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羅兩國的橋樑:記羅馬尼亞前駐華大使羅明和漢學家薩安娜
《中羅兩國的橋樑》是《北京大學新中國留華校友口述實錄》叢書的其中一本,記錄了羅明先生和薩安娜女士的家庭、學習和事業,特別介紹了他們與北大和中國的情緣。
羅明是羅穆魯斯-揚-布杜拉(RomulusBudura)的中文名字,他是羅馬尼亞著名漢學家、外交官,曾任前羅馬尼亞駐華大使,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曾在北京大學學習中文。在此期間,他同他後來的妻子薩安娜(AnnaBudura)女士一起學習和生活。在北京大學期間,羅明在中文系,薩安娜在歷史系,兩人在此相戀,畢業後他們為推動中羅兩國的關係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羅明為許多羅馬尼亞國家領導人和中國的主要領導人做過翻譯或陪同,見證並參與構建了中羅友好關係;薩安娜先後在羅馬尼亞外交部、駐華大使館和羅共中央歷史社會政治科學研究所任職,主要從事與中國文化、歷史有關的研究工作。
羅明和薩安娜參加學生大會
「通過六年的留學生活,我不僅將自己的一生與中國的語言、歷史和文化緊緊地連在了一起,而且與羅明結下了終身情緣。中國可以說是我們的紅娘。」
羅明和薩安娜結婚照
羅明和薩安娜的燕園情緣可謂是一段廣為流傳的佳話,兩人在北京大學一起學習漢語,互相幫助從而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兩人1953年在北京結婚,北大的留學生活和當時的北京見證了這段美好姻緣的發生、發展。
羅明和薩安娜在北大上漢語課
羅明學習漢語
薩安娜學習漢語
「我無論是陪同羅馬尼亞領導人訪華,還是給訪問羅馬尼亞的中國領導人當翻譯,都是對羅中關係中一些重大事件的親歷和見證。」
羅明夫婦從北大畢業後,都繼續從事著對於中羅關係,以及兩國文化交流推廣的工作,羅明曾經給朱德、周恩來、鄧小平和當時的羅馬尼亞國家領導人做過陪同和翻譯,羅明見證並經歷了當時中國和羅馬尼亞的外交歷程,以及在複雜國際形勢下,中國外交事業的成長與發展。
「我女兒叫達迪亞娜。她很小就會說中文,因為她是在中國出生的,中文實際上成了她的母語……有一天她從幼兒園回來問我:『媽媽,我到底是哪國人?我在中國的時候,人們叫我小外國人。我回到羅馬尼亞,人們又叫我小中國人。」
羅明和薩安娜夫婦在中國組成美好的家庭後,他們的女兒和兒子相繼出生,在中國長大,兩個孩子長大後繼承了父母的事業。羅明夫婦的女兒TatianaIsticioaiaBudura,中文名字叫羅家幸 (又名達尼亞),像父母一樣,她也曾在北京大學長期學習,而且,她的丈夫伊斯蒂喬亞 (ViorelIsticioaia)也是北京大學校友,伊斯蒂喬亞後來曾擔任羅馬尼亞駐華大使。羅明夫婦的兒子羅陽(IoanBudura)在北京語言學院畢業後成為了中羅友誼的使者,被稱為年輕的漢學家,並有了兩個同樣對中國問題十分感興趣的女兒,他希望女兒們成為家裡的第三代中國留學生。
羅明與兒女
薩安娜與兒女
羅明和薩安娜的中國故事,帶著有溫度的親情,透著有情懷的感慨,中國和北大不僅帶給了他們學術和工作上的契機與動力,更讓他們彼此相遇,結成美好的家庭,也讓他們的子女,以及子女的子女,都對中國這片土地有著不一樣的記憶和情感,這大概是這段故事裡面最美麗的音符。
作者:孔寒冰
編輯:陳巒明、姬媛媛
圖片:選自《中羅兩國的橋樑》
※2020中日農業綠色發展論壇在廣西桂林舉辦
※東西合作、精準賦能農業產業發展——銀川市科技局「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之三)