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本質究竟是什麼?就是自身積聚「能量」
【免責聲明】圖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放下執著,精進修行,聚集能量,直到成佛
人有幾種死,有非常痛苦的死,有非常安詳究竟涅槃,快樂的死,還有病死,凶災死,餓死,撐死等等一大堆的死。修行人有五福,最大的福是究竟涅槃,不生不滅,既不是生也不是死。
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為家庭,為兒女,為社會作出貢獻,你們肉眼看得見的,可以說是一種貢獻,可是你說他有意義嗎?在生死學中,沒有一點實意義。
其實我們生命的本質是什麼樣的?
有四種形式。
一是從光明走向光明,
二是從黑暗走向光明,
三是從光明走向黑暗,
四從黑暗走向黑暗。
智者從光明走向光明,和智者有緣,聽從智者的教導,就從黑暗走向光明。
如果不聽智者教導,就從光明走向黑暗。
如果沒有緣遇到智者,那麼就永遠是黑暗繼續從向黑暗。所以親近智者的福報不是一般的福報。
能深深理解智者的聖意,也不是一般的福報。
佛陀說過,世間的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他說的是什麼樣的平等呀?我們本身的能量是平等的。從能量守恆定律來說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但由於貪癲痴慢疑毒,財色名食睡這些東西,耗散了我們的能量。一個人貪財,那麼他就一定要用去得到這個東西,有得必有失,得到肉眼看到的東西,得到財,便會失去一定的能量。世間人為什麼會死,就是能量耗散了。
愚者是得到生滅的東西,「失去」不生不滅的東西,智者是失去虛妄的東西(凡屬有相,皆屬虛妄),得到究竟涅槃的真正幸福。你看我們的歷代祖師,證果後沒有一個是死掉的。達摩祖師和海明祖師都化成虹光身,什麼是虹光身呢?就是身體還原成光能,可以進入不生不滅。你說,這種好不好?
有人又問:師父呀,你為什麼要有這麼多錢,還有車,又有這樣那樣的東西,那你是不是貪?我告訴你,我明白了這道理,世間的東西皆為我所用,為我所有,這就不是貪。
如果我也去執著這些東西,我一樣會耗散心力,進入生死,一樣墮落生死。比如那些大佛菩薩,他一樣有老婆孩子,那麼他為什麼證得虹光身?你看那蓮華生大士,有妻子兒女,他又為什麼證得虹光身?他到度化眾生的緣盡了,騰空而起,跟弟子宣說:我與眾生的緣、度化示現的緣已盡了,我暫欲離去,當有祈禱我者,祈求我者,只要稱
我名號者,我即得示現。
所有的弟子都去禮拜他,看到他化成虹光身走了。但有很多弟子虔誠祈求他,他又立馬示現他們面前。
所以說怎麼做呢?當你真正明白那道理,不執不著,當體即空。有色不執著色,有財不執著財,有氣不執著氣。比如師父也發脾氣呀,師父是為了教化眾生走正道,有時候也會示現金剛相,示現憤怒相,你說有沒氣?有氣,但不執著這氣。這只是緣生緣滅,緣起性空,當體即空的東西。
他的能量不但不耗散,還會不斷的聚集,因為他不斷的廣結一切的善緣,廣度一切有情眾生,利益一切眾生,能量還會越來越強大。
這樣的能量和諸佛菩薩的能力沒有區別,他只是一個強,一個弱,一個小,一個大,但能量的質體是平等的,守恆的,規律也是一樣的。我們肉眼所看見的,光是人道,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高有矮,有胖有瘦,這是能是強弱的差別。
你們明白這些東西後,不去執,不去著,不去分別,立馬進入究竟涅槃,進入不生不滅,你乃至現在活得好好的,你也沒有病,你乃至馬上癌症要死了,你明白當下這個東西,你癌症馬上消除。你身體非常虛弱,能明白這個道理,你也立馬健康。只要明白當體即空,你立即健康。你們都明白了嗎?
當你擁有了,就是失去了,當你失去了,就是擁有了。我們人只有一雙手,只能擁有一樣東西。就看你擁有什麼東西,失去什麼東西。智者擁有幸福,失去快樂。愚者擁有執著,失去真正的幸福。
世間一切都是緣生緣滅的東西,就像師父也一樣,眾生需要師父度化,師父就示現了,宣講佛法,眾生需要寺廟,師父就成就了寺廟。當眾生不需要師父了,師父也就不需要了,知道嗎?
