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雋永是一種滋味,也是一種風格

雋永是一種滋味,也是一種風格

有一代人是看「知與讀」成長起來的,他們對「雋永」這個詞相當熟悉。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知與讀」上常常會刊登一些文藝小清新的文章,讓人回味久久。這種感覺就是雋永。隨著一個詞的意義固化,已經很少有人去探究這個詞的來龍去脈了。估計現在已經沒有幾個人知道,雋永最初是指一種滋味,肥肉的滋味。是不是有點不敢相信,難道古人覺得吃肥肉很高雅嗎?當然不是,要了解這個詞的「前世今生」,就耐住性子往下看吧。

雋的本意是肥肉,永是指滋味久久存留,雋永合起來就是指吃了肥肉感到滋味無窮。在古代,受制於食品原材料有限,味道多為咸、酸。突然出現了一種咸酸以外的味道,當然會讓人特別重視。再加上動物性原料獲取途徑相對困難一些,動物性食品也不是一般人可以享用的。所以才有了對肥肉滋味的讚美。當用雋永形容文章滋味的時候,就有了引申用法,指那種可以帶來閱讀快感的文章。

李後主寫過一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詞中的滋味,就是雋永。這首詞可以當作雋永的註腳,幫助大家感受這種別樣的「美好」滋味。讀完這首《相見歡》,讓人感慨多多,意猶未盡,這就是雋永。

用雋永形容文章風格出現在漢代,雋永到底是一種什麼風格呢?也可以舉例子來說明,避免空談理論帶來的模糊感。柳永寫過一首《雨霖鈴》,「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這就是雋永。概括而言,古人在詩文中描寫愛情、親情、友情的時候,幾乎都是雋永的風格。這種風格的形成,源於文字中包含了意味深長的感情。

當然了,人的感情是多種多樣的,並不是所有感情都能用雋永來形容,於是導致了並不是所有的抒情風格都是雋永。李白寫過一首《行路難》,這首詩中也有大段抒情,但是作者更加側重於慷慨豪放。這樣的風格如果用雋永來形容就不太恰當了。

為了將雋永的意思明確化,明清文人對其下了新定義,雋永特指陰柔之美,包括柔美、秀美、素雅之美。這個時期的畫家受到文人思想影響,在藝術創作中開始嘗試融入雋永風格。明代的浙派、吳門畫派中有多位名家的畫風,都因此走向雅俗共賞的創作道路。這個時候,雋永又有了新的含義,指那種大家都能欣賞到的雅緻。

了解雋永的意思是想說明一個道理,處處留心皆學問。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要想養成隨時學習的習慣,不妨從小處著眼。比如了解雋永這個詞的來龍去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薩培喇說畫 的精彩文章:

撥雲尋古道,倚石聽流泉,鄭午昌繪《李白詩意圖》
博古通今,回歸傳統,金城繪《水閣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