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身邊的弱者值得我們同情嗎?如何實現「從弱變強」的轉化?

身邊的弱者值得我們同情嗎?如何實現「從弱變強」的轉化?

【全文思路】

1. 弱的分類

2. 強與弱的轉化

3. 元代興亡史啟發

老弱病殘、弱勢群體、弱者。

第一個片語是人群身體即年齡階段分類,第二個片語是社會學組織概念,只有第三個才與個體相關。從弱者到弱勢群體再到老弱病殘,99%的人都經歷過與弱為伍的階段。

有時候人們知道自己是一名弱者,有時候人們發現自己是弱勢群體中的一員,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越來越明確一點,那就是:自己終將會被歸納為「老弱病殘」之一。

沒有人希望自己是弱者,但是人無法左右自己的出身與外在環境。所以,此時的強者,換了時空與環境就會變成弱者;此時的弱者,在某一特殊時刻卻是無可比擬、不可戰勝的強者。

無論是人的弱還是國家民族的弱,結果都會被人欺負。身體上的孱弱上尚可以通過體育鍛煉來加以彌補和修繕,精神意識上的虛弱,卻是先天不足並且致命的。

它的缺失與不強盛足可以讓國家陷入困頓,讓民族日趨衰亡。

強與弱 · 元代興亡史

1279年,元朝軍隊在崖山海戰後,徹底滅亡南宋統一中國。自此,結束了自五代十國以來的分裂局面。

為什麼一個游牧民族能統一中國?

這是因為,當時的中原地區,雖然連年征戰,社會動蕩,但是政治、經濟、文化制度發展,以及生產力發展程度,都比尚處於奴隸制度末期的,鐵木真所率領的游牧民族要高得多。

就因為歷朝歷代的紛爭與動蕩,中原地區原社會經濟和生產力一再處於過度消耗與下滑之中,社會結構分散而不成體系,短暫出現的政權不是忙著打仗,就是陷入到權力與制度的膠著中無法自拔。

當兩宋歷經百餘年統治陷入制度危機、社會生產力減弱的朝代衰微周期時,鐵木真所率領的蒙古草原部落卻日益強盛。

憑藉自己的驍勇與智謀,鐵木真大刀闊斧地改變了原有的家族血緣體制,把草原上鬆散的部落,徹底改造成了一種全新的組織,這種組織完全不依賴於血緣關係,而是通過內部嚴格的制度運行。

所以,它既是軍事單位又是基層社會組織,如此一來,原本就驍勇善戰的草原部落,戰鬥力被大大提高。

一強遇一弱,勢必改變時空平衡。

當偏安於一隅的南宋小朝廷,在風雨飄搖中苟延殘喘時,彼時的軍事強者鐵木真,毫不猶豫的率領大軍揮師南下,絲毫不會同情歷史棋局中的這一枚棄子。當南宋孱弱如一葉扁舟顛覆于海中之後,元朝終於在1279年統一了四分五裂已久的中國,並開始了對中原地區98年的統治。

兩宋統治時長為398年,元朝98年,其後的大清王朝,國祚276年。

從時間線上來看,很顯然,元朝快速崛起,也迅速落敗。

其崛起在於中原式微已久,而游牧民族憑驍勇征戰挺進中原;其滅亡落敗,原因卻既複雜又簡單:元朝雖然一統天下,但其統治階級內部卻仍然處於奴隸制階段。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化意識形態,都遠遠落後於當時被統治的中原地區。

讓我們首先從經濟上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元朝佔領中原地區後,一味地燒殺掠奪,不僅把財物掠奪一空,還將當地的房屋、田地毀滅殆盡,更把重要的生產要素普通老百姓也殺得一個不留。沒有人從事生產勞作,元朝社會經濟凋敝,生產力嚴重下滑。

這種做法表明,一個長期處於狩獵經濟時期的民族,根本不具備中原地區先進的經濟觀念,更不懂如何在馬上治理天下,並且一味地遵循奴隸制游牧民族的落後經濟形態行事。

其次,從政治制度上來說,鐵木真之後的成吉思汗,採取了一種非常落後的統治形式:他把蒙古軍隊掠奪來的土地,人為地分割給他的兒子們。

這就是我們都熟悉的,在周朝時代就採用過的,弊大於利的「分封制」。

這一制度,就使得他的兒子們成為一方諸侯,這一制度最大的弊端就是受封之人往往各行其是,並十分助長諸侯野心,進而上演爭權奪利大戲,對於國家政權的穩固非常有害。

果不其然,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就與他的弟弟爭奪汗位,導致蒙古分為兩大陣營。及至後來,這四個諸侯國之間你撕我咬,整個國家被耗損得千瘡百孔。

我們肉眼可見的,是元朝最初在軍事體量上的強,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元朝內部意識形態和政經制度發展的極端孱弱,也逐漸暴露無疑。正是強弱之間的轉換,讓元朝在僅僅統治了98年之後就敗落而亡。

一如最初在馬背上意氣風發的鐵木真,面對孱弱無比的南宋,毫無同情憐憫共存之心一樣,當元朝統治者進入意識形態和政治經濟形態都比它強大和領先的中原地區後,它在特定歷史階段的弱與落後,註定它的統治不會長久。

雖然有一句話叫「強者恆強」,但是設若初始條件改變,內核發生裂變,強者仍不自知時,強弱之間的轉化就在一念之間,並無恆定一說。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當你遭遇強者時,切勿驚慌失措,也許是時空交錯中一時的強,自身理應恆定並儘力於自身的優勢發揮;當你身旁有弱者時,切勿掉以輕心,也許某些關鍵要素一發生變化,強弱身份就會瞬間轉換,理應時刻警醒自己,觀察全局。

世事無常,物質的特性之一就是它是不斷運轉和變化的。世間毫無恆定不變的因素,哪怕是 那些在你看起來完全靜止或始終在運轉的東西,其實也有完全相反的變動。

而一個睿智而理性的人,最適合也最聰慧的做法,就是時刻警醒、適時總結、不斷挖掘新動向、不停地歸納得失,以期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家:一個人真正的成長,往往是從放棄做「好人」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