修行修什麼?就是修功德能量,聚集能量。
我們生命的真相首先是光能,光能投胎之後,開始產生精氣神,產生個形狀,能量全部產生為精氣神,男孩在精氣神發育到頂峰之後,就開始性成熟了,女孩也一樣。成熟了就是開始耗散,懂得的人就開始修行,念經、換氣、聚集,還原成光能,他就能不死,最後究竟涅槃。
如果不懂修行的人,開始貪財,貪色,能量強大就得到多,能量少就得到少,但最後一樣是能量耗散,然後墮落。
修行的實質是積聚能量
能量是物理學中描寫一個系統或一個過程的一個量。
物體具有作功的能力稱為物體的能量。
能量是物質運動的量度。
能量是物質的屬性,任何物質都具有能量,即使物質處於靜止狀態也有能量,但一般情況下只有當物質的靜止能量轉化為動能釋放出來時才能作功。各種能量之間能相互轉化。能量的表現形式有:機械能、熱能、電能、光能、聲能、磁能、化學能、核能、生物能等。
能量就是《道德經》中講的「德」,也就是「道生一」的「一」,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是由它變現來的。實質上也就是「道」,是構成宇宙的本源,也就是佛家說的「佛的法身」、「心」、「真如本性」等。「道」和「德」、「一」其實是一種物質,只不過「道」是總指,是抽象的概念;「德」、「一」是所指,是具體的概念。如我們說「海洋」是總指,「太平洋」是所指,其實是一回事。
道是宇宙的本原,即生成宇宙萬事萬物的原始物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佛經中講:「萬物唯識所現,唯心所變。」都是講的宇宙中的萬事萬物是由「道」、「心」變來的。宇宙剛開始產生時,只有「道」存在,其他什麼東西都沒有,是「空」,後來形成了宇宙間的萬事萬物,所以這萬事萬物都是由「道」變現來的。用我們現代的話說,都是由「能量」變來的。
宇宙中的萬事萬物,之所以千差萬別,就是因為本身的能量差異造成的。
陰陽物質律認為:宇宙是由陰陽兩種物質組成的。陽性物質就是我們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它佔有空間,具有時空性,它的最小組成單位是基本粒子,現代化學發現的中子、質子、膠子、夸克等,雖然很小了,但還是基本粒子。也就是說陽性物質以粒子或粒子群的形式存在。陰性物質就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它充滿空間而不佔有空間,沒有時空性,它以波或波群的形式存在。
陰陽兩種物質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光」這種物質就是陰陽兩種物質的中介物質。你看光能看得見但摸不著,充滿空間而不佔有空間,光既具有波動性又具有粒子性,具有波粒二相性,這充分說明光既具有陽性物質的特性又具有陰性物質的特性,是陰陽兩種物質的中介物質。光的運行速度是每秒三十萬千米,也就是說當任何陽性物質的運行速度達到光速時,它就變成了光;超過光速就變成陰性物質。而速度的大小是由能量決定的,任何物質,速度越快,能量越大。
「道」派生的「一」能量降低,就變成陰性物質,陰性物質再降低能量,就變成陽性物質,陰、陽兩種物質就是「一生二」的「二」。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是陰陽兩種物質結合成的陰陽「復質」物質,這個「復質」物質就是「二生三」的「三」,「三」構成了複雜的宇宙萬物。
「三」這個層面上的物質,都是由陰陽兩種物質構成的,只不過有的陽性強而顯現出明顯的陽性;有的陰性強而顯現出明顯的陰性,「萬物皆有靈」嗎!現在科學已經能證實這一點。日本江本勝博士做了一個實驗,他實驗的是水。水是從河裡、井裡、海里、湖裡等採集的,用玻璃罐裝在裡面。然後在上面貼上文字,不管是哪一國的文字。一個小時後,把它放在冰箱里冷凍,零下五度就結晶了,然後在顯微鏡裡面觀察。貼上「愛」、「感恩」、「感謝」等好的字樣的那個結晶,圖案排列非常有序,非常美;而換上「我討厭你」、「我不喜歡你」、「我恨你」等不好字樣的那個圖案就排列雜亂無章,很難看。做了幾十萬次的試驗,屢試屢是。證明水它會看,它會聽,它懂得人的意思。你說他有沒有靈性?
