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塊「毒麵包」殘害太多孩子,父母都該敲響警鐘,警醒自己
原創、深度、格調 | 湯先生
很多父母在自己生活過程中遇到了一些負性事情,就會把自己的負面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他們不會意識到這樣的行為,其實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莫大的傷害。
小張的爸爸在生活中遇到了很多負性事件,早上起床小張吃早餐的時候,他的父親勒令他必須要吃完,小張沒有照做,這讓他的父親似乎找到了情緒的發泄口,對小張一頓拳加腳踢,最後將小張打進醫院。
暴力無法解決問題,只會加重問題
很明顯,小張的父親是將自己在生活中的負性情緒和負性體驗投射到了小張的身上,小張沒有滿足他的要求,他就似乎找到了情緒的宣洩口。
心理學裡自我防禦機制分類中有一個類型叫合理化,它是指個體為了減輕自己內心的不安和負罪感以及一些負面情緒,會對自己不合理的行為加上一個他認為合理的理由。
就好像小張的父親對他拳打腳踢一樣,在他看來是因為孩子沒有吃飯,這就是合理的理由,但其實深層次的原因是因為小張父親的負性情緒。
他只是通過打罵孩子來進行自己情緒的宣洩,不只是小張的父親,很多父母在生活中都會把自己的孩子當做出氣筒。
俗話說不打不成器,在很多中國式父母眼中只有打罵孩子,才會讓孩子獲得真正的成長。
但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抱著愛孩子的心理去教育他,有些父母對於孩子的打罵是一種宣洩。
這種打著教育的幌子的發泄,當下效果可能讓你得到了一定的心理宣洩,但是長遠來看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反而還會導致親子關係的疏遠甚至導致孩子的某些心理問題。
家庭暴力會阻礙孩子健康身心的發展
隨著原生家庭這個概念的提出,很多人身上的某些性格問題都都得到了一定的解釋。不少心理學家都認為,個體的童年經歷對存量以後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有不少心理學研究指出,家庭教養方式對於兒童的行為問題有著很大的預測作用,也就是說兒童行為問題的產生與家庭教養方式和家庭環境有著直接的關係。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家庭暴力很明顯是一種傷害性行為。這種傷害不僅是身體上的,也是心理上的。
一方面來說,很多孩子對於問題的認識不全面不清晰,他們認為父母做這件事的理由,只有愛和不愛自己。
另一方面來說,家庭暴力也會讓孩子對這個家庭產生排斥和抗拒,會不自覺的與自己的父母疏遠,更加抗拒父母的教育。
心理學家榮格把人分成了內傾和外傾兩大類型,那些長期處於家庭暴力下孩子,身心發育都受到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外傾的孩子會把家庭對自己的暴力轉嫁到別人身上,這也是很多孩子成為校園霸凌者的原因,就像《少年的你》裡面的霸凌者魏萊。
內傾的孩子認為父母打罵自己是因為自己做的不夠好,這種家庭暴力一方面會讓他們陷入長期的自責,與自我否定中形成敏感小心翼翼又自卑的心理,時刻患得患失。
這種童年時期的糟糕經歷也會讓他們在成年以後無法合理處理人際關係,或者總是無法信任他人。
電視劇《會痛的17歲》裡面有一小節叫星星忘記看我的時候。這一小節裡面的女主阿嬌就是在父親家庭暴力下成長起來的,從小強勢又脆弱,無法處理好人際關係。
長期家庭暴力可能會帶來心理創傷
長期的家庭暴力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一種痛苦的折磨和煎熬。長期處於這種痛苦和煎熬中的孩子,必然會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
他們的心理問題得不到合理的引導和解決,就會產生一系列心理障礙甚至是心理創傷。
這種創傷往往又是難以彌補的。心理創傷在精神病學上稱作超出一般常人的經驗事件,創傷一般會讓人感到無力和無助。
長期處於家庭暴力中的孩子,往往也難以逃出生活環境。他們在家庭中就會經常感到無力或者無望感。
這是無力和無望可能會讓孩子陷入一種抑鬱狀態或者是表現出對於父母的畏懼和害怕,對身邊環境的極度不安全感。
同時他們會極大的表現出對身邊人的不信任,更加無法以一種積極正向的態度來面對生活。
即便是在個體成年以後,這種心理創傷依舊會如影隨形,長期的家庭暴力不僅是身體上的傷害,對孩子來說更是一種精神上的虐待。
當心理上出現一系列問題又沒有得到重視與影響時,很容易做出極端傷害性行為,比如《紅龍傳》裡面從小被祖母毆打虐待而擁有扭曲心理的殺人兇手。
在生活中產生負面情緒很正常,父母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做出氣筒,因為情緒上的發泄無法解決任何根源上的問題,並且還會對孩子造成極大的傷害。
作者 | 湯先生
編輯 | 湯先生
參考資料: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各位看官好,我是湯先生,假如看我文章讓您覺得臉上有光,說出去倍有面子,不妨留下您的點贊和建議,我都會看,求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