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汽車晶元的斷供危機

汽車晶元的斷供危機

汽車晶元的短缺,讓國產MCU廠商看到了機遇。

作者 |?來自鎂客星球的家衡

大眾停產?假的。

汽車晶元短缺?真的。

在「大眾即將停產」的傳聞不斷發酵之後,大眾中國、上汽大眾、一汽大眾相繼回應,其內容都大致一樣:晶元供應確實是受到了影響,但情況沒有傳聞那麼嚴重。

而自研晶元許久的國產巨頭比亞迪則表示:我們在晶元方面有完整供應鏈,不僅不受影響,還能外供。

大眾缺少的是什麼晶元?

比亞迪口中的晶元指的MCU(主控晶元),這種晶元將CPU和存儲器都集成在一塊晶元上,可用作汽車電子系統內部運算和處理的核心。由於MCU供應短缺,大眾汽車上搭載的ESP(電子穩定程序系統)和ECU(電子控制單元,即車載電腦)兩大模塊均無法生產。

按照我國法律法規要求,ESP是每一輛車必須安裝的模塊,而ECU控制著發動機和變速器的運行,相當於汽車的大腦,也是不可缺少的零部件。

目前全球共有7家ESP供應商,其中愛信專供豐田,日立專供日產,日信專供本田,萬都專供韓系車型,采埃孚專供美系車,這5家公司很少涉及中國業務。

這一背景下,國內市場ESP和ECU的供應幾乎被博世與大陸集團壟斷,尤其是自主品牌。

而這兩家公司正是「缺芯事件」中最受影響的兩家零部件巨頭。

有報告稱,大陸集團的庫存只有一萬套左右,已無法滿足供應要求。也就表明,此次晶元短缺除了南北大眾等合資車企受到影響外,大部分自主品牌也將面臨斷供的可能。

至於供應鏈的瓶頸將持續到何時?

大陸集團表示,即使半導體製造商已經擴大了產能應對突增的需求,但市場所需的額外供應量將在6到9個月內實現,現在的供應瓶頸將持續到2021年。

缺芯是一個全行業的現象

在上汽大眾的回應里,我們注意到這樣一段話:晶元市場供應是一個全球性問題,受影響的不只是汽車行業,汽車行業里也不隻影響大眾。

眾所周知,半導體產業整個生態鏈需要各環節密切配合,如若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引起缺料,而缺料的後果就會導致漲價,繼而拉長周期。

事實上,晶元缺料在半導體行業時有發生,常見的缺料原因有:產能緊張、突發事件、採購問題等。例如最近兩年的中美貿易戰、工廠罷工、工廠失火、甚至惡劣天氣,都會影響晶元的供應。

早在今年1月下旬,全球晶元短缺問題就已經顯露苗頭,各行業需求銳減,汽車行業尤其下滑明顯,大家紛紛減少下單,消化庫存。

其中的原因,新冠疫情讓佔據全球汽車晶元市場半壁江山的恩智浦、德州儀器、英飛凌、瑞薩和意法半導體等晶元廠商相繼陷入停工停產的狀態,這讓全球半導體缺貨嚴重。

此外,隨著筆記本電腦、遊戲機等電子消費行業對於晶元的需求越來越大,部分廠商對汽車晶元的產能也進行了轉移。只不過,這些廠商對於中國車企下半年的強勢復甦預料不足,以致於停產導致的「時間差」讓這些晶元廠商無法應對。

而在上游供應端,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也出現吃緊,這讓包括面板驅動IC、MCU在內的半導體器件的供應遲遲跟不上需求,「供不應求」的局面也導致8英寸晶圓大幅漲價。

然而,漲價也不能改變8英寸晶圓一直以來都相對較低的收益,因此供應商無意擴張生產線。據悉,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8英寸晶圓就一片難求,而8英寸設備也很少被生產。

因此汽車市場的缺芯,將像數碼產業一樣,將成為一種常態化的現象。

全球MCU缺貨,加速國產替代進程

就好比華為手機因為晶元供應受阻,國內的汽車廠商同樣在汽車晶元上被「卡脖子」。

儘管市場回暖加上國家政策大力支持,國內的汽車廠商紛紛開始在汽車智能化上發力,但自主汽車晶元規模佔比不足10%。

目前ESP市場被博世、大陸、天河等供應商壟斷,國內ESP供應商不具備獨立研發、設計、製造、調校整套ESP的技術能力。

相比之下,海外廠商可以提供全系列的型號,而國內廠商只能提供少部分的型號,對於這個市場,投入周期太長,市場太小,很難有企業能堅持到最後。

而「大眾停產事件」給國內汽車行業一次警示——不能實現安全自主可控的前提下,一旦晶元失去穩定供應,將會有更多的車企受到影響。

但就在全球MCU集體缺貨的情況下,國產MCU廠商也迎來了一次機遇,越來越多的終端製造廠開始將目光看向了國內供應鏈。

而隨著國內8英寸晶圓代工廠產能大幅提升,國內IGBT廠商在技術、成本等各個方面都將更加具備競爭優勢,這也促進了國產汽車晶元行業的發展。

在未來,也會有更多的廠商加入到比亞迪的行列,加速國產替代的進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鎂客網 的精彩文章:

微軟公布2021財年第一季度財報,凈利潤同比增長30%
郭明錤稱榮耀手機或將出售,華為內部已否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