以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順推。是降低能量的過程。下面我們逆推,你給物質增加能量,看是什麼情況。
愛因斯坦有一個公式:
E=MC2 E--能量M--質量C--光速
由此可以看出,能、質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現代科學能把「質」轉化為能,而無法將「能」轉化為質,但從理論上來說是完全可以的,能是無形的,也就是說完全可以做到「無中生有」。
同一種物質,液態能量比固態大,氣態比液態能量大,陰性狀態比陽性狀態能量大。如冰,給它增加能量(加熱)就變成水,水繼續增加能量變成水蒸氣;根據陰陽物質理論,按這個思路想下去,水蒸氣繼續增加能量它的粒子會變得越來越小,即由水分子變成原子,再變成原子核、電子,再變成質子、中子……最後變成光子;光子繼續增加能量,就變成陰性物質了,即以波的形式存在,波根據波長不同,能量也不同,波長越短,能量越大;也就是說繼續給波增加能量,由長波變成中波,再由中波變成短波,短波再變成超短波,隨著能量的增加,波長會變得越來越短……短短短,那麼短到最後呢?波長等於「零」了,就回歸到宇宙的原始物質狀態了,也就是回歸
到「道」,上面講到能就是「德」,這時,「德」回歸到「道」,德道合一。佛經中稱為「佛的法身」,所以佛經上說:「十方諸佛同一法身」。所以看來,「道」、「佛的法身」、「心」實際上就是「純能量」,完全沒有「質」了,只有純能量存在。在這種狀態下,沒有時間概念,沒有過去、現在、未來,無量長的時間可以濃縮成一瞬間,一瞬間也可以延伸為無量長的時間;生活在這個維層的生命就是「佛」,所以有無量壽,不生不滅。在這種狀態下,同樣沒有空間概念,一粒米中可以裝下整個地球,而地球沒有變小,米也沒有變大;無論多遠的地方你看它就在眼前;你可以同時在幾個地方出現,而你還是一個你,沒有分身。因為它是一種純能量,所以能隨意變化,具有無量「神通」。
既然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是因為能量差別造成的,人是宇宙中的一類,當然也存在這能量差問題,你看人好像都長得一樣,其實層次差遠了,不只是天上地下的差距。佛經上把宇宙中有生命的稱為「眾生」,把宇宙眾生劃分為十個層次,稱為「十法界」。
一是地獄道。地獄有十八地獄、三十六地獄等說法,地獄道的眾生苦不堪言。
二是鬼道。鬼道也包括多種鬼,我們中國人所說的神也在鬼道之列,鬼道中絕大多數也是非常苦。
三畜牲道。我們看見的大大小小的各種動物,看不見的微生物等都屬此道;畜牲道眾生不自由,弱肉強食,也非常苦。
四是阿修羅道,即魔道。魔道眾生本是道上人,都是有修行的,無非是修行中一念之差陷入魔道。
五是人道。人長得好像都一樣,但人的層次差得太遠了。
六是天道。天道也比較複雜,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共二十八層天。
人、動物身體是以大分子形式存在,需要食物供養;欲界天人身體是以氣態小分子或原子層次的粒子組成,自然吸取宇宙能量,無需食物,能在虛空中飛行,隨意穿牆破瓦;色界天分為四個層次:初禪天人身體是以電子層次的粒子形式存在,二禪天人身體以光的形式存在,三禪天人以長波形式存在,四禪天人以中波、短波形式存在;無色界天人以超短波形式存在。
以上六個層次,就是佛經中所講的六道。地獄、餓鬼、畜牲因為很苦,特別是地獄、餓鬼壽命很長,天道、人道求長生而不能,地獄、餓鬼求短命而不得,所以稱為三惡道。阿修羅、人、天三道受苦少一些,特別是天道,生活環境非常好,壽命很長,又稱為三善道。眾生就是在這六道中輪迴旋轉,如果不修行,永遠出不了這六道。天道雖然生活環境好,壽命長,但也有死的時候,而且死後多數向下墮落。
第七個層次是阿羅漢道(聲聞)。也就是說眾生要脫離六道輪迴,最起碼要證到阿羅漢果位。
八是辟支佛(緣覺)。聲聞、緣覺又叫小乘,小乘人感覺到在六道中很苦,想通過修行脫離六道苦海,他只想到自己,心胸非常狹窄。
