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霆鋒遭大兒子斥責「配不上媽媽」:再能幹的媽媽,也代替不了爸爸的角色…
「爸爸我餓了…」
「那喊你媽做飯去~」
「爸爸我想聽故事…」
「找媽媽給你講好不好~」
「爸爸我衣服髒了…」
「讓媽媽給你換一件乾淨的~」
很多爸爸都有一個必殺技:找你媽去。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什麼是父愛如山,那就是像山一樣一動不動。
孩子的成長的確需要媽媽,但同樣也需要爸爸。
昨天,小康君就看到了一個特別暖心的視頻。
四川成都,14歲女孩小駱因為生病,經常陷入昏睡狀態,有時一睡就是三個月、半年。
(圖片來源於:@頭條新聞)
她的父親邊擺攤邊獨自照顧女兒12年,每當有人說女兒是「植物人」時,駱爸爸總會耐心糾正:她是童話里的睡美人,總有一天會醒的!
(視頻來源:大米)
評論里,網友們紛紛祝福,希望小姑娘能早日康復,感慨爸爸一個人照顧女兒不易。
如果說女孩是童話里的睡美人,那麼爸爸就是那個守護她的天使~
父愛
是一種責任與擔當
之前,內蒙古呼和浩特的一位爸爸因為每天陪著女兒跑步火上了微博熱搜。
這位爸爸名叫鄭龍,5年前他發現女兒鄭國花有運動天賦,從此便每天早上5點多陪著女兒出門跑步。
(圖片來源:@梨視頻)
從女兒6年級開始,每天早上鄭爸爸都騎車跟在女兒身後陪跑。
在這五年間,鄭爸爸的坐騎從自行車變成了三輪車,又變成了摩托車。陪跑工具不斷變化,鄭爸爸陪伴女兒的決心卻從未改變。
(圖片來源:網路)
心疼女兒冬季訓練條件艱苦,鄭爸爸還用木頭、輪胎、吊繩等廢舊器材,在自家小院搭建了一座簡易的健身房。
(圖片來源:網路)
在爸爸的支持下,鄭國花的體育成績非常突出,屢次打破學校記錄。
鄭爸爸說「只有超人的付出,才有超人的收穫」。他希望自己的付出,可以換來女兒考個好大學。
網友們紛紛羨慕鄭國花,有一個這麼好的爸爸。
再能幹的媽媽
也代替不了爸爸的角色
去年,謝霆鋒的大兒子在媒體的採訪中表示「我跟弟弟很少能看見他(謝霆鋒),因為他很忙。我生病了、弟弟發燒了,只有媽媽陪伴我們,我不後悔媽媽和他分開,他配不上我媽媽。」
(圖片來源:網路)
言語中,都能感受到孩子對爸爸的抱怨,以及對父愛的渴望。
心理學家格爾迪說過:父親的出現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小康君也深以為然,父親在孩子的教育中有其獨特的地位,是媽媽所不能代替的。
在韓劇《請回答1988》中,有這樣經典的一幕。善宇的媽媽發現善宇嘴角有傷,而善宇又對此事遮遮掩掩,於是媽媽便懷疑他學壞了和小混混們打架。
(圖片來源:網路)
因為善宇的爸爸很早就離開了,身為寡婦的善宇媽媽特別擔憂兒子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健康成長。
看見兒子掩飾傷口,內心的擔憂便奔涌而出,質問兒子:「你現在這樣,是因為爸爸不在了嗎?」
(圖片來源:網路)
善宇這才說出實情,原來是青春期長鬍子,善宇刮鬍子時不小心刮破了臉。善宇害怕媽媽擔心,自責因為沒有爸爸教自己才受傷,因此選擇隱瞞。
從細微的小事中,就體現了父親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性。
缺乏父愛的孩子
精神世界不會完整
一個優秀的孩子,離不開爸爸和媽媽的共同努力。無論是女孩還是男孩,都需要爸爸的關愛。
▲ 父愛缺席,女孩一生缺愛
心理學曾說:女性對父愛的渴望,就像飢餓的人走進超市容易選擇垃圾食品。
那些缺少爸爸關愛的女孩,在選擇伴侶的時候更容易出錯,更容易被一些膚淺的關係迷惑。
為什麼很多女孩喜歡比自己年齡大的「大叔」,因為他們有「父愛饑渴症」,她們需要從大叔那裡獲得缺失的父愛。
