理培訓課程是互聯網心理健康正規軍的幾大主營業務,當然一些野生平台還有算命、塔羅牌等服務,但說到底還是運氣成分多一些的原始生意,與原始社會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存狀態類似。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目前,中國互聯網心理健康行業的用戶一線城市用戶佔了約7成,新一線城市與二線城市佔了約3成,這表明它與經濟收入是呈正相關的。而目前市場價格在200-1500元每小時,且一般需要多個療程,每療程5-8小時,一個月算下來也是一筆不亞於二線城市房貸的開支。而薪酬網的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中國全國薪酬中位數為6700元,即便是北京平均薪資只有9602元。除了偶爾有個因失戀頭腦一熱買個情感療程,不然大多數普通人也不會每月拿一半工資在互聯網上做心理諮詢。

數據來源:薪酬網

焦慮是當代社會無法繞開的一個話題,學生會擔心學習、老師會考慮升學率,互聯網心理健康則是幫助大眾消除焦慮的有效途徑。同時,站在風口上的互聯網心理健康又以不成熟的體態,給年輕人挖了一個新坑,這與電商、外賣早期興起時的境遇相似,需要理性看待。

最後再說一句,沒有可持續發展商業模式的互聯網心理健康行業,「免費的才是最貴的」這句話可以了解一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360闖入平衡車市場,最大的競爭對手是「山寨或不知名品牌」
聯手Dufry只為免稅零售?阿里在下一盤大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