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56歲女子蓄謀一年逃離家庭:只因這三點,多少人不敢瀟洒走一回?

56歲女子蓄謀一年逃離家庭:只因這三點,多少人不敢瀟洒走一回?

近日,一條題為「56歲女子蓄謀一年逃離家庭:丈夫離開客廳才能看電視劇」的報道引發了廣泛轉載和討論。

56歲的女子蘇某在2020這一年下定決心:離開家庭,獨自開車自駕游去。只要外孫一開學她就走。

為了離開的這一刻,她默默準備了將近一年的時間。

表面上,她還是那個操持家務的好外婆,實則暗度陳倉——照看外孫的間隙,在網路上查找自駕游的攻略。

看到有用的裝備就一點點加進淘寶購物車,這些物品大到帳篷、儲物櫃、冰箱,小到鍋碗瓢盆、柴米油鹽。

為了賺取路費,她開始偷偷錄短視頻,白天「偷偷摸摸地」拍一些素材,做菜的,擀麵條的,做辣椒醬的,晚上趁大家都休息了,再偷偷剪輯發布。

出發時腦子裡裝滿了這一年來做好的各種攻略,後備箱裝滿了食物、鍋灶、生活用品,甚至棉被和羊絨大衣都一併帶上路,打算春節也不回家。

這一切的起點是,這個女人覺得人生一世,一定要為自己活一次。

蘇某說,小時候要給兩個弟弟洗衣服,嫁人了伺候老公小孩,女兒結婚後順理成章幫忙帶外孫,直到外孫上幼兒園。

她理直氣壯地宣布:要走了,非走不可,不能再這樣生活下去。

她跟我媽是一代人,我讀大學的時候我媽就說,等我們以後工作了,她跟我爸就出去玩,帶上鍋灶、帶上食物,邊走邊玩。

然而跟蘇某年齡相仿的她,現在正在帶著兩個外孫,不久的將來,她還要繼續帶孫子。

這一代中國女性大多數都在婚姻家庭里奉獻了她們的一生,她們也有自己的夢想,她們也會感嘆沒有好好為自己活過,也想瀟洒地走一回。

大多數人仍然堅守在自己的家庭里,為兒孫默默奉獻。

當她們看到蘇某的新聞時,會帶著一些羨慕,會帶著一些唏噓,甚至帶著一些讚許,然後繼續投入自己日復一日的家庭工作中去。

大多數人之所以不如蘇某那麼堅決、那麼瀟洒,大概有這幾個原因:

1.不敢走

魯迅先生在《娜拉走後怎樣》里揭示出娜拉的命運:不是墮落,就是回來。

這一點是基於當時的社會,女性要靠自己賺取金錢幾無出路。

先生在文中說到:自由固不是錢所能買到的,但能夠為錢而賣掉。

人類有一個大缺點,就是常常要飢餓,為補救這缺點起見,為準備不做傀儡起見,在目下的社會裡,經濟權就見得最要緊了。

不只是在當時的社會,如今的社會,錢仍然是第一要緊的事情。

比如新聞里的蘇某,她先是在超市打工兩年賺錢買了一輛Polo,然後編輯視頻賺取購買物資的錢。

之所以有勇氣這麼乾脆地出發,是因為每個月還有2000多的退休金能準時打到賬上。

有些人恥於談錢,覺得一說到錢就是庸俗、市儈。

對於這種人,同一篇文章中,魯迅先生做過很好的解剖:錢這個字很難聽,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們所嘲笑,但我總覺得人們的議論是不但昨天和今天,即使飯前和飯後,也往往有些差別。

凡承認飯需錢買,而以說錢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裡面怕總還有魚肉沒有消化完,須得餓他一天之後,再來聽他發議論。

我們應該調整自己的認知,錢只是一個中性詞,無所謂好壞。

有錢能辦到大部分的事情,剩下錢辦不到的,沒有錢更辦不到。

小夥伴們,放下一切幻想,努力掙錢才是正經事。

有了錢,才能去實現夢想,才能去看世界,才能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

現在的社會已經是有史以來最好的社會,我們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拼搏,獲得對價的金錢,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呢?

