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生命本身是圓滿的,為什麼卻常感到孤獨?|宗薩仁波切

生命本身是圓滿的,為什麼卻常感到孤獨?|宗薩仁波切

【免責聲明】圖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在《般若波羅蜜多經》中,有一位菩薩在拜見佛陀時,向佛抱怨說:

「我感到非常悲傷,我對這毫無意義的生活和這所有的一切都感到悲傷不已,幾乎是痛苦的。然後佛說:「這是一種聖財。你有如此多的福德,才會對這些感到悲傷。

生命是圓滿的,為什麼卻常感到孤獨?

生命本身是圓滿的,是自立並具足一切的,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依賴。但無明帶來的貪心,卻不斷慫恿我們尋找外在的依賴。

不幸的是,任何外在事物都是不可靠的,是無法永久依賴的。所以,我們在尋找的過程中,內心始終沒有安全感。

我們的身體、家庭和事業,哪一樣是永恆不變的?我們每天都可以觀察到無常,但無常並未使我們警醒。

相反,無常往往使我們更加執著。似乎執著就能抵擋無常到來,並使我們執著的對象變得堅不可摧。

我們的貪著,正是在不斷生起貪心的過程逐漸壯大的。並在最終,使我們自己成為貪心的受害者。貪著之心帶來的危害,與貪著程度是成正比的。

在金融風波中,很多人都會受到傷害,但程度卻各不相同:有些人自尋短見了,有些人精神失常了,也有些人失落一陣就痊癒了。

貪著越深,環境變化所帶來的傷害就越大;反之,環境變化就不會構成太大的破壞力。就像爬上一個註定要坍塌的高樓,爬得越高,摔得自然就越重。

我們也在不斷培養我執,每做一件事,無不介入自我。其實,一件事從開始到完成,只是緣起的過程。

我們執著其中有「我」,完全是出於錯覺和不良習慣。

什麼是「我」?我們自身的存在,只是一個妄想。緣起的世間,沒有我,也沒有我所。

生命的延續,只是緣起的相續。我們的色身,就像我們所擁有的一個器皿。器皿是不是「我的」?只有當我們認為那是「我的」,它才被貼上了「我的」這個標籤。

不然,和「我」有什麼關係?但自從我們將執著投射其上,將之視為「我的」,它的變化就會影響我們。當它敗壞時,我們就會因此難過、惋惜。

我們對色身也是如此,只是這種執著更深入、更持久,已經和色身合二為一,不可分離。

從投胎的剎那起,我們的執著就開始了。事實上,早在投胎之前,我們已執著了生生世世。在我們的意識活動中,我們不斷從「我」出發,不斷介入「我」,不斷鞏固「我」。

成功時,會認為是「我」成功了;失敗時,會認為是「我」失敗了。如果不介入「我」的成分,只是盡心儘力去做,成與敗,就不會對我們構成什麼傷害。

因為事業成敗也是緣起的,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能在「因上努力,果上隨緣」,而不至為執著所累。

我執使我們處處張揚自我,可是自我又是什麼?世上並沒有自我這個東西。但我執所形成的自我中心,卻將我們和他人對立起來。有了強烈的自我觀念之後,我們當下就和整個世界成為對立的雙方。

我代表著一方,而整個世界代表著另一方。現代人常常感到孤獨,當你的世界只裝著你一個人,當然會感到孤獨。如果你和整個世界、和所有眾生是一體的,就不會懂得孤獨為何物。

我們應該投資孤獨

為什麼人們總是感到孤獨??是因為沒有安全感嗎??還有:為什麼我們不能獨自生活?