九是菩薩。菩薩是大乘,因為在六道中很苦,聯想到所有的眾生在六道中都很苦,因此發心去度眾生,讓所有的眾生都脫離苦海,從不想自己。如地藏菩薩發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宏願。
十是佛。成佛也就是回歸到「道」,是眾生的最高生命層次。這四個層次脫離六道輪迴了,所以又稱為四聖道。
宇宙眾生還有三界說。三界是指欲界、色界、無色界。凡有慾望的眾生稱為欲界眾生,地獄、鬼、畜牲、阿修羅、人以及天界欲界天的眾生都有慾望,都屬於欲界;天界的色界天人,什麼慾望也沒有,但還有一個有形的身體(透明、氣態狀),所以稱為色界;無色界天人不但沒有任何慾望,連有形的身體也沒有了,只有意識存在,所以稱為無色界。
十法界每一道中,又分為若干層次,如天道有二十八層,菩薩有四十一個位次等。實際是生命存在的不同維層,在不同的維層中,時間、空間都會發生變化,如欲界天有六層,第一層四天王天一日相當人間50年;第二層仞利天一日相當於人間100年;第三層夜摩天一日相當於人間200年;第四層兜率天一日相當於人間400年。佛的層次,時間、空間都是零,所以無量壽。
十法界的眾生本來都是一樣的,為什麼出現了這麼多的層次?佛經上說,十法界眾生在本性上是一樣的,沒有任何區別,所以說「人人皆有佛性」。
之所以出現千差萬別的眾生,是因為「迷」了,「覺」了就是佛菩薩,「迷」了就是凡夫,迷的再深的就在鬼道、地獄道。這就象上學一樣,學前兒童都是一樣的,你上完小學就拿個小學文憑,上完初中就拿個初中文憑,上完高中就拿個高中文憑,上完大學就拿大學文憑,繼續上還可以拿碩士、博士。
眾生是怎麼迷的?妄想、分別、執著。
妄想:你想想,你的思想沒有一刻停下的時候,想三想四,想天想地,一直在動,連睡著了也停不下來,還在做夢。
分別:看任何事物都有分別,對錯、上下、大小、你我……。由於有分別就產生執著,執著這個對,那個錯,喜歡的就高興,不喜歡的就生氣;這個是我的,那個是他的……。
如果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了,就成佛了;
還有妄想,沒有分別、執著了就是菩薩;
還有妄想、分別,沒有執著了,就是阿羅漢。
就像一面鏡子,佛、菩薩的鏡子乾乾淨淨,一塵不染,所以照什麼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凡夫呢?因為有妄想、分別、執著被污染了,就像鏡子上落滿了灰塵,什麼也照不見;但鏡子是一樣的,沒有差別。再如水,「大道似水」,用水作比喻最恰當了。一湖水,當風平浪靜的時候,水面如鏡面,山川、樹木都照得清清楚楚,佛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就像平靜的水面,什麼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菩薩有妄想,就像水面上起了微小的波紋,雖然微動,但還照的很清楚。阿羅漢波紋要大一些,但還能看清楚。到了人道就像水面上起了風浪,什麼也看不見了。到了地獄就像滔天巨浪,不但看不見,而且要造害了。
佛處於「道」的層次,降低能量層次就是菩薩,再降低能量層次就是辟支佛、阿羅漢,再降低就是天道……一直到地獄。
能量就是「德」,通常說「行善積德」,做了好事就積攢能量;做了壞事叫「缺德」,就是降低能量。
打個比喻,把玻璃杯里裝半杯水,這個水就好比「德」,「德」在中間位置好比說就在人道上,從杯子中間位置向上畫四道杠,向下畫三道杠。你做好事,就「積德」,水就向上去,積到第一道杠就上天道,積到第二道杠就是阿羅漢,積到第三道杠就是辟支佛,積到第四道杠就是菩薩,當積滿時,「德」合於「道」,就成佛了。反之,如果做壞事,就「缺德」,好比水從杯子中間位置減少,減到第一道杠到畜牲道,減到第二道杠到餓鬼道,減到第三道杠就到地獄道。
為什麼自古以來儒、釋、道、各種宗教都教人行善做好事,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修行的實質就是「積德」、「積能量」,這個是有反應的,你能量積到什麼地方,從心理到生理都有一系列的反映和表現,是實實在在的,並不是像有的人想的那樣是虛無的。
