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主旋律大片常態化的2021年,會有哪些變化?

主旋律大片常態化的2021年,會有哪些變化?

文 | 躍幕,作者 | 七月

時代使命與市場使命的進一步融合。

作為新的一年,2021年既是建黨100周年,又是疫情之後重新出發的一年,決定了這一年的市場上少不了以此為主題的主旋律影片出現。

再加上,疫情影響有著一定的滯後性,今年不少商業大片項目的製作節奏被打亂,按照原計划上映的影片可能無法如期與觀眾見面,由此引發的「片荒」從2021年開始可能會更明顯。因此,整合了行業一線資源的主旋律影片,自然承載起了引領市場大盤的重任。

此外,從《建國大業》為首的「三部曲」,到《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再到《我和我的祖國》系列,包括單片的票房體量、創作視角和整體的市場容量在內,主旋律影片已經有了很大的轉變。

而根據2021年主旋律影片的片單,不難發現這些主旋律影片有著片方更主動進行創作,題材範圍更廣,以及影片嘗試更下沉的卡司陣容和檔期選擇等較為明顯的發展趨勢。由此來看,2021年或將成為真正的「主旋律大年」。

01 行業資源傾斜,等同於頭部大片

眾所周知,疫情所帶來的致命性衝擊是長期不可逆的。也就是說,由於電影製作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今年能夠如期開機、籌備的項目數量驟減,決定了這些項目很難儘快上映。

當然,在這些進度被打亂的項目中,必然存在著能夠「救市」、期待值不低的商業大片。不過,國內市場將長期處於復甦階段,觀影信心尚未完全恢復,這將極大程度上影響著這些項目在檔期選擇上更加謹慎。

因此,從2021年開始,國內電影市場可能會迎來更為明顯的「片荒」困境。對於主旋律影片來說,這一定程度上為其提供了一個發展機會。而在疫情之前和之後,多部主旋律影片已經進入到了籌備期。

同時,市場在明年還將迎來建黨100周年等重要歷史節點,以及抗疫、扶貧等創作主題,對「獻禮」的需求還很旺盛。不在少數的主旋律影片不斷出現,將成為疫情過後整個電影市場的一個重要走向。

可以看出,在這樣的市場低谷和「時代任務」的雙重加成下,整個市場開始優先考慮主旋律影片來承載引領市場大盤的重任。再加上,觀眾對主旋律影片的接受度明顯提升,主旋律影片與市場的結合已經發生了變化——片方開始主動創作主旋律影片,行業資源也相應地向著主旋律影片有所傾斜。

以早早定檔7月1日的《1921》為例,影片由黃建新、鄭大聖執導,黃軒、倪妮、劉昊然等眾多明星參演,這樣的主創陣容,再加上騰訊影業等出品公司的保駕護航,可謂整合了不少的行業一線資源。從最開始的被動到如今的主動,主旋律影片正在不斷獲得行業一線資源的青睞,這使得這些主旋律影片某種程度上開始等同於頭部商業大片。

而到了明年,主旋律作品儲備豐富的騰訊影業除了主投主控《1921》之外,還將推出《我們的西南聯大》等一系列主旋律劇集。實際上,市場的主動選擇從騰訊影業一家在主旋律作品上的重點布局就能看得出來。

此外,根據對2021年重點主旋律影片的不完全統計,主旋律影片在明年的市場上無疑是最具存在感的一類影片:數量不少,且在題材範圍上有了更多的擴寬,比如嘗試了掃黑、檢察官等以往不認為是主旋律影片的題材創新。

02 卡司陣容更下沉,追求市場號召力

從最早的《建國大業》到前幾年的《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再到這兩年的《我和我的祖國》《金剛川》,能夠看到的是其中的主演從單純的「全明星主演」雲集,到張涵予、杜江等「功能性演員」崛起,再到吳京這種更有市場影響力的演員上陣。

