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家:永遠不要因為伺候老人而拖垮自己,這根本不值得

心理學家:永遠不要因為伺候老人而拖垮自己,這根本不值得

在現如今的許多國家和地區,有一個問題一直都存在著,對於人和社會進行持續的影響——人口老齡化問題。

比如說西歐的一些老牌工業國家如德國、東亞的近鄰日本以及北歐的冰島等等,都在被這一問題困擾。由於經濟發展十分穩固,所以需要勞動力的行業漸漸減少,人口平均年齡增加,也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其中最明顯的就是養老問題。

給父母養老無可厚非

也許有的人在讀完標題之後會很疑惑:中國傳統美德講究溫良恭儉讓,父母給予我們生命,將我們撫養成人,我們自然要回報,所謂「養兒防老」都是十分淺顯的道理,為什麼要抗拒為長輩養老呢?

很多人在成年之後會擁有出色的事業、幸福的家庭以及無憂無慮的未來,這一切都是因為在成年之前,父母將他的生活扛在肩上,給了他無憂無慮的環境。

當父母年老之後,身體素質大不如前,甚至會被一些病痛困擾,行動不便,那麼此時作為子女的我們不能因此就完全放棄對於他們的照顧,無論父母年紀有多大,都應該盡到做子女的義務。

眾所周知,個體的一生是會遵循一定的發展過程的,首先就是在原生家庭中生長,之後會成年、成家以及組建自己的家庭,然後與自己的伴侶與子女共同度過很長時間,然後重複這一循環。

很多年輕人會聲稱自己的工作很忙碌、生活很艱辛,所以會借口將父母送至養老院之類的,其實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作為一個丈夫、一個父親甚至一個單位的領導,自己不光是子女這一個身份。

無形的損害

對於成年人而言,生活本身是要耗費很大精力的,首先就是工作本身,此時的成年人往往已經在一個工作崗位上處於比較關鍵的位置了,甚至會是某個單位的關鍵人物。所以很多時候,現實不允許其花費太多時間在自己父母身上。

其次,除了工作之外,成年人還是一個家庭的頂樑柱,一個孩子的家長。

我們知道,在中國,結婚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情,更是兩個家庭之間的結合。所以他們要做的角色有很多,很多時候也是分身乏術。

很多時候,家中的父母會呼喚自己去做某些事情,吃飯也好、聊天也好,但是自己手頭還會面對一些事情:陪孩子娛樂、與另一半出行、與同事朋友互動等等,所以此時的個體往往會陷入一種糾結:應該怎麼做?

父母儘管年事已高,可能在一些事情上會存在障礙,很多事情不能獨立完成,但是在身邊的人的幫助下,往往還是可以解決的;此時,自己的子女正在成長,尚未形成較為成熟的人格,所以這個時候的陪伴是比較重要的。於是很多人出於這個角度的思考,會相對更加在乎對子女的陪伴。

最簡單的就是在當今社會,假如不去關注子女,其很有可能在發達的網路世界中迷失自我。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應該完完全全放棄對父母的關懷,只是過於消耗精力和時間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一種無形的損害。

比如說在時間和能力允許的範圍內,為父母提供比較良好的物質生活基礎,讓父母老有所依,而不是口袋空空;其次就是盡量騰出一些時間去陪伴父母,盡自己所能的為他們提供情感上的依託;最終就是注意他們的身體健康,畢竟這才是老年人面對的最嚴峻的問題。

很多時候,並不是說在某一天抽出時間到父母家中,簡單坐坐放下一些錢就算是照看了父母,更重要的是內心情緒的互動:可以跟他們說說生活近況,詢問父母身心情況如何,將彼此之間的紐帶進行加固。

因為世間萬人,能夠值得你信賴的最終只有自己的父母。

無論你在生活上、工作上遇到什麼樣的挫折,只要能夠回到父母那裡,相信等待你的永遠會是母親的叮嚀以及父親的高超廚藝,與父母的互動總是十分治癒。假如此時家中有多個子女的話,生活中的壓力會小很多。

即使是獨生子女,也應該按照上文提到的關鍵點,與年老的父母建立一種良好的關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當眾批評你,私下卻對你態度友好的領導都是什麼心理?
為什麼幾千萬年輕人找不到老婆?心理學家:婚姻的本質是利益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