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國送的月球上那1克土,我們要「還」嗎?

美國送的月球上那1克土,我們要「還」嗎?

12月17日凌晨1點59分,出發23天的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回家了,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據官方消息,嫦娥五號將帶回兩千克左右月球樣品,網友們開始坐不住了,1978年,美國總統卡特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訪問我國時,將1克月岩作為贈禮送給我們。現在,我們需要回禮嗎?

圍繞半克月岩研究出不少成果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和蘇聯通過有人和無人採樣的方式,總共從月球帶回380多千克樣品。這些樣品讓人類對月球和太陽系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1978年,為推動中美儘快建交,時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到訪中國。為表誠意,布熱津斯基隨身攜帶了一份特殊的禮物——1克重的月岩標本。

北京天文館收藏的0.5克月球岩石樣本,由阿波羅17號飛船於1972年從月球採集。/?北京天文館

收到美國贈禮後,中國學者將其分為兩半,一半用來研究,一半用來展示。2006年起,其中的半克月岩一直在北京天文館展出。之後每次嫦娥探測器發射,北京天文館都會迎來特意觀看月岩的觀眾。

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曾回憶,利用另外這半克月岩,當時中國學者花了4個月研究其化學成分、同位素、礦物質、採集地點等,發表了14篇研究文章,研究結果讓美國同行信服。

樣品主要用來科學研究

今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就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舉辦新聞發布會。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艷華詳細介紹了樣品的用途。

吳艷華說,中國是第三個從月球採樣回來的國家。帶回來的月球樣品主要有三類用途,其中第一類、最主要的目的,取樣是為了進行科學研究;第二類,為了能早一點與公眾見面,有一部分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進行科普教育;第三類,一般依據國際合作的公約和多邊雙邊的合作協議,將發布月球樣品和數據管理辦法,與有關國家和世界科學家共享,也有一部分按照國際慣例,可能作為國禮相送,比如聯合國外空司曾向我們提出,我們也在研究商談當中。

CGTV對中國嫦娥五號進行特別報道。/推特截圖

路透社記者提問,中國是否會把月球取樣的樣品分享給美國的NASA?

吳艷華回應,首先,根據《外空條約》,外空資源是人類的共同財富,中國政府會按照《外空條約》來執行。第二,中國政府願意與各國志同道合的機構和科學家共享月球樣品,包括有關探測數據,來進行科學分析。不過遺憾的是,2011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沃爾夫條款」,限制美國NASA、國務院科學委員會等官方機構與中國航天往來合作。能不能合作,還要看美國政府的政策。我們願意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合作共贏原則基礎上,同美方無論是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還是科學家、工程師開展真誠友好的合作。

鏈接:

國際上是如何評價「嫦娥五號」的?

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返回地球之後,歐洲航天局官方發表推文對嫦娥五號表示祝賀,推文中寫道,「歡迎回家,嫦娥五號」。

歐洲航天局發推祝賀「嫦娥五號」。/推特截圖

截至目前,曾對中國成功發射嫦娥五號發表祝賀的NASA還沒有發表任何評論。不過,NASA轉發了一段美國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的視頻。

NASA高級官員Thomas Zurbuchen以個人名義向中國同行表示了祝賀。

Thomas Zurbuchen祝賀中國同行。/推特截圖

「祝賀中國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地球!國際科學界都在慶祝你們的成功。這些樣本將有助於我們揭示地月系統的秘密,並對太陽系的歷史形成新的認識」。

美聯社評價稱,「嫦娥5號」成功是中國太空計劃的最新突破。「通過採取循序漸進的步驟,中國在探索太空方面,走上了可持續發展計劃的道路。」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麥克唐奈空間科學中心主任布拉德·喬利夫表示,「這些樣品將是一個寶庫。」他補充道,「我向完成了這項艱難任務的中國同事致敬」。

《紐約時報》撰文指出,「中國也許是登月的後來者,但當滿載月球岩石和土壤的太空艙於周四凌晨返回地球時,它為未來幾十年的新一輪太空競賽奠定了基礎」。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表示,近50年以來,嫦娥五號首次將月球樣本帶回地球,中國加入了美國和前蘇聯的行列,完成了這一壯舉。NBC稱,「這次任務的成功是中國太空計劃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華盛頓郵報》援引2019年美國國會的一份報告指出,從目前的速度來看,在探索太空方面,中國在20年內取得的進步將相當於美國40年取得的進步。

文/若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外事兒 的精彩文章:

拜登最新的兩項部長提名,讓人大感意外?
留給特朗普「翻盤」的時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