實際上,擔任主旋律影片主演的演員發生了一系列變化,是與主旋律影片一路走來的商業化發展變化相吻合的。

十年前的國內電影市場處於商業化初期階段,市場想要迅速擴大,以大場面的創作為主,再加上更具知名度的明星能夠更加迅速有效地追求「規模」,所以以《建國大業》為首的「三部曲」便搭配了明星雲集的豪華陣容;隨著觀眾審美提升,繼續通過外在元素吸引觀眾變得愈發困難,尤其是2017年開始,市場對好內容的需求增加,倒逼著主旋律影片在內容上更貼近大眾共鳴,因此《湄公河行動》等主旋律影片更關注的是演員的演技是否過硬。

而到了如今的市場上,主旋律影片的不斷出現開始讓觀眾的觀影熱情慢慢下降,單靠內容層面很難繼續助推影片突圍。這就決定了,這個時候的主旋律影片開始「升級」主演的個人號召力,但因此獲得的市場下沉作用力尚為有限。

需要明確的是,對於接下來密集扎堆的主旋律影片來說,當市場趨於飽和,觀眾的審美疲勞必然會出現,如何繼續在市場上突圍成了其根本壓力所在。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主旋律影片的參演主演們便迎來了新的「拐點」:接下來的市場顯然希望演員自身的流量熱度能夠帶給影片更多的票房號召力,以撕開下沉防線,挖掘更多的市場空間。

其實,從2021年重點主旋律影片的演員陣容來看,似乎更能說明這一問題:無論是吳京、易烊千璽擔任《長津湖》的主演,還是《1921》的主演中有劉昊然的同時,還加盟了王俊凱、王源等有著龐大粉絲基礎的演員,接下來的主旋律影片已經開始主動選擇更有下沉力量的演員陣容,來拉動票房更多增長、嘗試更多的市場可能性。

03 檔期選擇更分散,市場作用更大化

回看這幾年上映的主旋律影片,包括《我和我的祖國》在內的大部分影片一直面臨著不小的市場挑戰。而近年來,頭部影片與重點檔期強強綁定的趨勢愈發明顯。這就決定了,這些更加頭部化、商業化的主旋律影片想要在市場上突圍,在檔期上會更加依賴於國慶檔這樣有著特殊氛圍的重點檔期。

同時,對於許多特定的歷史重大題材來說,相應的主旋律影片需要完成這樣的「歷史任務」,來拉近觀眾與特定歷史節點之間的距離。以《金剛川》為例,影片的上映時間便選擇了抗美援朝70周年紀念日這一特殊歷史節點。

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市場去消化的主旋律影片不在少數,國慶檔是「四大檔期」中最適合釋放主旋律作品的一大檔期,因此,為了消化這些主旋律影片,未來幾年的國慶檔可能會被提前「佔滿」。這將是疫情過後整個電影市場的一個必然趨勢。

此外,對於建黨100周年的2021年來說,7月1日這一特殊節點或許能夠形成一個小的檔期,用來容納更多的主旋律影片。

相比這兩年主旋律影片更為明顯的密集扎堆,定檔2021年的主旋律影片可能會在檔期選擇上沒有那麼「擁擠」:

首先,《1921》以中國共產黨誕生進程為故事核心,早早選擇了建黨100周年紀念日這一特殊歷史節點上映;同屬博納出品的《中國·醫生》和《長津湖》自然不會進行同台競爭,分別暫時定檔於2021年的暑假和國慶檔。

其次,已在今年進入籌備期的抗美援朝題材影片更多可能是優先選擇10月25日的抗美援朝紀念日,或者考慮於7月1日為建黨100周年獻禮;《獵狐行動》《掃黑·決戰》等影片則定檔在春節檔之前的「空窗期」,可能還會有一些不需要完成「時代課題」的主旋律影片進行類似的檔期選擇。

顯然,明年主旋律影片的檔期分布相對比較分散,這對於遭受疫情重創需要進行重建的國內電影市場來說,帶來的拉動作用可能會更大,成為行業恢複信心的一個重要支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螞蟻沒做的金融科技,這家公司做到了,還要登陸科創板
華納兄弟宣布明年17部電影「院轉網」,全球影院要經歷水深火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