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凝聚生態優勢,共贏數字化未來,華為上海生態高峰論壇成功舉辦

凝聚生態優勢,共贏數字化未來,華為上海生態高峰論壇成功舉辦

2020年,我們正站在智能時代的入口,日新月異的行業數字化轉型,錯綜複雜的業務場景,不斷催生著新一輪科技創新周期的到來。在數字經濟已引發生產要素的變革,雲、AI、5G成為新生產工具的今天,社會將產生什麼新的變化和機會,如何凝聚生態優勢,共贏數字化未來?

12月15日,「2020上海智慧城市體驗周」重磅壓軸活動——「智慧上海·進而有為」上海城市峰會2020成功召開,峰會上舉辦了生態高峰論壇。華為與來自各行各業的生態夥伴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了如何凝聚生態優勢,利用雲、AI、5G等技術實現共贏。論壇上,上海華為雲解決方案夥伴能力中心成立儀式也正式舉辦。

論壇開始,華為上海雲與計算業務部總經理張英梗做開場致辭。他表示,企業的發展要想走得更快更遠離不開合作夥伴的支持,但若想眾多合作夥伴一起進步離不開以下兩點:一是需要與合作夥伴劃好邊界,做好協調和分工,並且要把利益合理分配。短期夥伴是看重利益,長期夥伴是放下性格,長久夥伴是放下彼此;二是共同成長進步,密切溝通探討,把好的想法變現為商業價值。

張英梗還指出,未來新時代的發展一定是雙向的,它們的最終呈現價值是以雲服務方式呈現,以商業邏輯面向客戶、面向夥伴,甚至看待自己都會有一定的變化。目前,華為已經在雲服務方面做好了「黑土地」,基於這個基礎能力,合作夥伴們能夠更好地實現最終商業價值的轉化和變現,實現長期合作共贏。此外,他還就當下IT產業發展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表示IT產業遵循實時標準、強者通吃的標準,在這個產業里生存需要更多的創造性和主動性,而當下中國雲產業遠未到格局成熟的時候,大家擁有眾多的機遇,但如何利用好這一機遇對於不少企業、行業來說卻是一大挑戰。

而基於當下的科技發展現狀預測,未來十年,科技創新在ICT產業發展中的重要性將進一步提升,華為公司作為全球領先的ICT基礎設施提供商,如何與廣大合作夥伴聚力共贏,成為本次論壇的關注焦點。

華為上海雲與計算業務部總經理 張英梗

華為上海雲業務部總經理方宏達從華為雲的生態建設維度發表了演講。他表示,未來在新模塊的研發方面將通過雲服務形式、雲延伸能力、大數據以及AI的能力對現有的研究成果進行技術加成,增強技術本身的持續迭代能力。目前,華為雲已經在AI使能、應用使能全代碼、連代碼多方位開發、應用檢測等方面積累了300多個模型,面向合作夥伴提供了全場景智庫,讓科技創新成果使能千行百業。

華為上海雲業務部總經理 方宏達

泛微雲事務部CTO劉超出席此次論壇,並對雙方合作的業務布局進行了分享。他表示,目前泛微雲服務已經覆蓋全國細化87個行業,客戶群體包含上萬家。泛微在全國共有800多個本地化服務,6000多位同仁能夠幫助客戶提供線下兩小時的服務項目。同時,他還指出,企業如果想要讓軟體更好地服務客戶,一定要注重整體的部署和落地,在這一方面,為避免傳統軟體部署系統的漏洞和問題,華為雲藉助其編排工具和自動化的腳本,按模塊式拆分打包形式進行不同的定義,然後針對不同客戶需求,做出彈性的環境部署等。

此外,他還強調,泛微將「做最好的協同辦公軟體」作為核心目標,在過去20年歷程中,泛微已經積累了四萬多家客戶,其中有很多客戶是傳統企業,還在線下機房或者ITC機房進行技術部署。他們想實現轉型但又有所擔憂,直到華為雲的出現為其提供了契機。藉助華為雲的技術底座,能夠巧妙地進行新部署客戶和老部署客戶上雲,並在客戶系統維護方面提供持續性的技術指導,幫助客戶減化運營方式,降低運營成本,實現效益倍增。

泛微雲事業部CTO 劉超

鼎捷行業經營中心總監崔裕就與華為雲的合作進行了分享。他表示,鼎捷軟體自成立以來就一直跟製造業融合在一起,親自參與並且經歷了製造業產業升級和數字化轉型全過程,但是企業數字化轉型並非一家企業能做的,它需要更多的夥伴在技術和其他方面的支持。

崔裕還強調,雲並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商業模式。要想抓住雲服務的發展機遇,首先得做到雲部署,先搬上雲才有機會做嵌入式賦能;其次,要注重雲上生長,而長在雲上SaaS化的商業模式是大趨勢,也是未來主流。它將改變原本單一產品輸出模式,用數字轉型去做遠程運維,給企業帶來更豐富的應用場景。

鼎捷軟體行業經營中心總監 崔裕

龍田數碼副總裁沈豪也在論壇上表示,依靠數字化轉型,龍田在業務範圍上有了非常明顯的突破,現在不僅僅能為客戶提供ICT系統集成和服務,還可以提供智慧園區、智慧物流、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等落地解決方案。他還指出,從2018開始已經和華為雲形成多個場景化的聯合解決方案,大幅提升了企業的業務能力和運營效益。

