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誰是下一個GDP2萬億城市:蘇州最接近,武漢快速「回血」

誰是下一個GDP2萬億城市:蘇州最接近,武漢快速「回血」

在GDP萬億元城市即將擴至20個以上之時,多個強二線城市正在向GDP2萬億元目標進軍。

2019年,我國有已有5個城市的GDP突破2萬億元大關,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和重慶。在這5個城市之後,還有哪些城市也有望邁入這一行列呢?

數據顯示,2019年有6個城市的GDP位於1.4萬億到2萬億元之間,分別是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天津和南京。其中,蘇州和成都距離2萬億元的距離最近。

蘇州有望率先衝線

不是計劃單列市,也不是副省級城市,作為普通地級市的蘇州,經濟總量曾多年僅次於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高居全國第五。近年來雖有所下滑,但也仍位居全國第六,僅次於北上廣深和重慶。

改革開放之後,靠近上海的蘇南地區外向型產業快速發展,緊鄰上海的蘇州通過與上海分工合作,工業經濟得以高速發展,並發展成為全國工業產值最大的城市。蘇州下轄的幾個縣級市包括崑山、張家港和常熟長期位居中國百強縣前列。其中,崑山GDP超過了4000億元,超越了貴陽、太原等省會城市。

不僅如此,去年全年蘇州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160家、累計達7052家,僅次於北上廣深,成為二線城市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最多的城市。可見,接受上海的溢出效應十分顯著。

2019年,蘇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235.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5.6%,距離2萬億元大關已經不遠。不過,受疫情等因素的影響,今年前三季度蘇州實現GDP14208億元,離2萬億尚有5792億元。從單個季度來看,蘇州第三季度實現GDP5157.8億元,因此今年全年要突破2萬億難度仍不小。

但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四季度外貿出口大幅回暖,作為外向度很高的城市,蘇州的經濟增速也有望持續回升。

當然,作為經濟總量最大的地級市,蘇州未來的發展也存在著諸多短板。比如從城市空間結構來看,儘管蘇州市域總人口超過了1000萬人,但中心城區人口規模只有357萬,離特大城市尚有不小距離,現代服務業發展不夠突出。

有媒體分析稱,蘇州一直都被譽為「最強地級市」,這也暗含了一個現實:蘇州「只是個地級市」。因此,在發展高端生產性服務業過程中,需要更高資源配置權的時候,蘇州的城市能級是個明顯的「天花板」。

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蘇州確實需要在現代服務業方面補短板,有些服務業可以發展,但有些服務業發展肯定不如上海和南京,比如金融、高教方面肯定要依託上海的資源,要和上海充分錯位發展。

他表示,蘇州也有很多自身的優勢,未來要著眼於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在製造業研發方面努力,做具有自身比較優勢的行業和領域。

武漢大幅回血

蘇州之後,成都去年GDP超過1.7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七。成都這幾年充分抓住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機會,吸引了大量人才,打造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集群,在中西部城市中的表現十分突出。

2019年末,成都共有高新技術企業4149家,比上年新增1036家,增長33.3%;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營業收入9471.8億元,增長10.8%。新興服務業蓬勃發展,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研究與實驗發展、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32.7%、24.8%、22.0%。

作為國家中心城市、西南大區中心和副省級城市,成都總人口超過了1600萬人,超過廣深,位居全國第四。同時,四川是西部第一經濟大省和西部第一人口大省,常住人口達到8375萬人,戶籍人口超過9000萬,因此成都的經濟腹地相當大。

此外,成都的航空吞吐量僅次於北上廣,位居第四。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發布的最新消息,目前世界上航空連通性最強的四個城市均在中國,成都成為繼上海、北京、廣州之後,全球航空連通性最強的第四大城市。

武漢和成都這兩大中西部城市的競爭也十分膠著。這兩座大區中心城市高教力量雄厚,近年來在中西部經濟加快發展的過程中,兩城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均十分亮眼。去年武漢GDP超過了1.6萬億元,位居全國第八。

今年受疫情衝擊,武漢GDP增速雖然仍為負,但復甦態勢極為強勁。前三季度,武漢GDP總量已接近上年同期九成,同比下降10.4%,降幅比上半年收窄9.1個百分點。根據當地媒體報道,前三季度,「武漢已重新返回全國前十」。可見當前武漢正在快速「回血」。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葉青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預計明年全年,武漢GDP總量有望回到第八的位置。

葉青也表示,武漢是全國前幾名的高教中心,科教資源十分雄厚,但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較弱,很多成果、人才流向了廣東等地。所以,武漢目前最主要的短板是科創產業比較弱,缺乏龍頭性的創新型企業帶動。

杭州產業競爭力強但也有短板

從GDP總量上看,2019年杭州雖經濟總量與兩萬億大關尚有不小距離,但從產業發展水平來看,杭州是最接近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的新一線城市。

其中,在資金總量方面,杭州去年底已經超過了4.5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五,繼續緊追廣州;在A股上市公司方面,杭州已經達到了155家,僅次於北上深,位居全國第四。

另外,一線城市的一個重要指標是,有很強的人才吸引力,而衡量一座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對外地人才尤其是外省籍人才的吸引力是一個重要指標。通常來說,一線城市能夠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才,在一線城市就業的外省籍畢業生也會比較高。

根據智聯招聘發布的《2020 年秋季中國僱主需求與白領人才供給報告》,杭州的平均招聘薪酬達到9812元/月,僅次於北上深,位居第四。麥可思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在杭州就業的2017~2019屆外省籍本科畢業生佔比達到61%,超過廣州,位居全國第四。

杭州的亮眼表現,主要得益於近年來快速發展的數字經濟。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杭州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為2952億元,增長11.5%,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個百分點,佔GDP的25.5%。相關產業中,電子信息產品製造產業增長12.6%,人工智慧產業增長10%。在數字經濟的帶動下,前三季度全市生產總值達115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2%。

不過,杭州的短板也十分明顯。比如杭州的新興產業過度注重模式創新,但在科技研發方面仍然不強,尤其是整個信息經濟結構偏軟,在科技製造業方面有待提高。另外,與一線城市相比,杭州更像「單打冠軍」,整體的綜合性功能與一線城市尚有不小距離。比如在交通方面,杭州的航空、地鐵交通等差距仍比較大。

杭州之外,南京和天津這兩個城市去年GDP超過1.4萬億元,總體上與2萬億大關仍有不小距離。

這兩個城市目前的優勢和短板都十分突出。作為長三角地區的特大城市,南京的一大短板是市域人口規模偏小,只有800多萬人,這也是6個GDP2萬億後備軍城市中,唯一一個常住人口低於1000萬的城市。不過南京是第二經濟大省江蘇的省會,臨近的安徽經濟發展很快,南京的經濟腹地很大,這幾年南京雄厚的科教資源優勢也在不斷轉化為科創優勢。

對天津來說,當前華北地區經濟增速較慢,另外天津也面臨著較大的環保壓力。不過天津的優勢也很明顯。11月30日全文發布的《關於制定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天津要全力服務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區建設。緊緊扭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主動服務北京、學習北京、依靠北京。在北京的帶動下,天津將加快升級和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社融增速開始趨緩丨財經頭條
中鋼協副會長就近期鐵礦石價格大幅上漲情況詢問必和必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