將來到那一道去,就是由你本身的能量決定的。不修行的人,再做點壞事,能量損失太多,只能去地獄道、餓鬼道。史威登堡寫的《我見過的靈界》裡面的情況,就是不同層次的情況。處在最低層次的,終日見不到一點光,那裡的眾生就是打鬥,如果讓他到能見到光的地方,他會受不了,趕緊回去。這就是地獄道,因為能量層次低,讓他到能量層次高一點的地方,他受不了,就好像終日在陰暗的溫室里長的幼芽,一下拿到太陽下照射,很快就會死一樣。第二個層次的眾生能見到一束光,他們就靠這束光生存。這就是餓鬼道。從這裡向下,就是終日黑暗的地獄,向上就是光明的天界,到天界去他們也受不了那裡的光。
這裡所講的光,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光,其實就是能量。有修行的人,無論在多麼黑暗的地方,他的眼前都是一片光明,整個身體通明透亮;修行好的,整個身體就是一個「光明體」,就是指的這個光,也就是「性光」。修到這個程度,你說將來到哪裡去?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修行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修行的實質就是積聚能量,也就是「積德」!
三才,天地為陰陽,人在其中也,沒有人的參與,怎麼會有定義上的陰陽。這便是三才定律。《內經》有「陰陽之交為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之光輝論斷陰陽大道——陰陽大道守恆三大定律陰陽大道第一守恆定律(大道守恆定律):陰陽大道總是欲保持原來狀態的趨勢。
陰陽大道第二守恆定律(無極守恆定律):陰陽大道是恆定不變的,只是無極與太極的相互轉變。
陰陽大道第三守恆定律(太極守恆定律):總太極體是恆定不變的,只是氣與能力的相互轉變。
陰陽大道總是欲保持原來狀態的趨勢。此即是佛祖所言的業力,一切物都逃脫不掉。
大道初生,即是無極,無極一現,便化太極,此中無極為靜時陰陽,化太極後,即生出陰陽二氣,為動時陰陽。無極守恆定律實際上即是太極守恆定律,只是靜時與動時的區別。無極守恆,即是有無相生,太極守恆,即是氣聚為形。
陰陽二氣,各為一太極,同處一太極體中,如同物理學中的質點。陰處氣多,而能力小,陽處氣少,而能力大,氣與能力的總和,便是陰陽二氣的控制能力。控制能力的差別,便形式了陰陽二氣的消長,控制能力相等時,便是陰陽二氣的相對平衡。
設無極未動時,陰陽二氣之端便是極點,陰極有氣無能力,陽極無氣有能力,二者控制能力相等,便是無極平衡,此狀態不存在。太初之時,或收於陰極,或散於陽極,極則動,動則成太極,或陰極化出能力,而氣漸少,或陽極聚則成氣,而能力漸不足。在陰極化出能力時,為大爆炸之形成大道,在陽極聚則成氣時,為白熱化形成大道。陰極與陽極的相互轉變中,陰陽消長在其中,此為二體一端。自一端二體互相轉變的一個過程,佛祖稱為一劫。
無極動而太極生,太極生後,萬物皆在太極體中,即是現在的時刻。
陰陽大道的轉變總是從一種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狀態。
對此三大守恆定律有何應用?第一定律為業力,病理中常用,當人受病時,為病的控制能力大於人的控制能力,此業力便為人的抵抗力。第二定律在中醫學中可以知道真火的形成,有無的相生,為丹道之基,先天之本。第三定律在中醫學中可知道後天的氣化。物理學中的慣性,質量能量守恆,質能轉化等也含在此中。
上面以說了陰陽大道守恆推論:陰陽大道的轉變總是從一種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狀態。
當研究兩個太極體聚變成一個太極體,或一個太極體裂變成兩個太極體時,又與太極體內部陰陽的轉變有所差異。
文源:與神對話讀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