如果我們能夠獨自生活,那會很好。對我而言,孤獨實際上是一種哲學問題。根據佛教,孤獨是根源於我之前談到的不安全感。

而當我說不安全感時,儘管我們說「我」、「我是大衛」、「我是這、我是那」,即使我們擁有一個名字、一個職位、一份工作、丈夫、妻子、學位、公寓、汽車、頂樓公寓等,但總有一種持續的不安全感,因為我們不能百分百地證明自己存在著。

我們做這一切都只是為了暫時給自己某些存在感,而這不安全感其實可以顯現為孤獨。我之前說過,我看到的花,你永遠看不到,所以我們無法分享真正的花,我們只能假裝我們在分享,而這是非常孤獨的。

我永遠不能和你分享我正經歷的,這真的是非常孤獨。我所經歷的,只有我能經歷。

我們小時候,價值觀全都集中在去海灘築沙堡,我們對此非常興奮,我們就是熱愛那個沙堡。一段時間過後,當我們十幾歲時,沙堡這個把戲不再有用,變成了快車和電動遊戲。

人到中年時,那些也不奏效了,變成工作、職位、同事、婚姻等等。當你到九十歲左右時,那些遊戲也行不通了。

當你九十歲左右時,我想你會開始看重那些你之前忽視的東西,像是鹽罐、桌布等等,你的玩具變了。而我們有些人能夠在幾個月內快轉這一切。

你有點明白這毫無意義,而那種怪怪的感覺確實令人孤獨。對修行人而言,那種孤獨非常重要。

《般若波羅蜜多經》中,有一位菩薩在拜見佛陀時,向佛抱怨說:「我感到非常悲傷,我對這毫無意義的生活和這所有的一切都感到悲傷不已,幾乎是痛苦的。」

然後佛說:「這是一種聖財。你有如此多的福德,才會對這些感到悲傷。」

如果沒有那種福德,你就會因為生活中這一切小玩意兒及種種事物而分心散亂,等到你真正開始想:「等一下,發生了什麼?這九十五年啊!」那就為時已晚了。

所以對修行人來說,這很重要。

最大的福德就是能維持獨處

修行的場所在哪裡都無妨,所以試著不要過分挑剔。否則,你會為了安排正確的修行條件,而把所有的時間與精力都花在枝微末節上,卻沒有時間修持。

佛法修持最重要的先決條件是全然的孤立,因為當我們獨處時,受到散亂的影響就會較少,因而能創造出完美的條件,讓悲傷感在心中增長。

「悲傷」是一片活土,對於那些知道如何善用它的人,無須費力就能從其中湧現各種善念。

吉美·林巴形容「悲傷」是最無價的聖財,而且在佛經中,佛陀也讚歎「悲傷」是引導一切善德能接踵而來的開拓者。

隨著悲傷,我們自會生起信心與虔敬心。另外一個維持獨處很好的理由是,要遇見沒有偏見、能尊崇佛法而不心懷嫉妒的人,是非常稀少的。

如果我們還是很難創造獨自生活的機會與助緣的話,至少試著讓自己的心遠離迷惑。在所有獨處的經驗中,將心與迷惑分離是最殊勝的閉關、最殊勝的孤獨、最殊勝的僻靜處所。

因此,當你置身於人群,例如聚會或足球賽時,試著做做看,讓自己有一小段時間不融入於身邊正在發生的事情之中。

修持,不是要讓你自我感覺良好,那只是滿足了你世俗的自信心;

修持,不是要讓你活得開心快樂,那只是曇花一現的幻覺。

文源:開啟高維智慧

精彩文章回顧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迴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廣告是系統隨機配發,我們無法詳細控制、選擇。請您切勿購買任何動物製品、肉食。不要買漁獵、捕鳥的器具,拒絕殺生。不要玩殺人遊戲,殺人遊戲與實際殺人果報基本相同;不要看色情文章,萬惡淫為首,邪淫是輪迴和災禍的根本。因果報應,如影隨形。切記!

厚德載物!草木金石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願: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人無病厄,富貴康寧;長壽好德,善始善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育萬物 的精彩文章:

虛雲老和尚:參禪打坐的具體方法
感動天地的現代因果故事|真人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