龍田數碼副總裁 沈豪

銳速網路產品總監王雅庭也就「雲上數字經濟,驅動業務創新增長「進行了分享。她表示,目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問題是成本的把控和後期維護。要想解決這兩大難題,需要第三方的技術支持,形成一個高效且自動化管理的系統,為客戶提供完整的服務。對此,她指出,IDC是從傳統供應商轉上雲比較成功的公司,現在與華為雲深度合作,也通過服務把優勢發揮到新的高點,希望未來在雲管和遷移轉型上為用戶提供更多服務。

銳速網路產品總監 王雅庭

在會議後半場的圓桌論壇上,歐電雲創始人韓軍、上海市軟體行業協會秘書長楊根興、合合信息副總裁湯松榕、英方軟體副總裁臧魯路、中國眾創聯盟理事長許炳以及華為上海雲與計算CTO 王福軍出席,針對近期軟體及信息化行業的熱點話題展開了思想碰撞。嘉賓們針對疫情常態化下軟體行業的新機遇,SaaS產業面臨的困難以及發展方向,數字產業軟硬體生態結合等方面展開了討論。

圓桌會議嘉賓研討環節

歐電雲創始人韓軍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就全球層面來說,疫情常態化的到來把社會數字化發展加快了五年,並且國內成功將數字化和信息化合在了一起。他強調,數字化更關注思想的變化,數字化做得好能夠增強我們對於疫情的應對能力,因為數字化能力實際上是把整個企業內容和外部體系進行連接,而不是人在連接。除了互聯網以外,國內目前在軟體企業服務領域還沒真正意義的玩家,SaaS的商業模式在數字化時代有效降低了客戶的轉型成本,但需要長期的孵化才能誕生成熟的產品。

許炳則則認為,未來的競爭不僅是個人或企業的競爭,而是產業鏈與產業鏈、生態圈與生態圈的競爭,華為雲生態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的機遇,這讓我們看到了雲生態與傳統交付的不同,以及巨大市場紅利。SaaS軟體是解決共性問題最好的解決方案,在華為生態上加SaaS軟體,再加上個性化服務,就構成了完整的生態體系。

在楊根興看來,在疫情之下,當所有產業都面臨著危機的時候,只有軟體產業呈現出逆勢上揚的態勢,這充分證明了軟體市場面對危機強大的應對能力。同時,楊根興還表示,未來爭取市場最好的辦法就是構建生態圈,而華為雲已經走在了市場的前列,生態也是企業做大做強的關鍵因素。

湯松榕則表示,數字化轉型大大加快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在遠程辦公能力、移動端能力、通訊能力等方面擁有極大的優勢。在經歷過疫情後,更多產業、更多場景浮現出了用數字化進行更深度服務的發展意識和戰略布局,這無疑將進一步加速整個社會數字化轉型的發展。

臧魯路則認為,疫情之下,實際上推動了內需的增長,也加快了國產化的落地。從市場對用戶及信息安全方面來說,疫情使數據安全領域又提升到新的高度。SaaS和軟體服務要實現標準化,構建技術能力,實現服務快速落地。

王福軍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疫情常態化下,國內新基建雙循環以及對數據經濟的重視顯著提升。而這也將加速全行業實現數據化轉型。他指出,制約中國軟體產業發展有四個阻礙:商業模式不合理、軟體定製模式佔據主導地位、小作坊式開發以及基礎軟體平台商業生態缺失。華為認為,走向SaaS化是中國軟體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軟體企業依託雲服務,以訂閱模式可以更好地實現價值變現。王福軍還表示,華為的目標就是獲取小部分的市場份額,來打造健康、可持續的IT產業,讓更多人受益於ICT技術,享受技術發展的紅利。

圓桌論壇還就如何軟硬結合,打造ICT產業新生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與會嘉賓指出,5G網路轉型、人工智慧、邊緣計算、萬物雲化等關鍵的轉折性技術正在推動數據增長並塑造整個社會。生態建設是規則的核心,在各領域技術融合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呼籲大家做強實業,將細分領域扎紮實實做出來。同時,藉助5G技術將軟硬體結合,幫助打通線下線上兩個世界,在新的平台生態里為業務場景創造新價值。

最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論壇上還舉辦了上海華為雲解決方案夥伴能力中心成立儀式,中心以商機共享,方案協同,跨領域協作為基本綱領,標誌著華為雲在上海與眾多合作夥伴的合作有進一步升級。華為將把30多年在ICT基礎設施領域的技術積累和產品解決方案開放給客戶與合作夥伴,為用戶提供穩定可靠、安全可信、可持續創新的雲服務,做智能世界的「黑土地」,為合作夥伴提供強有力的技術基礎服務。

上海華為雲解決方案夥伴能力中心 成立儀式

在生態建設方面,華為雲已經走在行業的前列,正以深度融合的方式為合作夥伴構建低成本、高性能的強大市場競爭力,以開放、合作、共贏的姿態助力合作夥伴快速融入當地生態圈,使能千行百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砍柴網 的精彩文章:

實錘了!『AI 翻車』事件已超 1000+,特斯拉,微軟、谷歌、蘋果等全部在列
我在拼多多做新品牌:半年銷售 5000 萬,但虧了 40 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