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五世母親的哀傷,教會他斷舍離

五世母親的哀傷,教會他斷舍離

搬家收拾舊物件,午夜夢回思舊人。從小到大,我們都在成長前行的路上不斷學會「斷舍離」,割捨去對舊物舊人的執念牽掛,從而輕裝向前。

《沙彌羅經》就記載著這樣一則五母同悲一子的故事,講述沙彌羅出家修行證得阿羅漢果,探知宿命,見到自己過去五世的母親依然為自己的離世而痛不欲生,從而體悟到執念帶來的悲苦,明了「斷舍離」,求索脫輪迴。

佛經故事·五母悲一子

昔日,有一個名叫沙彌羅的七歲小孩,喜好修學解脫道,於是師從一位沙門出家修行。師徒住在山中,沙彌羅聽從師父的指導,認真讀誦經典,從不懈怠。

八歲時,沙彌羅就已經證得阿羅漢果,能夠洞悉聽聞一切善惡事,身體不受禁錮,能夠神通飛行,自在現化身,通曉一切眾生的宿命因緣。

有一天在禪坐時,沙彌羅見到了自己的過去世,看到自己曾經輾轉五世為人子,不禁啞然失笑。他的師父看到後,問道:「你在笑什麼?這山中沒有歌舞,難道你是在笑我嗎?」

沙彌羅答道:「弟子不敢笑師父,我只是在笑我自己。我輾轉五世,成為五位母親的孩子,而她們為了我日夜啼哭,不曾停止對我的想念,難以抑制自己的感傷憂愁。我一想到自己讓五位母親愁苦,只能苦笑。」

沙彌羅繼續說道:「我和第一位母親鄰居的孩子同一天出生,但我早早夭折。我死後,母親看見鄰居孩子進出走路時,說道:『我的孩子如果還在世,也應當像這個小孩一樣進出走路。』說完,我的第一位母親,淚如雨下,久久不能平復心中的哀傷。」

「我作為第二位母親的孩子時,在幼兒時期便夭折了。我的母親看見別人在哺乳孩子,就會想念起哺乳我的情形,因而悲戚感傷。」

「我作為第三位母親的孩子時,才十歲就去世了。我母親吃飯時,便悲傷流淚說道:『我的孩子如果還在世,現在應當與我一同吃飯。而如今他捨棄我,先一步離開人世,留我一人煢煢孑立。』說完她哽咽著對上天訴說著對我的思念。」

「我作為第四位母親的孩子時,命薄早逝。我母親見到跟我同輩的人娶妻時,悲傷思念,說道:『我的兒子如果還活著,現在也到了娶妻的時候了。我究竟犯了什麼錯,讓上天奪走我孩子的命?』」

「這一世我作為第五位母親的孩子時,年僅七歲就因喜好修道而辭別母親,跟隨師父入山求道,專心禪修,證得阿羅漢果。我母親卻十分思念我,每天啼哭,說道:『我生了一個兒子,早早就離家跟隨師父學道,現在不知道在什麼地方?不知道有沒有遭受饑渴冷熱?不知道現在是死?是生?』」

「我看見這五位曾與我有因緣的母親都啼哭不止,不斷訴說著對我的思念。一想到我輾轉投生在五位母親腹中,依父母的因緣,受胎成人,卻又讓五位母親因思念我而啼哭。我見到這樣的生死輪迴,所以才失笑。」

講完自己失笑的原因和五世輪迴的故事,沙彌羅又開口說道:「我看遍了這世間欲愛糾葛,因為畏懼世間的苦,我選擇辭別家人,來到山中精進禪定。我看到了六道眾生所經歷的苦痛,為他們感到恐怖。我也憐憫我的五世母親,自己尚且不能從生死輪迴中解脫,卻還在為我的離去而憂慮難過。」

「我所追求的,是永離生死輪迴,斷絕身根,就如同人不播下種子,便不會結果。」

憨山大師說:「痴愛便是生死根,不拔其根難解脫。」對至親朋友的愛與執念,常常讓我們無法放下過去,更無法卸下心中的苦痛,安住當下,輕裝向前。

《四十二章經》中說道:「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畏。無愛即無憂,不憂即無畏。」有智慧的人,要解脫煩惱苦果,更必須勤修戒定慧,以更寬廣的心境,直面輪迴中的生死無常,用「斷舍離」將自己從貪愛執念中解脫出來,才能打破輪迴的枷鎖,得享真正的快樂。

南普陀寺弘法部 弘媒中心·出品

圖片|姚文海

編輯|瓦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普陀寺 的精彩文章:

什麼是「真俗二諦」?
法力不思議的《金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