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被萬億級城市包圍:江西,如何不被周邊省份吸血?

被萬億級城市包圍:江西,如何不被周邊省份吸血?

由於缺乏強大的中心城市,江西與許多重大國家戰略無緣。

正解局原創

最近,各省市2020年GDP陸續公布,中國(本文章特指內地)GDP超萬億城市又添新成員。

福建泉州、江蘇南通、陝西西安、福建福州、安徽合肥、山東濟南正式躋身萬億城市俱樂部。

這就讓江西南昌顯得有點尷尬了。

一個環南昌萬億級城市圈,已經形成。

江西老表,如何應對?

萬億級城市,是中國城市的標杆,亦是經濟實力的象徵。

截至目前,中國GDP超萬億的城市已經擴至22個。

它們迎來了自己的榮耀時刻,讓南昌顯得更加的落寞。

南昌周邊,都是怪物級別的城市。

南昌周邊的萬億級城市

自位於南昌北方的合肥開始,讓我們按順時針來看看這些城市:

合肥:最近幾年,中國發展勢頭最猛的城市之一。

2020年GDP突破10000億。想了解合肥,可以看正解局這篇文章《「霸都」合肥:肥了自己,瘦了安徽?》。

杭州、寧波:浙江雙子座。

杭州不需要多作介紹,寧波的製造業很強,奧克斯、得力、方太、公牛這些耳熟能詳的企業,都是寧波的。

福州、泉州:都是2020年新晉的萬億級城市。

一個是福建省會,一個是GDP連續22年位居福建省首位的經濟大市,又上演了一出「相愛相殺」。想了解泉州,可以看看這篇文章《沒錯,這就是中國最憋屈的地級市》。

廣州、深圳、佛山、東莞:四龍戲珠,廣東省不愧是中國第一強省,竟然出了四個萬億級城市。

廣佛同城、深莞融合,大灣區不得了。想了解東莞,看這篇文章《東莞逆襲:一座中國最被低估的城市》。

粵港澳大灣區

長沙:新晉網紅城市,湖南衛視、茶顏悅色、文和友都是響噹噹的城市名片。

最讓人佩服的還是不炒房,正解局解讀過多次,具體可以看《不到10年GDP翻一番多,長沙證明:不搞房地產,經濟也能搞得好》《長沙:一個讓炒房客,有去無回的城市》這兩篇文章。

武漢:去年疫情的「風暴眼」,2020年第一季度GDP猛跌40%,下半年迅速反彈,表現出極強的韌性。

大武漢,就是大武漢。

由此可見,南昌周邊環繞著11個萬億級城市。

巧合的是,與江西接壤的所有省份,都有一個或多個萬億級城市。

再看南昌,2020年GDP預計在5800億左右,距離萬億還有很大的距離。

南昌,應該如何破局?

不得不承認,南昌的現狀,亦是江西的現狀。

其實,江西的經濟增速不算慢。

2019年,湖南、安徽和湖北的GDP分別是2001年的9.98倍、11.28倍和9.82倍。同期,江西省是11.37倍。

江西在過去20多年的平均經濟增速是高於鄰近的三個類似省份的。

只是,江西的經濟底子太薄,起點太低了。

正因為整體實力偏弱,江西沒有足夠的實力,造就出一個萬億級城市。

反過來,省會南昌的弱勢,也導致江西的「存在感」比較低。

在中文互聯網上,江西被戲稱為「最沒有存在感的省份」。

百度搜索結果

一個省份,要刷存在感,靠科技、產業,也靠美景、美食。最終,靠的還是城市。

作為人類文明的集合體,城市才是一個省、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名片。

人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區域發展需要龍頭城市引領,區域形象需要頂尖城市代言。

省會南昌弱勢,江西自然刷不出來存在感。

在這樣一個強省會時代,南昌的弱勢,顯得更為突出。

出於對大城市病的擔憂,中國政策長期嚴格控制大城市規模,但從歷史看,北京、上海等政府制定或預測的人口控制目標不斷被突破。

有關機構的研究表明,未來,我國的人口跟資源還會進一步向頭部城市聚集。

這也是為什麼各個省先後提出強省會戰略的重要原因,很多省都把這項戰略寫入了「十四五」規劃建議中。

比如,山東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實施「強省會」戰略,支持濟南打造「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又如,廣西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大力實施強首府戰略,高標準建設南寧都市圈。