伊能靜就是最好的例子。童年時期,伊能靜的爸爸因為重男輕女,根本就沒有感受過父愛。
所以,當她16歲遇到比自己大20歲的花花公子時,極度渴望父愛的她被男友的成熟穩重所吸引。
(圖片來源:網路)
在這段感情里,伊能靜受盡委屈,最後以男友的劈腿作為結束。後來,她又嫁給了大自己7歲的歌手庾澄慶。
相伴多年後,兩人還是以離婚作為結局。談及這段感情,伊能靜說,那時她太緊張了,把庾澄慶當成救命稻草緊緊抓住,壓得兩人都透不過來氣。
(圖片來源:網路)
小康君很心疼她,一個沒有被父親寵愛過的女人,沒有見過這世上最美好的愛,才會渴望得到愛,輕而易舉被一點點好感動。
▲ 父愛缺席,男孩一生缺「鈣」
有研究發現,缺乏父愛的男孩比一般孩子更容易患上心理疾病,也更容易出現女性化特徵。
前段時間,伊能靜的兒子哈利上了微博熱搜,因為這個18歲的男孩在自己的社交賬號上曬出了「女裝照」。
照片中的他,濃妝艷抹,身著性感的衣裙,完全看不出來他是個男孩。
(圖片來源:網路)
對此,網友們議論紛紛,認為他因為父愛的缺失,可能有異裝癖。
父母早年離異,哈利與媽媽相依為命,缺失父愛的他,內心缺乏陽剛之氣。
小康君曾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小男孩看見女孩子穿長筒襪很羨慕,便偷偷穿媽媽的絲襪。
爸爸知道後,給他買了一雙長筒球襪,告訴他這才是男孩子該穿的襪子。
長大後的小男孩特別感激爸爸,在他對性別產生迷惑的時候,及時糾正了他。
除此之外,那些缺少父愛的男孩,在心理上也會過度依賴媽媽。
很多與媽媽相依為命的男孩,長大後都成為寶媽男,甚至產生戀母情結。
再忙
也請抽出時間陪伴孩子
小康君的同事貞貞說,在她的成長中,爸爸就是一個模糊的存在。
她對爸爸的感覺就是害怕,因為爸爸只有在她犯錯的時候才會和她說話。
有一件事,在她心裡深埋了好多年。
那天放學,貞貞與同學一起回家。半途中,遇到了同學的爸爸,同學非常熱情地和爸爸打招呼。
貞貞心底十分羨慕,因為她每次在路上碰到爸爸都不敢打招呼,為避免尷尬她甚至會躲起來。
即使長大了,貞貞仍然不敢直視爸爸的眼睛,每次和爸爸說話時內心仍然緊張。
為什麼貞貞與爸爸如此生疏?因為她的爸爸從來不會抽出時間陪伴她。在她爸爸眼裡,養育孩子只要給她飯吃,供她上學即可。
缺乏陪伴,父女倆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在中國,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
根據《2017中國家庭親子陪伴白皮書》調查顯示:55.8%的家庭中,日常陪伴孩子的都是媽媽,只有16.5%的家庭是父母陪伴時間一樣多的,而父親陪伴較多的家庭只有12.6%。
在《父性》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父親的缺失,是家庭的不幸、是妻子的憂愁、是孩子的悲傷,也是社會的抑鬱。
2018年,湖南12歲男孩吳兵因不滿媽媽的管教,持刀殺死了媽媽。
為什麼一個本該陽光成長的少年,變成了殺人兇手?事後,人們從他寫給爸爸的信中找到了答案。
(圖片來源:網路)
這篇信中,吳兵希望爸爸少出去打麻將,多陪陪自己。
如果吳兵爸爸能夠及早發現兒子的需求,多花點時間陪伴兒子,悲劇或許就不會發生。
是父愛的缺席,使吳兵變得暴力、易怒,最終走上了不歸路。
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不僅影響著孩子的性格、情感、品質,甚至影響孩子的未來。
多花些時間陪伴孩子吧,孩子的成長需要爸爸的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