2.不願走

人類社會是靠著個體之間相互關愛才走向鼎盛,身體里都流淌著群居生活的基因。

很多中國家庭都是祖孫三代同住的現狀,年輕人的社會壓力巨大,需要祖父母幫著帶孩子。

一方面是現實問題,育兒嫂價格不菲,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並且祖父母也心疼孫輩,害怕外人不夠周全。

拿我們家來說,養育兩個男孩,一個學齡期,一個嬰兒期。

若不是外公外婆幫忙帶,勢必我們其中會有一個暫停自己的事業,放更多精力在家庭中。

但這也意味著放棄的那個人會大大降低自己的社會價值,有更多不可控的未來。整個家庭的抗風險能力也會大大下降。

思來想去,外公外婆捨不得女兒,就把帶外孫的重任扛在自己肩上。

父母大多數都是這樣樸實而偉大,為了孩子,他們什麼苦都能吃下,什麼委屈都能咽下。

蘇某也是生生扛到了外孫上幼兒園才出發,因為這樣她才覺得對得起女兒,沒有心理負擔。

另一方面,人在老去的時候,會越來越怕孤獨。

湊合半生的老伴,吵架的時候恨不得刀槍相見,出門時卻總是記得買點他愛的東西回來。

兒女在身邊的時候嫌東嫌西,孩子們一出門又是千般挂念。

最捨不得的還是懵懂的孫兒,只要看到孫兒的無邪臉龐,對這世界就是滿腔的柔情。

蘇某為什麼走得那麼決絕,只是因為她對丈夫的絕望。

這個故事裡她丈夫是個冷漠又自私的男人,以至於她沒有半點留戀,一顆已死的心只想逃離。

蘇某會回歸嗎?我覺得她會,任性一回,只是想在苦悶的生活里尋找一點陽光,找一些堅持下去的理由,甚至是,改變生活的契機。

她跟記者說,出發的時候她想過,這次體驗一下,離開彼此是不是能過得更好,是不是心情更加平靜。

如果覺得這樣都挺好,那就分開;如果覺得還需要彼此,那就將就下去。

起初,蘇某隻覺得丈夫可恨,出來自駕游後居然對他生出一絲憐憫來:她還能跑出來自由自在,丈夫的身體狀況似乎已經不允許他瞎折騰了。

最終,她可能還是要回去照顧女兒的爸爸。

我的一個姨媽姨父就是這種夫妻,漠不關心,互相唾棄。

姨父身體不好,姨媽為了給子女減輕負擔,不得不繼續照顧丈夫的生活起居。

她說,這樣一個自私冷漠、言語惡毒的糟老頭子誰稀罕呢?但他始終是孩子們的父親,我不管,孩子們不可能不管,我寧願自己受點罪,也不想孩子們受累

生而為人,感情這一關最難過,蘇某也是一樣,一旦兒孫有需求,她會義不容辭的回歸。

3.不能走

我媽有一次跟我爸吵架,氣急之時出門散步,一個小時後就回來了,跟我抱怨說:幹什麼要到無錫這個地方定居,親戚朋友都沒得一個,離家出走都找不到地方。

福建莆田有一種婚嫁習俗很好玩,就是父母要給出嫁的女兒準備一份錢,這個錢的名字叫做「膽」,是單獨給出嫁女子個人的。

意思是女兒如果在婆家受了委屈,可以用這個錢給自己壯膽,有錢離家出走,有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有錢干自己想做的事情。

「能」既包含了各種硬體設施,也包含了一些軟性技能。

很多網友留言說,還好蘇某會開車,羨慕她會開車。試想一下,蘇某如果沒有車、不會開車、不會上網,她的出走確實會麻煩得多。

不會開車的旅行要兇險得多,搶劫的、詐騙的、拐賣的無處不在,飢餓、病痛、孤獨,也可能隨時襲來。

家本來是最溫暖的港灣,卻成了有些人不得不逃離的牢籠。

作為他們的家人,我們也要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作為家庭成員,我們都為這個家注入了多少溫情和體貼?這些溫情是否都被其他成員所知道並接納?

老阿姨的出走不是要尋找遠方的浪漫,而是要逃離生活的無奈,不是為了詩和遠方,只是為自己的生活找一點意義。

最後是寫給那些家有父母的孩子們。

支持他們喜歡的事情,愛跳廣場舞的把晚上的時間留給她們去廣場;愛出去旅遊的每年留出一些時間給他們出去遊玩;愛買衣服的多給點錢買衣服。

支持不是允許,而是從內心裡認可,認可的力量才會讓人真正愉悅。

關心他們的精神世界,物質充足並不能讓人滿足,精神的富足才能讓人真的富足。

老去的父母不過是希望兒女的一聲問候,幾句關心,時常陪他們聊聊天、聽聽他們的心聲就是最好的關心。

要給他們一些自己的空間和時間,世界上最難的就是為人父母。

他們把自己的前半輩子光陰都給了子女,後半輩子為子女的孩子操勞,一生都在為操持這個家而奔波勞神,為人父母后沒有一天是完完全全屬於自己的。

我們要給他們放放假,讓他們輕鬆愉悅地放飛自我。

作者 | 龍雙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級芳療師,十年以上芳香療法經驗,專註於平衡來訪者身心健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愛 的精彩文章:

「我的媽媽是我帶大的」|李雪琴,一個患有抑鬱症的段子手
鄧紫棋被分手後寫出「泡沫」:被辜負後想過得更好?這樣做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