新聞報道

再如,貴州省提出,支持貴陽做大,提升省會城市首位度。

就連大搞平均主義的「蘇大強」江蘇,也多次提出要提高省會南京的首位度。

大城市,大者恆大。

在日益激烈的人口、產業、資源、政策競爭中,沒有大城市的省份,就沒有了領頭羊,也將失去話語權。

由於缺乏強大的中心城市,江西與許多重大國家戰略無緣。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自貿區。

建設自貿試驗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大舉措,也是中央給地方發放的扶持政策。

自2013年8月份建立上海自貿試驗區以來,中國自貿區數量已增至21個。

安徽、浙江、福建、廣東、湖南、湖北先後拿到了入場券,唯獨江西遲遲沒有拿到。

未來,江西也許也會獲批自貿區。

國家發展,規劃先導。

如果享受到的政策紅利總是慢半拍,這對江西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做大南昌,應該成為江西當下的選擇。

如何做大?

最根本的辦法,還是要靠內功,靠產業支撐。

像南昌周邊的萬億級城市,特別是泉州、佛山、東莞這樣的地級市,靠的就是實打實的產業。

即便是坐享政策紅利的合肥,也有家電、電子、汽車在內的核心產業。

以前,南昌的支柱產業是滿足衣食住行需求的現代針紡、綠色食品、建築建材、傳統汽車及零部件等。

如今,南昌工業主打的新能源汽車和新型材料、航空裝備製造、電子信息及LED、生物醫藥。

但這些產業,規模太小,知名度也不高,要支撐南昌邁向萬億級,還需要較長的時間。

最直接的辦法,當然是行政手段做加法。

如安徽,為了做大合肥,拆分地級巢湖市,使合肥市面積擴大40%,達1萬平方公里,一日之間大大超過了隔壁的南京。

又如山東,撤銷萊蕪市,將其所轄區域劃歸濟南市管轄。

行政區劃簡單粗暴,立竿見影,既能擴容行政面積,帶來大量的土地資源,又能增加人口和經濟體量。

其實,2019年,江西就印發了《大南昌都市圈發展規劃(2019-2025年)》,明確提出「支持南昌市爭創國家中心城市」。

今年,江西「十四五」規劃提出,做強做優大南昌都市圈,推動南昌彰顯省會擔當,增強省會功能。

大南昌都市圈發展規劃

2019年12月,江西發布關於調整南昌市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撤銷南昌市灣里區,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南昌市新建區,同時設立南昌市紅谷灘區。

現在看,步子還應該邁得更大一些。

關於做強省會,一直都有「吸血」的爭議。

很多人認為,一省的政策、資源總是有限的,如果一股腦地給了省會,必然會影響其他城市的發展。

做強省會,是吸其他城市的血。

這種觀點,看起來沒錯,卻忽視了兩點:

其一,一省的政策、資源總是有限的,一國又何嘗不是如此。

如果一省沒有核心城市,意味著沒有種子選手參與國家層面的競爭。爭不到政策、資源,這對全省來說,是一大損失。

其二,一省投入的資源並非固定的,而是流動的。

如果說,人口、資源向中心城市流動成為不可逆的趨勢,那麼,即使南昌不吸血,環伺在南昌周邊的萬億級城市也會吸血。

與其被其他城市得了便宜,不如讓南昌來,至少還能留在省內。

這便是區域競爭的一大法則:用大城市對抗大城市,以吸血對抗吸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解局 的精彩文章:

華爾街金融大鱷警告:2021年最大風險,來自美國這一瘋狂舉動
何炅收禮被批,揭開「飯圈經濟」暴利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